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30.150, 0.07, 0.23%)
题:立足实体经济 以创新应对挑战——“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透视
新华社济南9月14日电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全国工商联12日在山东济南发布的“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和《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显示,民营企业500强仍以制造业为主,第二产业比重持续提升,前十大行业分布稳中有变……这些“变”与“不变”,折射出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引人关注。
制造业唱主角,科技创新是主旋律
322家,这是此次榜单中制造业企业的数量。报告显示,制造业仍是民营企业500强的主导产业,较上年增加21家。入选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资产总额、纳税总额、就业人数等指标,均较上年有不同程度增长。
入围500强榜单的制造业企业有着结构性变化。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悄然从上年的第5名攀升到第2名。
主要从事微电子器件等生产的歌尔股份(15.410, 0.02, 0.13%)有限公司,从上一年的第118名跃升至第86名。“2022年,歌尔实现营业收入1048.94亿元,同比增长34.10%。”歌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常刚说,增长数据背后是企业对制造业的坚守和深耕。
“榜单体现出民营企业500强聚焦主业、做精实业的特点。”在全国工商联经济服务部副部长、一级巡视员罗力看来,过去一年,民营企业500强研发投入强度进一步提升,创新成果转化和品牌建设进一步增强。
根据报告,企业认可的机遇来源首先是科技创新。在473户参与调查的企业中,有334家对“科技创新带来的机遇”有明确认知,占比超过70%。
“民营企业只有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表示,安踏在全球设立5大研发中心,每年创新投入20亿元。
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李志起认为,重点民营企业以科技创新提升发展确定性,这与国家的政策引导密不可分,也将对民营企业的未来发展形成重要支撑。
服务社会发展,践行民企责任担当
科技创新,民营企业勇当先锋;吸纳就业和服务民生,民营企业更是一马当先。
为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就业,一些企业积极推动内部改革,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和员工发展空间。例如位列榜单第53位的传化集团,在2022年用于员工的培训费用超过千万元,并通过建立员工收入与企业效益增长联动机制,推出股权、期权及合伙人机制,深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认为,民营企业的优势在于贴近民生、更接“地气”,对社会生活需求变化的“嗅觉”更加灵敏,产品服务调整反应快、效率高。从这次榜单可以看出,在吸纳就业和服务民生方面,大型民营企业功不可没。
在乡村,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由全国工商联牵头组织实施的“万企兴万村”行动。在上榜企业中,投身乡村振兴的企业达358家,其中参与促进产业兴旺带动农民增收、巩固脱贫成果改善民生保障的企业占500强比例分别为47.8%、45%,还有不少企业也正在陆续加入。
“329家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47.20%的500强企业继续推进产业帮扶项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国工商联党组成员、秘书长赵德江说。
“万企兴万村”行动启动两年多来,广大民营企业以产业振兴为基础,探索了多种有效新路径。“民营企业要进一步展现责任担当、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开展经营性合作、公益性帮扶,努力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再创新业、再立新功。”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夏华说。
融入新发展格局,谱写高质量篇章
当前,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供了巨大机遇。从调查报告可以看出,从转型升级到绿色发展,从乡村振兴到“一带一路”建设,民营企业都在主动出击,抢抓历史机遇。
“民营企业在转型发展上要先行先试,为助力绿色低碳发展作出贡献。”信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怀涛说,多年来,集团从设备升级、智能化改造着手,发展绿色能源,以创新激发动力活力,走出了一条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之路。
在光伏企业隆基绿能(26.350, 0.22, 0.84%)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多项高效电池技术和产品已处于开发、储备和中试阶段,公司正加快推进以低成本实现产品商业化量产。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表示,公司未来还将继续转变发展方式,聚焦主业,做强实业,自觉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当前,民营企业更加积极融入我国双循环格局构建,将企业发展与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更紧密结合。
“我们回归国内大市场,加大在新材料、新能源、海洋领域的投资布局,相继在江苏、内蒙古、四川等地投资建设14个重点产业研发生产基地或海洋重型装备生产项目。”亨通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钱建林说,今年前8个月,集团总产值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
作为此次榜单中山东排名最高的民营企业,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波表示,近年来,魏桥把握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契机,大力布局下游加工,建设魏桥轻量化基地,带动形成新能源轻量化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我们相信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我们要排除万难,以实际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张波说。(新华社记者刘开雄、范思翔、陈灏、陈国峰、邵鲁文)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27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