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肉”,跟苏东坡有关系吗?

提到以名人命名的美食,东坡肉可以说是非常出名了。随便走进一家川菜馆,几乎都能在“当家硬菜”中看到东坡肉的身影。第一次品尝东坡肉的人,也许会感叹:这大文豪苏轼发明的肉就是和普通红烧肉不一样呀……等等,别着急!说东坡肉是东坡先生发明的,其实有点牵强。

“东坡肉”这菜名最早出现在明代文献中。明代文学家沈得符给东坡肉下了明确定义:“肉之大胾(胾:切割成块)不割者,名东坡肉。”而有关东坡肉具体烹饪方法的记载出现得更晚,需参见清代童岳荐的《调鼎集》:“肉取方正一块刮淨,切长厚约二寸许,下锅小滚后去沫,每一斤下木瓜酒四两(福珍亦可),炒糖色入,半烂,加酱油,火候既到,下冰糖数块,将汤收干,用山药蒸烂,去皮衬底,肉每斤入大茴三颗。”

据历史学家考证,其实“东坡肉”这菜名是明代的“苏东坡崇拜者”起的,为的是致敬爱吃猪肉的东坡先生。那东坡先生到底有多爱吃猪肉呢?且看以下诗文。

“远公沽酒饮陶潜,佛印烧猪待子瞻。”这句诗来自东坡先生的《戏答佛印》,其中引用东晋的慧远法师为结交嗜酒如命的陶渊明,不惜破寺院饮酒例的典故,意在答谢好友佛印和尚破戒烧猪肉款待自己的情谊。宋代学者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写道:“东坡喜食烧猪肉,佛印住金山时,每烧猪以待其来。”友情到底深不深,用烧猪肉来检验一下就知道了!

下面这首《猪肉颂》,常被作为东坡先生发明东坡肉的“证据”。“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写这首诗之时,苏轼被贬黄州,职位低微,虽怀才不遇且生活条件艰苦,但他却能在逆境中活出一种难得的从容。皇亲国戚、士大夫看不上的低贱猪肉,小火慢煮,从烹到食,一派悠然自得。

被贬黄州期间,苏轼还作过《答毕仲举书》反驳友人崇尚禅学贬低儒学的观点。其中将禅学比作龙肉,将儒学比作猪肉。他写道:“然公终日说龙肉,不如仆之食猪肉实美而真饱也。”龙肉虽听起来“高大上”但虚无缥缈,猪肉虽听起来过于“接地气儿”但吃起来又美味又解饿。这样朴实又精辟的比喻,当真是只有苏轼这个挚爱猪肉的大文豪才能想出来。吃猪肉吃得这么有文化,甚至参悟出了独家“猪肉观”,苏轼真是古今第一人!

东坡先生既是一位大文豪,又是一位难得的清官,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文人和“不解煮”猪肉之法的老百姓(26.330, 0.08, 0.30%)开始尝试烧猪肉,猪肉低贱的地位因东坡先生“偶像的力量”而慢慢改变。无论后人所记载的东坡肉是否真是东坡先生的发明,他都称得上我国古代绝无仅有的猪肉“带货能手”,有一款猪肉名菜以他命名,东坡先生当之无愧。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去吃一碗东坡肉吧,想想逆境中不紧不慢烧猪肉的东坡先生,提醒自己放平心态,从容以对!

​(王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27825.html

      
上一篇 2023-09-1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