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演唱会专线”的海底捞,赚到钱却有苦难言海底捞

作者:屈博洋

海底捞,再次成为了火锅界的“显眼包”。

不仅在9点后上线了夜宵,牛蛙、小龙虾、凤爪一应俱全,连解辣的冰粉都没落下,而且还去夜市开摊,现煮现卖,8块钱8根小油条,9块9一份冒血旺,站着买、端着吃,毫无避讳。

甚至,海底捞还开了一条演唱会专线,在演唱会散场的位置等着“捞人”。意犹未尽、打车困难外加饥肠辘辘,海底捞是懂年轻人的。

有不少网友评论:“这钱活该让海底捞赚”。

从结果看,海底捞确实是赚到了钱。最新的半年报显示,海底捞在2023年上半年盈利22.6亿元,同比增长948.9%,创有史以来新高。排名第二的九毛九,仅盈利2.2亿元,不足海底捞的十分之一。

不过,海底捞的客单价仅为102.9元,为2019年以来的最低点。

海底捞又行了,但消费者不愿意在它身上花太多钱了?

消费者不愿意花钱了

最近发布的2023年半年报显示,一度“沉入海底”的海底捞,正在重新乘风破浪。

其中,营业收入188.9亿元,较去年同期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增长24.6%;净利润22.6亿元,是海底捞自上市以来的最高点,仅上半年就已接近2019年全年净利润。

这个结果出乎很多人的预料,毕竟在一年前的同期,海底捞还亏损2.7亿元。

海底捞这艘大船的“触礁”始于疫情刚开始时的“哭穷”。

不过,拿到钱的海底捞并未预料到疫情的不确定性,相反因为疯狂扩张而向下沉没。2020年,海底捞新开门店数达到544家,2021年上半年又增加了299家。后来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海底捞在2021年巨亏超40个亿。

彼时,海底捞执行董事、首席战略官周兆呈承认,海底捞目前的苦果源于在2019年制定的快速扩张策略。公开信中写道:“目前的苦果,只能由我们自己一口一口咽下去。”

好在,与想象中的“大船难掉头”相反,海底捞的急转弯只用了一年的时间。

从2021年上半年的盈利9650万元至2022年上半年的亏损2.7亿元,海底捞只用了一年;而从2022年上半年的亏损2.7亿元到2023年上半年的盈利22.6亿元,海底捞也只用了一年。

这个“好掉头”,按照海底捞CEO杨丽娟的话说,是“通过优化组织架构和精细化管理门店”而实现的,具体而言就是“啄木鸟计划”和“硬骨头计划”。

“啄木鸟计划”从2021年11月启动,旨在针对营业绩不佳的门店采取改善措施,例如关店或暂停营业等,从而补救海底捞在2019年制定的快速扩张策略带来的后果。计划进行的半年左右,海底捞共关闭了302家门店。

“硬骨头计划”从2022年9月开始启动,将48家曾关停的门店恢复营业,捞一捞救一救,毕竟旧店重开远比设立新店划算得多。

在一边关门一边挽救的双管齐下之后,海底捞这才又重新站起来,营业额、净利润、翻台率乃至股价都大涨。

不过,脱离了旧困境,海底捞遇到了新麻烦:财报显示,海底捞的客单价降至了102.9元,2019年同期尚有104.4元,而高点甚至曾在110元之上。

要知道,海底捞在今年可是刚做出“不盲目宠粉”的决定——必须付费点一个锅底才能下单且不可以再自带食材用餐。

消费者确实更爱来海底捞了,但却不那么愿意在它身上花钱了。海底捞,怎么了?

曾经的网红效应不再

其实,海底捞客单价的下降,有宏观经济环境的因素,例如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的下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上半年CPI同比上涨0.7%,而刚刚过去的8月份CPI涨幅仅有0.1%。

从上市餐饮企业的财报看,也有不少品牌客单价下降,比如呷哺呷哺从63.1元降至58.2元;九毛九旗下的怂火锅从130元降至121元,太二酸菜鱼从78元降至72元。

在和君咨询合伙人、连锁产业专家文志宏看来,客单价的下降并不直接意味着企业经营出现问题,除了经济因素的影响之外,餐饮企业推出的产品组合以及对定价策略进行调整,也会使客单价发生变化。

海底捞在业绩发布会上也提到,2023年上半年的促销活动会影响客单价。搜索抖音等平台,折后168元的双人餐、298元的四人餐正在热销,套餐显示已分别销售8万+单。

不过,抛开宏观、客观的因素,海底捞正在经历的是消费者认知和火锅市场格局的变化。

“当你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选海底捞总没错”,消费者王鼎说。

这固然是一种肯定,但也透露着一些无可奈何。海底捞在王鼎心中正发生着变化,以前吃海底捞不乏大日子,比如考上研究生之后的“庆功宴”、领着新婚妻子和朋友们小聚,更别提还有不少生日时光也指定要在海底捞度过。但如今,海底捞不再是首选,而是保底。

海底捞正在从炙手可热的社交货币,变成寻常的大众餐饮,吃海底捞就只是吃一顿火锅而已,它没有不好,但它总是缺少了点惊喜。

文志宏认为,市场和品牌红利的消失在所难免。“早期市场中鲜有海底捞这样独具服务特色的火锅品牌,那个时候吃海底捞属于一种时尚消费。随着连锁店越开越多,网红的光环褪去,海底捞的顾客不再是那种喜欢尝鲜的人,而是更趋于大众化。”

一边是火锅大众化的趋势势不可挡,另一边是当海底捞啄木治病、啃硬骨头的时候,火锅市场格局也发生了变化。

在资深餐饮观察者夏芸阳看来,原本整个市场上的“场景火锅”几乎仅海底捞一家,但在海底捞“沉默”期间,楠火锅、怂火锅等品牌迅速崛起,抢占生态位。“海底捞王者归来,但江湖已经不再是当年的江湖。”

文志宏认为,现在的火锅江湖,除了品牌化规模化之外,一个重要的趋势是差异化和细分化,即有特色的火锅越来越多。

鲜香清淡的有椰子鸡火锅、老鸭汤火锅、潮汕牛肉火锅,酸辣开胃的有贵州酸汤火锅、韩式泡菜火锅、部队火锅等等,这些都在分食海底捞原有的客群。

其实海底捞也曾想要夺回自己“社交硬通货”的名号,想要在社交领域创造些话题度。比如在晚上9点后上新小龙虾、凤爪等网红宵夜,比如推出洗头服务,吃完火锅后也可以清清爽爽继续约会逛街,再比如演唱会门口的海底捞专线大巴,直接免费包车定点运往餐厅。

甚至一向以标准化闻名的海底捞,也开始尝试在不同区域做有差异的菜单,今年上半年已经上架了143款特色新品。

在凌雁咨询管理首席咨询师林岳看来,无论是服务的创新还是菜单的创新,火锅品牌们必须明白,火锅本就是来自于民间的最普通的烹饪方式,并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再高端的菜品,只要往火锅里面一丢,它就不可能也不适合卖得比精美摆盘的菜贵。

“吃火锅不应该是件很贵的消费。”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29094.html

      
上一篇 2023-09-1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