财联社9月22日讯近日,重庆小米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因贷后管理不到位,消费贷款资金被挪用受到监管部门处罚。
近两年来,与消费贷款被挪用、违规流入其他领域有关的处罚仍有不少。据财联社记者粗略统计,今年截至9月22日,有22家金融机构因上述案由被罚,金额达到2261万元,分别占去年的54%、75%。其中,与2021年不同,今年开始有消费金融机构因上述原因被监管部门处罚,3家消金机构共领250万元罚单。
零壹智库高级分析师王若曦表示,由于消费贷期限短、风险小,需求旺盛,因此部分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对消费类贷款的用途审核、监督并不严格。在审慎监管框架内合规发展下,机构须加强稳健创新寻找第二增长点。
年内22家金融机构因消费贷款管理不到位被罚,金额超两千万
近日,重庆银保监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因贷后管理不到位,消费贷款资金被挪用,小米消金被罚款50万元,对艾浩处以警告。
公开资料显示,小米消金是全国第26家开业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截至2022年6月末,该公司总资产达96.6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2.96%;净利润亏损0.93亿元,同比下跌43.08%。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金融机构因“消费贷款被挪用”“消费贷款违规流入”等案由被罚情况仍然常见。
据财联社记者粗略统计,2021年因上述理由被处罚的金融机构数量达到41家,被罚金额达到3028万元。今年截至9月22日,有22家金融机构因上述案由被罚,金额达到2261万元,分别占去年的54%、75%。
其中,2022年5月监管部门对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行的处罚金额最多,达到536万元,罚没金额合计672万元。该机构主要违法违规事实还包括授信管控严重不审慎、违规办理未竣工商业用房按揭贷款等。
王若曦表示,从2021年至今的处罚情况看,行业个人消费贷款被挪用现象比较频繁,监管部门针对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用途监管持续升级。
罚单信息显示,消费贷款被挪用、流入的领域主要包括房地产市场、证券市场,多数被用于购房、炒股。
一业内人士称,消费贷款违规流向的领域一般与大众的日常生活接近,其贷后管理不到位是机构业务管理的一大顽疾,也是监管密切关注的方向。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消费贷期限短、风险小,需求旺盛,因此部分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对消费类贷款的用途审核、监督并不严格。究其本源,还是需要机构在贷前严格实施贷前调查,在信贷审核流程中对于贷后管理确立可执行的标准尺度,提升风控水平,加强内控管理。”王若曦说。
消费贷罚单出现消金公司身影
财联社记者发现,与2021年不同,今年开始有消费金融机构因“消费贷款被挪用”“消费贷款违规流入”等问题被监管部门处罚,3家消金机构共领250万元罚单。
具体来看,除了小米消金,2022年1月,陕西长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因个人消费贷款资金被挪用等问题,被监管部门给予16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5月,湖南长银五八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因个人消费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被罚款40万元。
“消费金融公司要注重风控能力,如果被给予重大行政处罚,会对公司评级造成不良影响。”上述业内人士说。
《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显示,对于发生重大案件、存在严重财务造假、被给予重大行政处罚或监管强制措施的,应区别情形确定是否采取评级下调措施,且监管评级结果应不高于3级。监管评级为3级的消费金融公司,表明存在的问题较多或较为严重,整体风险管控能力较弱。
近两年来,消费金融公司业务得到提振。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日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消费金融公司数量增至30家,贷款余额突破7000亿元,达到7106亿元,同比增长44.2%;资产总额达到7530亿元,同比增长43.5%。
“随着消金公司业务规模扩大,有关消费贷处罚趋势如何还需更多观察。但确定的是,监管是趋严的,消费金融行业迎来了合规发展期,在审慎监管框架内合规发展下,机构须加强稳健创新寻找第二增长点。”王若曦说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31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