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只米皮月饼的创新突围
来源:文汇报
■本报记者 王嘉旖
中秋佳节临近,上海小囡的儿时记忆中或许有这样一幕:长辈如献宝般捧来椰蓉月饼,不喜甜的小囡摆摆手,只配合地咬上一小口,便直呼“吃不下了”。
素以高糖高油闻名的广式月饼,如何在年轻消费群中闯出新路?老字号扎堆的南京东路商圈成为检验人气的“风向标”。这边,新雅循着制饼泰斗的手稿复刻出蚝皇金腿五仁叉烧月饼;另一边,杏花楼与游戏企业合作的联名款,稳稳拿下“销售速度最快”之称谓。
同样安扎在这条南京路步行街的老字号民营品牌老香斋,相形之下显得低调。今年,它选择将创新目光放在一张小小的月饼皮上。甜度、黏度、湿度……不同变量的花式组合,历经上百次试错,老师傅方才胸有成竹,将这只米皮月饼推向市场。没有流量加持,注入匠心的创意新品以独特口味征服年轻消费者的味蕾。“月饼季”才开启,米皮月饼销量已过万。
定制米粉,以好口碑立于市场
近些年来,月饼界从不缺“网红”。腌笃鲜月饼、佛跳墙月饼、酸菜牛蛙月饼……细数过往,几乎每年都有月饼新品荣登社交媒体热搜。但当热度退去,“网红”能否变为“长红”?这一问题始终萦绕于老香斋第六代传承人许金典心间。
回溯历史,这个起步于1851年的老字号品牌几经沉浮,经由六代人的接续努力,一路延绵至今。相较于鲜明的品牌标识,它留给消费者更多的是味蕾记忆。从黄金宝到一口酥,消费者或许不识品牌,但总记得柜台上的散称美食,悄然占据家庭聚会的C位。竞争激烈的南京路步行街,从“第一食品”到“泰康食品”,其间总有一方小小柜台属于老香斋。数十载优胜劣汰,柜台糕点屹立不倒靠的正是消费者口碑。
回归新品研发,许金典也将这一标准贯穿始终。“如果单纯为了博眼球、博出位,我们大可以跟风,但消费者究竟为流量还是口味埋单?”许金典选择了后者。谈及研发米皮月饼时的灵光乍现,他将其归结为“广式月饼与江南文化的深度融合”。鱼米之乡的稻谷,配以经典椰蓉馅心,不同饮食文化的交融碰撞,造就层次丰富的味蕾体验。
想象美好,但落到实操,许金典却为一袋米粉犯了难。辗转跑遍全国多地后,他发现,几乎没有现成的米粉可用作月饼皮。米粉厂的销售对象主要是米粉店铺,米粉滑润有余黏性不足。为此他带领研发团队试验比例,数百次试验下,终于调出适合月饼皮的米粉配方,并委托工厂定制生产。为匹配甜度更低的米皮,研发团队同步升级馅心,厚椰藜麦的黄金组合顺势诞生。
体积“瘦身”,吸引更多年轻客群
不仅降低糖度,米皮月饼也在体积上同步“瘦身”。传统广式月饼的体积约为80克至100克,而制成玉兔模样的米皮月饼,体积缩至65克。放眼老香斋的月饼产品线,体积最小的月饼仅40克。
为何在月饼个头上费工夫?老香斋工厂负责人许明通解释,“为留住喜欢尝鲜、体验多样产品的年轻客群”。针对月饼体积的反复推敲、试验,正是老香斋向年轻客群靠拢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为扩大品牌影响力,老香斋不断守正创新。在线下,它走出“舒适圈”,将视线聚焦于年轻人出没的潮流商场;在线上,它通过自建直播间、与头部主播合作等方式积极拓展新客群。由此,一度被视为“走不出上海”的糕点,开始有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拥趸。
两端发力,更考验百年老字号的平衡力。一边是水涨船高的人工成本,另一边是可观的工业流水线生产效益。当这道选择题被摆在老香斋面前,许明通决定坚守本心。他始终记得巡店时遇上的一位长者,对方拉着他的手说,“南京路上的糕点我都尝过了,就你们家的现烤专柜最好吃”。这位满头银丝的长者每周雷打不动来排队,只为提上两袋钟爱的糕点。冲着这些忠实粉丝,老香斋坚持保留自家的茶点制作技艺,并以此入选上海市首批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时代洪流也推动着传统老技艺焕发新生。在部分辅助环节,现代工艺也能为月饼制造增色。以月饼面团的切割环节为例,精度更高的机械设备取代了人力,一度令老师傅头疼不已的“烘烤不匀”问题顺利破解。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28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