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界“元老”光明,是怎样走向“平庸”的?蒙牛乳业

在一批老上海人的心里,光明牛奶是一种非常具有情怀的时代记忆。

哪怕是现在,不少家里有小孩子的家庭都会订上一瓶光明鲜牛奶。每天清晨,当你还在睡梦中的时候,送奶师傅已经悄悄地把鲜奶放在你家门口了。早上,开门的女主人顺手将牛奶拿进家里,微波炉叮上40秒,再配上鸡蛋、面包和圣女果,就是一顿营养满满的早餐。

不过,近年来,随着蒙牛、伊利等乳业巨头的竞争加剧,以及越来越多的小众乳企品牌的崛起,作为“乳界”元老的光明也逐渐显示出后劲不足的疲态。

光明乳业(10.440, 0.03, 0.29%)近年来逐渐落后于蒙牛和伊利的原因是什么?增长压力之下,光明乳业又有哪些可以突围的方向?

01

乳界“元老”增速迟缓

光明乳业的这一业绩表现算不上优秀。从同行业可比公司来看,上半年蒙牛乳业(02319.HK)营业收入为511.19亿元,同比增长7.1%;经营利润32.75亿元,同比增长29.9%。

另一家乳业巨头伊利股份(26.130, -0.12, -0.46%)(600887.SH)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659.82亿元,同比增长4.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3.05亿元,同比增长2.81%。

人生的一大无奈就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营收规模远远不如蒙牛、伊利的光明乳业,甚至连营业收入都出现了下滑趋势。实际上,光明乳业也曾经是可以与二者匹敌的乳业巨头之一。

1911年,上海可的牛奶公司成立,光明乳业的业务也正渊源于此。到了1951年,“光明”品牌诞生,“光明牌”从冷饮开始开创了中国冷饮民族品牌的先河。1956年,上海可的牛奶公司、益民一厂和“光明”品牌全部划归到上海市牛奶公司。一直到1996年,上海市牛奶公司与上海实业集团合资成立“上海光明乳业有限公司”。

2002年,上海光明乳业有限公司完成股份制改制,成功登陆上交所,并正式更名为“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Wind数据显示,2001年,光明乳业的营业收入为35.2亿元,而伊利股份当年的营业收入只有27.02亿元。光明乳业上市当年,公司营业收入更是突破了50亿元,当年伊利股份的营业收入为40.1亿元,蒙牛乳业的营业收入为4.59亿元。

只是谁都没想到后起之秀蒙牛乳业后来的发展速度会如此迅猛。2003年,蒙牛乳业的营收就突破了40亿元大关。伊利股份营收突破60亿元大关超过蒙牛乳业。到了2004年,光明乳业营收甚至都被蒙牛乳业赶超。

此后,光明乳业与二者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到了2022年,光明乳业的营业收入只有282.15亿元,而伊利股份的营业收入已经突破了1200亿元大关,蒙牛乳业也达到925.93亿元,逼近1000亿元大关。

近年来,随着居民营养、健康意识的逐步增强,大众对奶制品的需求也稳步上升。这一背景下,曾经的乳业“元老”之一的光明乳业为什么掉队了呢?

02

“掉队”常温奶,失守基本盘?

要探究近年来光明乳业落后的原因,还要从公司具体的业务结构来分析。

财报显示,光明乳业主要生产销售新鲜牛奶、新鲜酸奶、常温白奶、常温酸奶、乳酸菌饮品、冷饮、婴幼儿及中老年奶粉、奶酪、黄油等产品。此外,公司还有奶牛饲养、培育、物流配送等业务。

根据光明乳业此前发布的2023年半年度经营数据,今年上半年公司液态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0.05亿元,同比增长3.11%;其他乳制品业务营业收入41.89亿元,同比减少5.1%;牧业产品业务收入10.53亿元,同比减少27.21%;其他产品营业收入为8.1亿元,同比增长26.37%。

液态奶业务增速乏力,其他乳制品业务和牧业产品收入下滑,都预示着光明乳业发展中遭遇的种种困境。

此外,从目前的业绩表现来看,光明乳业近年来一直竭力推进的全国化战略也不十分理想。

光明乳业此前发布的2023年半年度经营数据显示,上半年光明乳业上海地区的收入为39.76亿元,同比增长1.72%;外地地区收入63.18亿元,同比减少4.53%;境外地区实现收入37.62亿元,同比微增0.64%。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全国大部分家庭都有喝牛奶的需求。光明乳业在国内其他地区的销售收入竟然还不到上海地区的两倍,说明其全国化拓展还是有点差强人意。

当然,全国化拓展的缓慢,并不能说明光明乳业不努力。光明乳业在外地的经销商数量可一点都不少。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报告期末,光明乳业在上海地区有446个经销商,同比减少了10个;在外地共有3579个经销商,同比减少了24个。由此计算,外地经销商的数量是上海地区经销商的8.02倍。

究其原因,光明乳业的竞争优势主要集中在鲜奶板块,在常温奶领域则不敌蒙牛、伊利。但值得一提的是,保质期可长达6个月的常温奶才是当下液态奶的“基本盘”。

数据显示,2022年,在我国白奶市场中常温奶份额占比约七成。但是现阶段,我国常温奶市场已进入成熟阶段,处于低速增长态势。而且目前我国常温奶市场已形成了伊利、蒙牛双寡头的竞争格局,二者的市场占有率接近80%。

03

想象空间还有多大?

除了常温奶失守“基本盘”,在去年8月发布的一份研报中,浦银国际指出,过去20年里,光明乳业聚焦低温巴氏奶,也阻碍了其全国化道路。

这主要是因为,巴氏杀菌技术没有完全将白奶中的细菌灭活,因而低温奶必须在低温环境下生产、运输及销售,且保质期短于常温奶(通常在7~10天)。这就大幅限制了低温奶的销售与生产之间的距离。

也正由于此,低温奶企如果要持续向全国进行区域扩展,必须要具备更发达的冷链物流和更全国化的奶源布局。由于光明乳业立足长三角的定位,自身的冷链物流体系也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如果要持续加速全国化的扩张布局,也就意味着更大的资本开支和更长的投资回报周期。

退一步来说,就算有冷链运输体系的加持,低温奶的保质期也只有7~10天。根据测算,在保证货架天数及货品质量的同时,经济最大化的可运输半径仅为600~700公里。也就是说,将低温奶产品进行全国化推广,需要公司掌握的奶源足够多、分布足够分散。

低温奶扩张困难重重,常温奶目前格局已定,光明乳业未来的想象空间令人担忧。业绩增长压力之下,光明乳业也开始加大研发,推出新品。

根据企业方面的介绍,今年上半年,光明乳业开发上市的全新产品就有30个,包括畅优0腹担™风味发酵乳系列、优倍有机鲜牛奶等新产品。

此外,光明奶粉3个系列完成新国标注册并成功上市,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冰淇淋领域推出光明优倍鲜奶冰淇淋大红袍茶风味、光明×大白兔脆筒冰淇淋等多款新品。

在茅台引领的跨界风潮下,资本市场对于光明乳业是否会跨界推出白酒风味厚奶等跨界产品充满了好奇。

在经历了行业的快速增长期后,光明乳业着力推进的跨界转型又会取得怎样的成果?这位“乳界元老”还能不能扳回一局?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丨张玉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28089.html

      
上一篇 2023-09-1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