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一体化组件企业业绩飙涨 上游硅料暴利不再?

    本报记者张英英吴可仲北京报道

    今年上半年,光伏上游和中下游市场行情转换的预期兑现。

    值得一提的是,自7月中下旬以来,在光伏行业技术迭代、产能过剩风险的背景下,上游多晶硅环节却价格反弹。与此同时,组件企业走出了逆势分化行情,并陷入价格战的漩涡。

    上海有色网(SMM)光伏分析师史真伟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当前,多晶硅库存处于相对低位,但随着产能进一步释放,预计9月开始到年底将再次出现降价行情,有望击穿上半年最低价。同时,在竞争加剧的市场环境下,光伏一体化组件企业更具竞争力,二、三线组件企业目前正在承受亏损的压力。

    多晶硅告别暴利

    尽管多晶硅价格整体在2023年进入下行通道,但是市场总处于波动变化中。

    2023年上半年,多晶硅新产能加速释放,供给量大幅增加,导致销售价格快速回落。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以下简称“硅业分会”)统计,上半年,国内单晶致密料均价已从年初以来最高24.01万元/吨降至最低6.57万元/吨,迫使部分落后产能因成本压力停产检修甚至关停,部分在建产能也延期观望。

    在此形势下,上游多晶硅企业业绩普遍下滑,甚至出现利润腰斩现象。

    大全能源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3.25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2.9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4.26亿元,同比减少53.53%。

    大全能源方面表示,2023年1~6月,多晶硅市场供给量大幅增加,供需关系变化导致销售价格比去年同期同比下降43.44%。上半年,公司去库存策略初见成效,实现销量76833.25吨,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受价格下跌因素影响,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

    除大全能源外,新特能源、协鑫科技的利润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滑。

    财报显示,上半年,新特能源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7.59亿元,同比下降15.28%;协鑫科技实现归母净利润55.18亿元,同比下降20.12%。

    面对多晶硅价格大幅下跌的市场环境,新特能源方面表示,将通过持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应对不利影响。措施包括:加强生产过程控制,进一步提高多晶硅产量;降低用电成本、降低生产能耗和物耗;通过灵活采购、择机采购和套期保值等方式降低原材料(工业硅等)采购成本等。

    相比之下,通威股份业务多元,成本占优且较早实施了光伏一体化战略,上半年业绩增速虽然放缓,但未出现下滑。

    财报显示,通威股份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40.68亿元,同比增长22.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2.70亿元,同比增长8.56%。

    通威股份方面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各生产基地均满负荷运行,实现高纯晶硅销量17.77万吨,同比增长64%,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左右,目前生产成本已降至4万元/吨以内。

    此外,通威股份加速推进光伏一体化战略布局,加快组件产能建设,公司组件年产能提升至55GW。同时,上半年公司累计实现组件销量8.96GW。

    记者注意到,尽管多晶硅价格整体在2023年进入下行通道,但是市场总处于波动变化中。自7月中下旬以来,多晶硅价格出现阶段性反弹,目前已经冲至8万/吨的水平。

    硅业分会在8月30日分析价格反弹原因时称:第一,大量P型硅料签单,推动P型硅料持续上涨。第二,近期下游拉晶企业维持满负荷生产,采购、囤货硅料意愿较为显著。加之某大厂公布硅片价格涨幅达15.36%,硅片提价将成本上涨传导到下游,并进一步支撑硅料价格上涨。第三,虽然部分企业结束了限电影响,但产能恢复还需时间,一定程度上影响未来硅料供应,加剧了供应紧张情绪。

    史真伟向记者解释,主要原因在于组件自身扩产步伐过快,这让上游享受到了大于实际终端需求的红利,顺势价格被撑起来了。另外,头部硅片企业此前大量低价采购多晶硅,同样也助推了上游供需关系发生一些变化,造成价格上扬。

    史真伟还表示,当前,多晶硅库存处于相对低位,但随着多晶硅产能进一步释放,预计9月开始到年底将再次出现降价行情,有望击穿上半年最低价,并跌破部分厂家的成本线。

    在天合光能8月29日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公司方面回应近期多晶硅价格反弹时也称,硅料价格由于过度下跌后有一些反弹是符合市场规律的,长期来看硅料还是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

    组件价格战厮杀激烈

    相比稳居第一梯队的四家企业,第二梯队的组件企业竞争十分激烈。

    受益于上游多晶硅价格同比整体降低,上半年处于中游的组件企业因出货量增加而业绩表现亮眼。

    记者注意到,一体化龙头企业晶科能源、隆基绿能、天合光能和晶澳科技在上半年均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

    其中,隆基绿能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1.78亿元,同比增长41.63%;晶澳科技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8.13亿元,同比增长182.85%;晶科能源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8.43亿元,同比增长324.58%;天合光能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40亿元,同比增长178.88%。

    从2023年上半年组件出货量上看,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隆基绿能和晶澳科技的组件出货量分别约30.8GW、27GW、26.64GW和23.95GW(含少量电池)。

    记者对比2022年的数据发现,上半年,四家组件企业的出货量排名并未发生变化,但在竞争白热化的市场形势下,四家企业的出货量差距似乎正在拉开,也让2023年全年的出货量排名充满悬念。

    记者注意到,此前,光伏行业咨询机构InfoLink Consulting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排名尽管有一定差异,但该机构也认为,晶科能源、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均处于第一梯队,并持续凭借体量、成本、海外渠道等优势压制第二梯队的组件企业。

    实际上,相比稳居第一梯队的四家企业,第二梯队的组件企业竞争十分激烈。

    其中,通威股份和一道新能的组件业务表现凶猛。自2022年8月通威股份发力组件,搅动着全球光伏组件市场的排名出现较大变动。通威股份不仅很快跻身全球组件出货量前十,还逐渐靠近前五的位置。而一道新能作为后起之秀频频中标央企国企集采项目,甚至从第一梯队虎口夺食,也进入了全球光伏组件前十。InfoLink Consulting认为,今年下半年组件产能仍在增长,在过剩产能之下,第二梯队竞争将更加激烈。

    组件环节的价格战厮杀便是表现之一。

    史真伟此前发文指出,自7月开始,组件企业内部竞争便呈现加剧态势,7月多家二三线企业主动下调价格以谋求更多市场订单,7月底8月初,头部企业开始下场竞争,某头部企业率先将价格打至1.2元/瓦之下,引发市场关注。

    记者还注意到,临近8月,即使上游环节出现价格反弹行情,组件价格则走势分化,价格继续保持低位。

    InfoLink Consulting在8月24日发布的价格数据显示,光伏组件平均价格僵持在每瓦1.21元~1.25元之间水平。其中观察集中式项目价格平均约在每瓦1.23元~1.25元,低点部分已有低于每瓦1.2元的交付。

    “在激烈的价格战角逐中,组件企业都在承受成本压力,二、三线企业的报价已经出现倒挂,面临亏损。相对而言,一体化组件企业则更具成本优势。”史真伟向记者表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19757.html

      
上一篇 2023-09-0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