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快速崛起的休闲度假诉求,正在重塑我国酒店行业的市场格局。
毋庸置疑的是,本土酒店品牌的发展离不开国际酒店品牌的影响。在过去数十年的时间里,国外品牌在酒店行业的一整套成熟体系,引领着本土酒店品牌一路发展。
只是,当休闲度假时代来临,市场迸发出多元化需求,民族自信日益提升的国人,对度假的内核有了更深层次的需求。诸多本土品牌,反而凭借熟稔中国传统文化、精耕生活方式等优势,正在迎头赶上。
2023年大众点评必住榜近日正式发布,这是一份被誉为“酒店‘住着玩’指南”的榜单。我们欣喜地看到,从德胧、君亭到飞茑集、大乐之野,越来越多的国内品牌登榜;从莫干山、松阳到大邑、垫江,越来越多的国内宝藏目的地被挖掘;从田园休憩、山野隐居到非遗体验、文化寻源,越来越多具有“中国味道”的休闲度假场景涌现。
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的若干年,休闲度假市场,本土品牌将会输出更多的“中国方案”。
1981年5月13日,新加坡商人罗新权,在合作建造和经营丽都饭店的合同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这位华裔富商花费2个多亿美元让这个决定最终落地,并在1984年1月与美国假日酒店(现洲际酒店)签订经营管理协议开业。这是国际品牌落户中国的第一家门店。
罗新权或许没有想到,他的这笔投资在无意间开启了国际酒店集团在华布局的浪潮。在此之后,雅高、万豪、希尔顿等国际酒店集团纷纷进入中国。
在此之前,国人对于酒店的认知就是招待所和社会旅馆。彼时,出行人群以下海经商客群居多。吃苦耐劳的中国首代创业者对住宿并无过高需求,只需一张干净的床铺可落脚即可。
高挑的大堂设计、标准化的前台接待,模块化的客房管理——在国际品牌的标准输出影响下,本土品牌选择“拿来主义”,早期模仿学习,后期适度创新,实现自身快速扩张。
在接近40年的市场化进程中,我国酒店业经历经济型酒店黄金十年、中高端产品崛起、连锁化率持续提升等诸多阶段。本土品牌获得长足的发展,其与国际酒店的关系也从单纯的“师徒关系”转向“亦师亦友”、“竞争合作”等多重关系叠加。
不难看出,本土品牌向国外品牌学习的痕迹一直存在。我们依稀能够在酒店的装修设计、产品服务、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标准制定甚至是传播基调等方面看到国外的元素。
这也不难理解。中国经济迅速崛起,用三十年走完了发达国家近百年的路程。但住宿业作为一个配套产业,其发展脉络并未跳出全球酒店发展趋势范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适用在国内酒店产业。
只是,历史的车轮正在滚滚向前。
从2012年到2022年,我国人均GDP从6100美元增长到1.28万美元,增长了1倍有余;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万元增长到3.69万元,同样增长1倍有余。
更加富裕的中国人,在出游上不再满足于观光打卡式旅行,休闲度假趋势愈演愈烈。我国旅游产业格局出现根本性改变,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高品质、多元化旅游休闲度假时代来临。
尤其是经过疫情洗礼三年之后,用户诉求发生变化,“住着玩”需求兴起,消费者对于属地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关注度急剧提升,无论本土品牌还是国际品牌都需要适应新一代的消费者。
美团住宿事业部总经理何潇认为,住着玩兴起的背后,代表的是用户“过程大于目的”的需求变化:“过去在以商品零售为主的时代,消费者的满足感建立在商品到手之前。一旦商品到手之后,这个满足感就不再存在了。而当下,用户真正的满足感是建立在整个体验的过程。这种‘玩’,包含了用户抵达酒店之后在店内的时间,也包括在整个旅途的时间。”
近年来,各大平台也把重心放在了休闲度假场景。美团酒店的slogan升级为“美团订酒店,住着玩个遍”,强调对旅行体验的追求;大众点评已经评定4届的“必住榜”,结合热门的休闲度假场景,发布了9大主题。
上榜酒店类型多样,有北京郊外的童话小屋,上海繁华商圈的地标酒店,也有三亚海边的度假综合体,重庆乡野间的避世美宿
上述必住榜单中的一组数据值得行业人关注。入选的931家酒店中,万豪、洲际、凯悦等集团分别以102家、51家、33家领衔上榜酒店榜单。
但是,国内酒店集团中的德胧、君亭、万达等正在接近上述国际集团。华住旗下有13个高端品牌涵盖了商务旅行、生活方式以及休闲度假各个区域,今年有五大品牌入选“必住榜”。
同时,除了知名连锁品牌酒店之外,有超过30%是属于区域特色的宝藏酒店。后者中大多数都是本土酒店品牌。
将视野放置全国,越来越多的本土度假酒店产品收获众多拥趸。
比如,还原西北本土村落原貌的黄河宿集产品,定位乡野精品度假民宿的飞茑集,主打藏族文化的松赞酒店,坚定做东方生活方式布道者的柏联酒店——众多本土酒店品牌正在用自己的理解定义度假酒店标准。
不同于传统酒店所被赋予的配套定位,“酒店即目的地”让休闲度假酒店承载了更多功能。
作为国内民宿品牌代表,重庆垫江飞茑集民宿登上了2023“必住榜”
头豹研究院认为,以度假为主题的旅游产品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新宠。度假酒店从旅行配套日益转变为首要考量因素和度假目的地。
休闲度假酒店不止于住,它更要提供不同特色的生活方式,并强化稀缺性、独特性标签。它要求经营者需要深度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和风俗风貌。
本土品牌需要更多地挖掘自身优势。
在国内已经拥有200多家度假酒店的君澜,是一家土生土长的民族酒店品牌。滨海、亲子、野奢、古镇、田园等场景均有君澜的身影。
事实也是如此,越来越多的酒店集团开始深耕这一领域。比如锦江集团孵化的暻阁、云居系列度假产品,涉猎城市和近郊度假;华住旗下的花间堂,聚焦高端休闲度假赛道;德胧的CANARY加纳利,选择以城市度假为始,扩展度假边界;尚美数智旗下的假日美地、寻里、花美时灯品牌,分别定位水乐园主题度假村、温泉主题度假村及酒店、自然风光及城市文旅综合体等。
事实上,要想实现“住着玩”,单纯的住宿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以住为入口,揉进吃喝玩乐等诸多X产品,并以此形成一个目的地生态。
这里的X既形成了单个产品的独特性,又满足了消费客群需求的多样性,最终形成了酒店品牌的竞争力。
对于消费者而言,需要在庞大的酒店名单中找到合适自己的产品;对于商家来说,自己优质的产品迫切需要被更多人看到——平台型企业在其中的作用极为关键。
以“必住榜”为例,经过4年的积累,某种程度上,它搭建并沉淀出了“好酒店”的一致性认知。7亿人的评价构成了榜单公信力的基石,在为用户提供更多实用、权威的休闲度假选择的同时,让更多小酒店被发现,让更多好酒店被熟知。
消费者在平台上的每一次评价和互动,都是在强化、校准度假酒店的特色。这种正向循环,又为榜单注入了新活力。
而对于酒店集团而言,命题在于,如何让“好体验”可复制、可扩展。
当被媒体提问“希望消费者记住品牌的关键词”时,飞茑集联合创始人邓雁升脱口而出三个词:自然的美景、在地的体验、定制化。这或许能够为更多的度假酒店品牌提供更多的解题思路。
首先是在地文化的研究和转化。
酒店即目的地,这样的诉求要求酒店品牌需要关注用户对生活方式的研究。很多度假酒店自身以及周边的景点或村落就是目的地。当地的属地文化、民俗风情将深刻影响着度假酒店产品的特色。
也正是不同目的地的文化差异,保证了度假酒店自身的独特性。酒店品牌方应该深刻梳理研究在地文化和景观,做到融会贯通,最终融合到酒店产品中,以此形成各种主题系列,并在此基础上做好服务。
第二是打造特色的度假产品。
酒店品牌不只是提供住宿,而是围绕“住”的诉求,打造吃喝玩乐的度假生态产品。在这个生态中,酒店品牌可以融合出行线路、酒店、景点、文娱活动,通过自主设计、多方联合,形成产品包,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全链条的度假体验。
第三是重视私人定制的市场潜力。
这里的私人定制可分为多个维度来看。一个是围绕一类人群的私人定制。酒店品牌方应围绕不同人群,推出专属产品,属于细分赛道的多个标准化产品。该类产品对于首次接触酒店品牌的用户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另外是围绕单个客户的私人定制。该类客群对酒店以及周边具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酒店品牌方应提前结合客户诉求,有选择地制定出独特的度假路线。该类产品属于非标产品,具有很强的个性化,但相对溢价较高。同时,该类产品在后期可逐渐融入上面的人群定制范畴。
产业的每一次升级与变革,都会带来市场格局的剧烈变动。对于更多本土酒店品牌而言,在中国迈进休闲度假时代的关键时刻,每一次探索和实践,都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也将注定在整个中国酒店历史画卷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27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