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购物看得见,摸得着,挑选更方便,依然是老年人消费的主要途径。眼下,日常采买虽然越来越方便,部分老人群体的购物需求并没有得到充分满足。什么样的线下购物更受老人欢迎?老人购买适老商品是否便捷?
调研样本
为买菜坐十几站公交 图什么?
上午10时,三旗百汇购物中心大门外的公交车站旁,三五成群的老人已经采买完,在等车回家了。一位头发灰白的老人左手拎着一袋菜,右手拉着买菜小车,在人群中准备上车。眼见着老人抬着菜上台阶着实吃力,旁边的年轻人连忙上前搭了把手。
市场里,正在采买的老人络绎不绝。65岁的许大爷一家5口住在海淀区农大南路,他一般早晨8点多坐公交车到三旗百汇,10点多买完菜再坐车回家,单程就要坐十几站,用一个多小时,来回去公交站还得走七八百米。
许大爷坦言,虽说老人不缺时间,但拉着小车走这么远也着实是折腾。可两周一次乘车到这里买菜,已经成了他的习惯。谈及原因,许大爷说:“老人买东西都喜欢货比三家,规模大的市场里商户多、种类全,挑选的余地也大。除了买蔬菜水果、肉蛋奶等食品,家里需要的锅碗瓢盆、日用百货、调料副食来一趟都能买齐,省得到处找了。”
66岁的裴大爷家住西城区,虽然抬脚就能到家附近的菜店,他还是更倾向于去大农贸市场采购。
裴大爷家周边,有四五家菜店,各家的菜价他都门儿清。“我们这个岁数的人,买东西都得看看价格。以黄瓜为例,周边几个店里,卖4.14元、3.5元、3.99元的都有,有的店里的菜好几天卖不出去,都干巴了。大农贸市场就不一样了,买的人多,菜流转快,也更新鲜。”
看着冰箱快空了,裴大爷就要去新发地或岳各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采买一番。他算了笔账:“家周边的小店和大农贸市场的肉价一斤就能差出两三块,去一趟买个十几斤肉,就差出个几十元,折腾一趟也值。”
“买不到柜台”受欢迎 为什么?
穿针器、皮卷尺、暖瓶塞……走进西城区右北大街社区养老驿站,入口处摆着个名叫“买不到柜台”的玻璃柜,专卖老人平时难以购买、不易找到的物品。玻璃柜里的商品琳琅满目,价格不贵,这些看似琐碎的小物件,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了“小惊喜”。
前不久,80多岁的王大妈举着手机来到了养老驿站,怀着试试看的心情问工作人员:“我刷短视频总看到有人用穿针器,说是适合眼神儿不好的老年人做针线活儿用,咱这儿能买到吗?”
养老驿站的工作人员立马行动起来,可她转了周边的好几个市场,又问了常合作的供货商,都没有找到老人想要的穿针器。最后,她还是网上下单,买了一包回来。“这一包里有100个穿针器,这下再有老人需要,都可以在我们这里找到了!”
“这暖壶我用了十来年,都有感情了,可暖瓶塞子坏了,能不能给配一个?”“家里缝被子的球线用完了,这儿有吗?”只要是老人需要的东西,工作人员都会尽力寻找,买多了就留下来,放进柜台里。来买老物件的老人越来越多,柜台售卖的商品也越来越全。
白纸坊街道工作人员介绍,很多老人购买针头线脑等小物件面临诸多困难。就算是会网购,这些东西单价也就几毛、几块钱,买多了用不了,买少了还得搭运费。加上这些小物件利润小,买的人少,很多商家不愿意卖,却是老人实实在在的需求。于是,就有了专卖适老物件的“买不到柜台”。
目前,街道已在辖区5家养老驿站设立了“买不到柜台”,这个小小的柜台,为老人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购物平台,也成了社区老人表达需求和寻求帮助的新渠道。
“养老服务大集”开张 卖什么?
9月4日上午,西城区汽北社区养老服务驿站门口热闹非凡。一场“养老服务大集”正在进行,各式各样的惠民商品和服务令老人目不暇接。
拉着购物车、拎着购物袋的老人在各个点位之间穿梭,现场十余家服务商带来上百种惠民商品,从瓜果蔬菜到锅碗瓢盆、日用百货应有尽有。
蔬菜瓜果售卖区聚拢了不少人气,老人们仔细挑选着,不一会儿兜子里就装得满满当当。“下楼就能买到安心菜了,真方便。”
“蔬菜水果的供应商是新发地的商户,都是直接从大棚取菜,一早从新发地拉过来的,价格比周边的菜店更实惠。”北科养老乐活到家服务进社区主管周桂国说。
一旁售卖现装枕头的点位,吸引了不少老人的目光。“推荐您选决明子内芯的枕头,安神助眠,对身体好。”商户耐心地介绍完,还不忘询问老人习惯的枕头高度。他利落地拿起枕皮,倒入决明子、封口,很快,一个现场制作的决明子枕头就包装好了。
“家里老人出门不便,有没有上门的理发、修脚服务?”“失能老人的助浴服务能安排吗?”……工作人员登记好信息,约定好时间,就会有团队上门为老人服务。
当天,还聚集了免费理发、磨剪子磨刀、法律咨询等多种免费服务项目,备受居民欢迎。
“在家门口遛个弯的工夫,需要的服务、想买的东西一股脑儿都置办齐了,这种活动要多办,太方便了。”“打卡”完多个项目的李大妈竖起了大拇指。
民有所呼
希望一站式购物开到家门口
■北太平庄街道居民:
上了岁数的老人腿脚不便,老在上班高峰期挤车赶早市也不是个事儿,我就希望日常采买更方便些。希望有关部门能将心比心,多些“老人思维”,把老人真正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引进来。
要是每隔两三天,就有价格实惠的蔬菜大篷车、日用杂货、老年用品供应商“组团”在楼下设点,实现家门口“一站式”购物,可就方便多了。我们也知道很多适老商品利润低,所以政策支持也要跟上,这样才会有更多厂商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本报记者 师悦 制图 宋溪
您遇到过哪些养老问题?体会过哪些养老痛点?本报开启互动通道,邀您共答养老课题。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27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