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近两年,网红“秀才”依靠着偏分油头、西装革履的经典造型,以及撩发、回头、掩嘴微笑等招牌动作,收获了1200多万粉丝。统计显示,该账号的粉丝中,女性用户占比70%以上,40岁以上用户占比近80% 。可见,“秀才”的走红离不开“中老年女性”的喜爱与追捧。
然而最近这位“中老年女性收割机”被举报存在违法行为,账号被封禁。偶像的“塌房”,无疑给深陷追星幻想的中老年用户泼了一盆冷水。
短视频时代,“一夜爆红”与“人设崩塌”的剧情从不罕见。这次事件可以帮助我们以小见大,理解这背后蕴藏的“互联网饭圈文化”的新动向。
在过往媒介的刻画中,年轻一代往往是追星的主要群体。他们为了自家的“爱豆”应援、打榜、做数据,必要时还会一掷千金。
然而,“秀才”的走红让我们看到,中老年群体也有自己的偶像,也需要通过不同方式来满足一些情感诉求。同时,被技术赋权的他们,也能够通过点赞、评论、转发、打赏等方式来完成独属于他们的“造星运动”。年轻人可以追“俊男靓女”,中老年人自然也可以追接地气的“优秀弟弟”。不同风格的偶像并无高低优劣之分,这一动向能帮助我们洞悉信息茧房之外的审美偏好,倾听不同世代的心理诉求,更好地满足多元群体自我表达的权利。
然而另一方面,中老年群体初入“饭圈”收获新鲜体验的同时,也终究难逃“饭圈文化”的失控逻辑。据网友举报,“秀才”涉嫌欺诈。此外,“秀才”曾与另一位网红“一笑倾城”连麦PK,同时在线观看人数超过40万。这场直播收获大量打赏,网友戏称这场直播“掏空了一个省的养老金”。
不难发现,“触网”不久的中老年群体往往有着一定的经济实力,却难以甄别互联网粉丝经济中的重重“套路”。不少人对主播“人设”有着强烈的联结与信任,甚至幻想与该主播发展出某种“拟态亲密关系”。在直播间的互动氛围中,他们又容易受到游戏规则、主播话术和其他粉丝的鼓动,通过疯狂打赏以寻求进一步的满足感、优越感和认同感。如此一来,“信息素养”相对匮乏的他们容易沦为互联网粉丝经济中一波新鲜的韭菜。往小了说,利用中老年人的盲目心理获利是一种市场乱象;往严重了说,这样的趋势若不加节制地发展下去,极有可能演变成一种新型电子诈骗。
好在平台方与市场监管部门反应及时,对长期游走在灰色地带的账号紧急封停。然而,封停只是一时之举,面对逐渐发展壮大的中老年粉丝经济,更应寻求长远的破局之路。
首先,不能因噎废食,应当认识到中老年文娱市场的巨大潜力,并引导其规范发展。仅凭“对口型”与“尬演”,“秀才”就能成为中老年女性追捧的顶流,侧面印证了中老年文娱市场的巨大潜力。“秀才”之失在于对法律与规则的挑战,然而“秀才”之得则在于对垂类文娱市场的敏锐洞察。账号的封禁不应成为消极的市场信号,而应警示后来者:唯有恪守法律和规则的底线,才能在这一市场蓝海中获得可持续的发展机遇。违法违规账号的查处与封禁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应当倾注更多的努力推进中老年文娱市场有关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为这一新兴的文化业态保驾护航。
其次,应该鼓励优质多元的中老年文化供给,来对冲头部网红垄断的负面效应。偶像从来不只有一个固定的模板,“秀才”抓住的是“乡村场景”与“土味耍帅”,然而能够唤起中老年人情感共鸣的元素远不止于此。怀旧、健康、子女、养老、文化、历史、艺术等话题都可以成为中老年短视频创作的灵感源泉。平台方可以通过大数据识别和推荐系统,向中老年群体推送多元化的、人们喜闻乐见的优质内容。此外,平台方、文化企业和MCN机构,也可以孵化和培育一批“德才兼备”的中老年网红,推动建构优胜劣汰、良性竞争的互联网文化生态。
最后,面对涌现的中老年文化产业消费者,数字媒介的适老化改造应当提上日程,如推动更为普惠性的、家庭化的、长效性的中老年数字媒介素养教育。唯此,才能让数字媒介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成为积极老龄化的推动力。(作者是苏州大学传媒学院讲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20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