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生产告别“靠天吃饭”贵州省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庭静

木屑、麸皮、玉米芯…… 9月8日早上9点,在贵州溪云数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工厂的搅拌车间内,只见工作人员将原材料倒在机器里搅拌。

随着机器的转动,搅拌好的培养基装好瓶又开始流向下一个车间。在机器自动快速的操作下,一个个食用菌培养瓶源源不断从生产线上“诞生”。

“自今年2月试生产以来,已实现日产鲜菇14吨,预计明年3月初达到设计采收产能,可实现日产食用菌45吨,年产食用菌1.5万吨,年产值1.5亿元,带动周边300余人就业。”贵州溪云数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法人代表奚俊说,今年预计能实现产值1000余万元。

“菇房”门口的电子屏幕上,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指标一目了然,并随时可控,使食用菌一年四季可以在最佳状态下生长。

“使用大棚、简易机械栽培食用菌,是食用菌行业的初级生产模式,存在着生产规模较小、易受气候影响、抗污染能力较弱、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奚俊说,采用精细化智能控制,不仅大大降低了能耗和人工成本,还提高了食用菌品质和土地利用率。

以年产食用菌1.5万吨为例,采取传统的种植方式,约需要2000多亩土地。现在通过合理布局厂房、搭建多层式菇架,该公司只用了80多亩土地就能达到同样产能,提升了单位面积产出效益。

食用菌生产注入“科技基因”,从“靠天吃饭”到全年不停产,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使得企业的食用菌品质和产量都有保障,这为企业争取到更多的订单和市场,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

在食用菌采收车间,只见70余名采收人员根据相关需求,将鹿茸菇和白玉菇按照2.5公斤和12公斤的规格进行包装,当天将运往贵阳市的批发市场。

“目前我们只生产蟹味菇、鹿茸菇和白玉菇三种食用菌,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最近来自重庆、四川等周边省份的采购商都打电话来问是否可以持续供货。由于刚起步,我们的产量都还不能满足贵州本地市场,仅有小部分销往省外。”该公司销售负责人说,截至目前,企业生产出的食用菌已经销往贵州、四川、重庆、云南等地。

工厂化生产也带动了周边群众就近就业,从临时务工变成了“上班族”。

采收车间的工作人员沈金珍家住青岩镇,每天骑电动自行车车10多分钟就可以到工厂。今年初才来上班的她,凭借突出的工作表现,被提拔为采收车间的班长。

“现在,每天正常上下班,公司还给我们都买了‘五险一金’,真正变成‘上班族’了。”沈金珍说。

与沈金珍情况类似的工人还有很多。目前,该公司共有工作人员250人,其中车间工人200名,均来自周边乡镇。

“下一步,公司将继续推进食用菌的研发、工厂化种植等,拟增加相关深加工生产线,以丰富产品种类,逐步延长产业链,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让智能化种植技术更好服务于食用菌产业,为做大做强现代化农业、推动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奚俊说。

(《食用菌生产告别“靠天吃饭”》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29282.html

      
上一篇 2023-09-1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