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涿州汽车零部件产业,当洪水退去,我们该思考什么河北省

随着白露节气的到来,2023年的夏季基本算是画上了句号。回首这个夏天,台风过境、暴雨过后,受到暴雨和洪水影响的不止出版物经销商,还有扎根于河北的汽车人。日前,《中国汽车报》记者走进河北涿州,实地探访被暴雨和洪水侵袭后的汽车零部件企业。

如今,涿州城区的大街小巷,早已不见积水的踪影,大部分商场、超市、餐馆等也已恢复营业,城市整洁如初。

不过,在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河北亚大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北亚大”)和阔丹凌云汽车胶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阔丹凌云”)厂区内,那场自然灾害的记忆却依然清晰。办公区的墙面上,暴雨和洪水留下的水位线依稀可见,生产车间地面因清淤产生的划痕,仿佛也在提醒着到访的人们,这些企业当时所遭受的影响。

阔丹凌云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空调管、油冷管等产品对精度有较高要求,泡水之后基本不能投入使用。此外,研发实验室的恒温恒湿房等高精度设备也几乎全部报废。截至目前,阔丹凌云总成产能已恢复90%以上,软管挤出产能恢复80%以上。受暴雨影响期间,我们通过阔丹三家分公司承接紧急订单的方式,没有导致任何一家车企客户停产停线,使得所有重点项目开发节点都得到了保证,获得了重点客户的认可和理解。”

不幸中的万幸还在于,当地政府对帮助企业挽回受灾损失十分重视,保险公司开启预赔付,阔丹凌云则加急采购重点实验设备确保工作的正常开展。记者注意到,在阔丹凌云的园区内,道路两旁整齐摆放着等待保险公司评估的报废仪器以及成品、半成品管路。

在距离阔丹凌云不远的河北亚大厂区,暴雨带来的影响则更大一些。“亚大厂区的地势更低,当时水深在两米以上,厂区一楼的生产设备全部被淹,仅是清淤300多名员工就用了整整4天,另有100多名员工在临时租建厂房应急生产。”河北亚大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能抢修回来的生产设备已在最短的时间内被紧急修复,对于其他没有维修价值的设备,也在第一时间与供应商协调采购。

毗邻北京,涿州素有“京畿南大门”之称。根据此前官方发布的消息,作为首都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的重要承接地之一,涿州将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之一,拥有以凌云股份为龙头的1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和30多家中小企业,逐步形成了以精密零部件为主,内外饰件、基础材料及汽车维修保养设备共同发展的汽车零部件产业格局。

企业复工复产进行时

当暴雨停歇、洪水退去,公众的生产生活逐渐步入正轨。灾后重建成为全社会新的关切,“复工复产”的红色横幅也贯穿于工业园区的各个角落。

记者看到,在阔丹凌云和河北亚大的车间内,生产设备正快速运转,工人有序开展着各项工作,一根根管件从生产线“流”出,被打包送往备货区等待集中装运……截至8月底,这两家汽车零部件工厂复工复产已有20余天,此时距涿州暴雨洪水灾害发生已近一个月。

“复产保供任务迫在眉睫,我们在洪水退去的第一时间进行消杀、清淤的同时,及时进行设备抢修、筹备物资采购,并与各家客户密切沟通,了解客户需求、实时传递信息。”河北亚大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作为涿州较早复工的企业,目前企业整体产能已恢复至90%,通过加班实际日产出已达到今年7月平均水平的125%~130%;而由于机器泡水损毁等原因,部分工序还没有完全恢复。

截至目前,在挤出、成型和总装三大工序中,后两道工序的生产能力已恢复至暴雨前的水平,基本能满足大部分整车企业客户的供应,9月底将全面恢复。

“作为开发区复工最快的企业之一,集团化发展让我们有充足的底气。亚大的生产基地遍布全国,暴雨灾害发生后,凌云集团第一时间响应,进行内部资源协调,举集团之力助力河北亚大复工复产,兄弟单位向涿州运输了大量设备,并派出电工、维修工、生产员工等200余人全力支援,解决了灾后复工的燃眉之急。这使得我们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实现了产能的基本恢复。”河北亚大相关负责人称。

对于这场百年一遇的自然灾害,我们能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共生共存的关系。”凌云股份相关负责人向记者感慨道,此次由于情况特殊,下游客户非常理解,长城汽车等整车企业与他们一起共渡难关。同时,凌云股份也主动与下游客户做好沟通,优先保证主力车型供货。此外,凭借凌云股份与上游供应商建立的良好关系,使其能够在第一时间迅速采购到生产设备。

经历过种种挑战与考验,汽车行业已经开始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整零企业是命运共同体,整零协同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路。在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面前,尤其是对从疫情阴霾中走出来不久的汽车行业而言,整零协同被提上了新的高度。汽车行业对于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安全与自主可控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产业发展的进程从来都不是独立或一帆风顺的,汽车供应链受暴雨洪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贸摩擦等外部因素影响的情况其实一直存在。但如今,老问题碰到了新情况。”新能源与智联汽车独立咨询人曹广平认为,汽车产业发展正经历新的变革,多重内外部因素的冲击,加剧了行业的焦虑,尤其在市场“价格战”的背景下,行业面临着供应链降本的紧迫需求。原则上,汽车产业链对精益组织、就近采购、仓储甚至连续生产衔接中零库存的要求比以往更严格,供应链不稳定而影响车企连续生产的情况,逆向上有可能发生,甚至影响更上游的供应商,这些无疑也会推高生产成本。因此,整零企业培育对供应链的综合全面掌控和驾驭能力至关重要。

在不可抗力因素下,防风险与稳发展成为汽车供应链的近忧与远虑,如何居安思危、增强汽车供应链韧性成为重要课题。“要想确保供应链稳定,需在风险评估、启动应急预案与供应链降本之间做好平衡。在ERP(企业资源规划)及生产BOM(物料清单)系统逐渐完善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供应链管理,是我国汽车业转型的‘题中应有之义’。智电汽车的推广离不开智能化的资源组织能力,智能化产线、智能化库存、智能化风险评估、智能供应链的发展应该提上议事日程,并与数字化生产做到广泛结合。”曹广平表示。

“随着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多,很多企业已意识到加强整个供应链韧性的重要意义。”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方寅亮表示,汽车行业需要面对整个供应链的“新常态”,实现系统化整体韧性的升级。对企业来说,可通过“三步走”策略,逐渐从应急反应转变为常态化、高韧性供应链管理:短期做好应急管理,尽可能减轻短期冲击对业务可持续性的影响;中期做好业务连续性管理,对可能面临的困难局面进行前瞻性布局;长期做好构建供应链的“新常态”,对提升供应链韧性形成战略性认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31144.html

      
上一篇 2023-09-1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