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
近期,光伏行业上市公司频频发起大规模再融资引发市场关注,但市场反响与前两年大相径庭,相关再融资披露后遭遇投资者用脚投票,背后原因值得深思。
(图源:图虫创意)
回顾光伏产业的发展,在内生增长与杠杆式融资扩张的双重推动下,过去两三年,光伏产业与资本市场度过了一段“蜜月期”,上市公司每每抛出再融资方案,不仅获得超额认购,股价也节节攀升。
这背后是有产业逻辑支撑的,宏观视角,国内及全球光伏装机连续多年大幅增长;微观视角,观察头部厂商的新建制造基地,基本上都能在投产当年或次年迅速成为上市公司旗下盈利能力最好的项目,再融资投入的资金在很短时间内就能见效。此时,光伏产业边际投资收益高,这与二级市场资金“短平快”的投资要求比较匹配。
然而,2022年下半年以来,这种情况发生了逆转,二级市场资金持续流出光伏板块,哪家公司发起再融资股价大概率下跌。这主要是由于经历上一轮融资与产业投入后,追求“短平快”收益的二级市场资金看到光伏产业边际投资收益下降,甚至等不及产能淘汰出清周期的结束,这两者在需求属性上出现了错配。
在长周期视野下,光伏行业特别是头部厂商仍会保持盈利,但若要达到市场预期的水平,时间上可能会至少比过去慢几个季度,而在当前行业对产能过剩忧心忡忡的背景下,这种盈利增长的预期甚至要在穿越这一轮产能淘汰后才能得到印证。
光伏企业再融资遇冷也意味着资本市场有其自身逻辑,产业从业者应尊重资本市场规律——此前几轮通过融资推动资产增长换取上市公司市值和盈利增长的模式不是无限度的,一旦触碰到临界点,就可能产生反作用。
当然,眼下的情况也是一个契机,资本市场与产业从业者都应该走向更加成熟的方向。在成熟市场,无论产业与资本都应该有自律意识,并且应该认识到这样一个情况,在上市公司总市值向下的阶段进行大规模再融资,对于企业的股权、特别是大股东权益是有侵蚀的,理性的市场参与者应慎重选择。
光伏企业现在更需要一些看重长期稳健增长的长线资金参与。从实践来看,已经有光伏企业通过项目投资合作或是对子公司实施债转股的方式来寻求长线资金支持,对于资本市场而言,上市公司通过寻找定增、可转债之外的新融资路径有利于挖掘资本市场真正的长线资金,进而改善市场投资者结构,让更多具有长远眼光的投资者参与进来,与市场、企业共同成长。
对于产业而言,持续的增长要么是内生式的,要么依靠杠杆式扩张。其中,资金的支持无疑是不可或缺的,但此刻也应该思考,眼见行业产能过剩即将来临,这种更多依赖杠杆的发展模式是否还适用;当资金投入的边际收益率变化时,企业也应该重回内生增长通道,着力提升自身经营管理能力、做强内功。
责编:张骞爻
校对:王蔚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24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