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以下简称“网信办”)对知网依法作出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责令停止违法处理个人信息行为,并处人民币5000万元罚款。
随后,知网对此回应,诚恳接受,坚决服从。
据悉,去年12月26日市场监管总局依法曾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知网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其2021年中国境内销售额17.52亿元5%的罚款,计8760万元。一年不到,知网累计被处罚近1.5亿元。
中国新闻周刊了解到,本次网信办给知网开出的5000万元罚单,是《个人信息保护法》自2021年11月1日施行至今,罚金最高的一笔处罚,且是顶格处罚。
因何被顶格处罚
“网信中国”官方公号发布的文章显示,根据网络安全审查结论及发现的问题和移送的线索,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对知网(CNKI)涉嫌违法处理个人信息行为进行立案调查。
经查实,知网(CNKI)主要运营主体为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其运营的手机知网、知网阅读等14款App存在违反必要原则收集个人信息、未经同意收集个人信息、未公开或未明示收集使用规则、未提供账号注销功能、在用户注销账号后未及时删除用户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
9月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综合考虑知网(CNKI)违法处理个人信息行为的性质、后果、持续时间,特别是网络安全审查情况等因素,对知网(CNKI)依法作出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的决定,责令停止违法处理个人信息行为,并处人民币5000万元罚款。
对此次知网被罚一事,泰和泰(北京)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冯超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从网信办披露的信息来看,知网本次的违法行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违反必要原则收集个人信息。根据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六条,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应当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第二,未能公示使用的目的方式、范围或者未能按照公示的目的方式范围使用。
第三,未提供账号注销功能和未及时删除用户信息。这是违反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冯超举例称,以知网经营的主体业务来说,收集文献创作者的姓名、单位、联系方式都属于正当收集用户信息范畴。“但倘若收集的信息超过了经营主体业务的范围,比如收集个人的家庭住址或是其他信息,就属于超过了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就属于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据了解,近年来各地网信部门处理过大量有关于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一般是通过检测机构进行检查后发现违法行为进行通报、责令限期整改或下架处理。
“像知网这次,处以行政处罚5000万元的,在行业内从来没见过。”冯超说。
冯超解释,此次处罚依据来自《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六十六条,有前款规定的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由省级以上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千万元以下或者上一年度营业额百分之五以下罚款,并可以责令暂停相关业务或者停业整顿、通报有关主管部门吊销相关业务许可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据悉去年12月,知网被处罚的8670万元就是依据《反垄断法》处以其2021年中国境内销售额17.52亿元5%当做罚金。
“从最终的处罚金额来看,网信办通过调查后判定,知网的违法性质属于情节严重的情况,这也是《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至今,最高的一笔罚款。”冯超说。
降薪裁员,多项目关停并转
2022年,知网北京实现营收12.51亿元,毛利率为43.8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069.65万元;分拆出的知网数字出版业务年内营收4.64亿元,毛利率为40.3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39.12万元。
因去年底被罚,今年知网的业务开始受到影响。
据多家媒体报道,多名知网员工在今年5月对外宣称,知网擅自改变了员工的工资结构,并大幅提高了绩效工资的占比。2022年度的年终奖迟迟未发,原定于今年2月公布的考核结果也未曾公布。
在知网工作的张力(化名)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今年1月,知网更换了人力资源总监,随后2月,公司就发布了变相降薪的薪酬标准,采用全员竞聘上岗的模式。随后有部分员工组织了维权群体,但收效甚微,半年来陆陆续续离职了约400人。
据红星新闻报道,半年来,知网内部关停并转了近170个项目,其中涉及软件产品、行业平台、专题库等,业务方向十分庞杂,如青少年发展知识服务平台、糖尿病医院知识资源总库等。
张力向中国新闻周刊证实了上述报道,“目前知网盈利点仍在查重和数据库上,确实有很多项目因无法实现商业回报,而难以为继。”
根据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经营范围新增人力资源服务、职业中介活动。
在网信办公布处罚结果后,知网通过官网账户发布声明表示:今天,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了对知网(CNKI)做出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的决定。对此,我们诚恳接受,坚决服从。
自2022年6月23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知网开展网络安全审查以来,知网全力配合,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全面开展整改工作,进一步加强了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各项建设。我们感谢主管部门的检查和指导,感谢社会公众的批评和监督。
今后我们将继续夯实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管控体系,坚守“服务科技创新、促进学术传播、承担社会责任”的发展定位,努力为社会提供更加安全、合规的服务,以实际行动切实维护国家网络数据安全。
在知网的回应中出现的“继续”二字,遭到了网友的无情讽刺,因为去年底被罚后,知网的声明中就曾表示过:“要深刻自省,全面自查,彻底整改,依法合规经营……”
不到一年,“继续”被罚。
不要再抱有侥幸心理
“当下,仍有一些信息处理主体试图去钻《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空子,认为法律可能会有缓冲期,即使做得不到位,也不会被法律处罚。”冯超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正式施行,是我国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迈出的一大步。如今《个人信息保护法》和《民法典》《刑法》《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构成了信息保护的立体法律体系,保障个人享有更多更强的隐私权利,并有更多更有效的救济途径。
作为一个长期从事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有关工作的法律工作者,冯超认为,本次知网被罚,释放出来一个明显的信号就是,与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法律,是有效和严格实施的法律,违反就是可能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和承担法律责任。
冯超介绍称,在日常工作中,自己曾接触过不少单位和企业,对于个人信息保护方面仍抱有很大的侥幸心理。“因为认为出了问题不会被处罚,所以在合规方面没有做到位,并且认为即便是不做到位,也不会被监管发现,这是非常危险的。”
张力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自己尚不清楚再次被罚后,知网内部是否还会有新的变化,“罚了钱就从员工身上扣,这谁也受不了。”
从目前的情况上看,在屡次违法被罚后,知网想要重塑自己在公众面前的信任,或许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社交媒体上流传着一个网络老梗,2019年,演员翟天临因不知道知网为何物,深陷“学术门”,最终被取消了博士资格,随后网友戏称2019年为“天临元年”。
按照这样的纪元方式,在“天临四年”,知网被罚了8670万元,在“天临五年”,知网又被罚了5000万元。
如今,网友们再次想起了当年令翟天临深陷风波的那句话:“知网,是什么东西?”
作者:胡克非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21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