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绿氢示范项目带动效应凸显

新疆风光千般美,大漠荒野藏秘密。

记者日前还分别赴嘉兴、上海现场调研了加氢站及产业链公司。多位受访的产业链人士对记者表示,在国家、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扶持和产业链公司的布局下,我国氢能应用已在交通、工业等领域落地。随着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的带动效应凸显,我国绿氢产业链“热起来了”。

● 本报记者 张军   

产业带动效应明显

在新疆库车牙哈镇,记者看到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光伏组件。中国石化新疆绿氢公司副总经理方虎告诉记者:“这是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配套的光伏电厂,装机容量300MW,年均发电量5.8亿度,全部用于电解水制绿氢。”

日前,中国石化宣布,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全面建成投产。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是国内首次规模化利用光伏发电直接制绿氢的项目,每年生产的2万吨绿氢全部就近供应中国石化塔河炼化公司,用于替代炼油加工中使用的天然气制氢,实现现代油品加工与绿氢耦合低碳发展。该项目的全面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绿氢规模化工业应用实现零的突破。

记者了解到,除“零的突破”外,该项目之所以引发业内高度关注的另一个原因是对我国绿氢产业链的带动效应明显。

中国石化在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中首创性采取了4台电解槽对1套气液分离和1套纯化系统,有效提升了经济性。同时,该项目所用的光伏组件、电解槽、储氢罐、输氢管线等重大设备及核心材料全部实现国产,有效促进了我国氢能装备行业的发展。

以电解槽为例,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启动前,国内1000Nm3/h电解槽累计需求量不到30台,而仅该项目就需要52台。中国石化新疆绿氢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范松林对记者表示:“通过该项目建设,国内电解槽企业开始上产能了。”中国石化塔河炼化炼油二部副经理李取武表示:“通过该项目,行业设备企业热起来了,不少企业前来参观。”

有产业链专家对记者表示,绿氢在炼化等石化行业的应用一旦获得验证,将有望在全行业铺开,在为我国石化行业脱碳找到解决方案的同时,也将催生我国绿氢产业电解槽巨大的市场需求。

高成本是“痛点”

“未来,氢能在交通领域中很有前景。”隆基氢能副总裁王英歌对记者表示。

记者日前在调研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分公司青卫加氢站和中国石化浙江石油嘉兴平湖滨海大道加氢站及产业链公司中了解到,嘉兴平湖滨海大道加氢站设计的加氢能力是1吨/天,目前是满负荷运行,该加氢站目前处于盈利状态。嘉兴平湖滨海大道加氢站的氢源来自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的副产氢。该加氢站负责人表示,站点每天的加氢车辆是70辆左右,加氢车型有大巴和重卡等。“目前氢气供不应求。”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分公司青卫加氢站在现有加油站的基础上通过技改改造成油氢合建站。截至7月底,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分公司已建成加氢运营站3座,在建站2座。该加氢站负责人告诉记者:“站台的加氢车源主要是虹桥机场周边的网约车、半挂牵引车等,最近每天加氢车辆在130辆左右。”

记者调研发现,尽管在政府支持及财政补贴下,加氢站正常运营起来了,车子也跑起来了,但氢气运输成本居高不下、退补后的盈利等问题仍有待解决。

以嘉兴平湖滨海大道加氢站为例,根据有关指导价,若加氢站的氢气销售价格是35元/kg,则可以享受政府补贴,补贴每年递减3元/kg,2023年已是5年补贴期限的第三年。

运输端,国内储氢运氢目前都采用高压气态方式,长管拖车压力一般只有20MPa,运量小,而且储氢、运氢需专门资质,导致目前高压气瓶储氢运氢成本较高。以49吨的运输车为例,只能拉200kg氢气,若以里程计算,100公里的运输成本是1000元,而超过100公里后的运输成本会大幅攀升,因此目前的氢气运输半径都考虑在100公里之内。

同时,对用氢方而言,加氢站点少需要到固定站点去加氢、退补后加氢成本高等问题仍然令其对后续车辆的正常运营充满担忧。在调研过程中,有氢能重卡运输公司人士向记者表达了“如加氢价格高于指导价,很难和油车去比性价比。”的担忧。

发展绿氢大势所趋

氢气是目前公认的最为理想的能量载体和清洁能源提供者,被誉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

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减碳已是一道“必答题”。隆基绿能(26.850, 0.19, 0.71%)创始人、总裁李振国表示,降碳过程中,电力领域的碳排放只占到全球碳排放的30%,剩余70%的碳排放来自非电力领域。而非电力领域降碳工作就无法完全通过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去解决,只有引入氢能才能解决非电力领域的碳排放问题。

以钢铁行业为例,我国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是制造业31个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随着“双碳”战略的践行,钢铁行业正掀起一股氢冶金热。

国泰君安(14.880, -0.07, -0.47%)研报预计,2025年中国氢气需求量约3500万吨,其中绿氢约200万吨;2030年氢气年需求量将达到3715万吨,其中绿氢达550万吨。2030年全球绿氢需求量有望超1000万吨,主要来自工业领域。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LCOE(能源平均成本)逐步降低,通过可再生能源进行低成本绿氢制备替代灰氢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国内企业积极布局氢能产业。中国石化提出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的目标,计划2025年建成油氢合建站、加氢站1000座。中国石化布局氢能的路径包括在制氢端推进绿电制氢和工业副产氢;布局氢气储运技术、管线;发展加氢站网络;以设立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参股企业等方式布局全产业链等。

分领域来看,交通方面,中国石化围绕“3+2”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及山东、成渝等重点地区,布局后冬奥时代的氢能重卡、氢能大客车、氢能物流走廊等应用场景,目前已累计发展加氢站超100座。

今年4月,中国石化宣布“西氢东送”输氢管道示范工程被纳入《石油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建设实施方案》,这标志着我国氢气长距离输送管道进入新发展阶段。“西氢东送”起于乌兰察布,终点位于北京的燕山石化,是我国首条跨省区、大规模、长距离的纯氢输送管道。

仍需多方助力

从制氢工艺来分,主要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业内普遍认为,考虑到碳减排和原料来源等因素,以可再生能源为原料的绿氢将是制氢的终极目标。

记者调研了解到,从绿氢的制备角度考虑,目前绿氢成本仍明显高于灰氢、蓝氢的制备成本,而绿氢的成本则主要取决于电价和电耗。

王英歌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光伏电价实现0.2元一度电,则绿氢成本可以做到1.5元一方氢气,和蓝氢成本基本持平。国泰君安测算,若光伏电价下降至0.1元/kWh至0.13元/kWh,则绿氢制备成本可以和灰氢制备成本持平。

“当前欧盟的碳价是中国的10倍左右,可以对绿氢发展形成较大支撑。而中国的碳汇交易价格在50元/吨至75元/吨,相比之下还无法起到有效调节绿氢和灰氢成本价差的作用。”王英歌说。

记者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业内不乏一些希望政策补贴以支持绿氢产业发展的声音。

王英歌表示,如果国家用减碳的收入来补贴绿氢,则不需要国家财政再新增补贴了。例如仿照光伏政策先例,建立国家级绿氢“领跑者”示范基地,鼓励推广先进产品技术,引领行业转型升级。

浙江嘉兴港区经济发展部部长陈龙说,希望5年补贴结束后国家能继续予以相应的政策补贴,以支持绿氢产业的发展。陈龙同时表示,嘉兴港区在补贴结束后,会考虑继续的配套补贴政策,这不单单是考虑让车子跑起来,更是考虑到产业链的布局及发展。

对嘉兴平湖滨海大道加氢站而言,目前氢气供不应求。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虽然嘉兴港区政府方面表示,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每年有10万吨的副产粗氢,但是未来也会考虑通过海上风电及分布式光伏制备绿氢,以保障氢源的供应。陈龙表示,随着未来需求的不断增加,期待3至5年可以通过西气东输管道输氢,以增加供应。

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混输安全性问题若能得到有效解决,我国西部地区绿氢有望跨省市运输,并助力解决“弃风弃光”的问题。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26026.html

      
上一篇 2023-09-1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