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利用比较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劳动力

按照比较优势发展还能带来什么?怎样让企业家自发选择比较优势?

利用比较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

总结中国发展经验提出的新结构经济学可能可以给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提供一个参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全面、完整、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包含的内容有五个方面: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每一个目标都非常好,非常重要。我们怎样才能够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这五个方面的目标?如果说单一目标容易追求,现在有五个目标,会不会挂一漏万、丢三落四,追求了一个目标,牺牲了其他目标?怎么才能够实现新发展理念的这五个目标?这是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研究的问题。

从我倡导的新结构经济学来讲,要完整、准确、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需要把握新发展理念的落脚点在发展,只有发展了,才能谈是否高质量,创新则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但是要同时实现其他四个目标则在创新的时候要注意,必须遵循我们每个地区的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进行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如果能够这样,那么其他几个目标都能够实现。因为所谓按照比较优势来进行创新就是说,一个地方如果劳动力相对多,资本相对少,那么新的技术和产业就必须尽量多利用相对多、相对便宜的劳动力。反过来讲,如果一个地方资本相对丰富,劳动力相对少,新的技术就必须多用资本,少用劳动力,用机器来替代人。同样的情形,新进入的产业,也要多利用当地丰富的要素,如果这个地方有良好的自然环境资源,那发展产业,就是要把生态的优势发挥出来,这是创新必须遵循的原则。

这样进行创新有什么好处呢?如果说技术和产业创新是符合当地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那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会有最低的成本,在市场上会有最大的竞争力,经济就会发展得更快。当经济发展快了以后,政府的财政税收就会增加。而且如果企业发展的产业和技术是符合比较优势的,企业用最低的生产成本提供产品和服务,在市场竞争当中有自生能力,就不需要政府保护补贴。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钱多了,又不用去保护补贴企业,政府就有更多的钱来缩小地区差距、缩小城乡差距、提供教育培训,或者是补短板,这就是所谓协调。

不仅能实现协调,如果按照比较优势发展,按照前面讲的达到最大的竞争力,经济发展最快,财务增长最多,人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美好生活的需求就会不断增加。政府的政策就要去满足人民的需求,随着人民对环境、对生态、对绿色的需求会越来越多,政府就要去推进环保政策。而且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如果发展的产业符合比较优势,自己有竞争力,不用政府保护补贴,只要经营好了就赚钱,在这种状况之下,企业会有更大的积极性,来采用绿色的方式发展。如果违反了比较优势,生产成本比别人高,在市场竞争当中又没有政府保护补贴就活不了,那就会出现我们所讲的“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企业通常对环境、对绿色是不在乎的,政府要来检查的时候,企业做个样子,政府检查人员走了以后,他可能该污染还污染。但如果企业自己有竞争力,就有支付能力来采用绿色发展所必要的这些手段。这样我们的发展当然是绿色的,一方面有需求,第二方面有规制,第三方面企业有意愿。

按照比较优势发展还能带来什么?有比较优势的可以多生产,然后满足国内市场,而且有比较优势,产品在国际上也有竞争力,不仅利用国内市场,也会利用国际市场。当然反过来讲,如果没有比较优势的,我们国内生产成本会比从国外买贵,那我们当然就要从国外买。所以按照比较优势发展,它必然会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这样的发展当然就是开放的发展。

按照比较优势发展还能够实现共享,实现共同富裕。为什么呢?按照我们目前的发展阶段,人均GDP12500美元左右,不到13000美元。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已经达到7万美元了,所以对发达国家来讲,他们资本相对丰富,我们资本相对短缺。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劳动力相对丰富。所以我们发展的产业跟发达国家比起来会劳动力相对密集,我们所用的技术跟发达国家的技术来比,劳动力相对密集。如果发展的产业、所用的技术都是劳动力相对密集,那一定会创造最多就业机会,让最多的依靠劳动力来获取收入的这些人群得到就业,能够分享发展的果实。

这样的发展会让我们有竞争力,经济能发展得最快。经济发展快了,资本就会积累得快。然后,要素禀赋的结构(发生)变化,从早期的劳动力相对多、资本相对短缺,慢慢地变成资本相对丰富、劳动力相对短缺。在这个要素禀赋结构变化的过程当中,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当劳动力变成相对短缺的时候,工资会增长得非常快,资本的相对价格会下降。也就是依靠劳动作为收入来源的群体的劳动资产变得越来越值钱,依靠资本作为主要收入的群体的资产变得相对越来越不值钱,在这个过程中,增长快,富裕程度不断提高,而且,收入分配的差距越来越小,也就实现了共同富裕。

所以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除了一些技术可能被“卡脖子”,我们想买人家不卖给我们,那个当然必须用新型举国体制来攻关,除了这个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各个地方要按照比较优势来进行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能够这样的话,我们就能够解决协调问题、绿色发展问题、开放问题、共享问题。

按照比较优势来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不断深化市场改革

遵循比较优势的发展这么好,怎么样让它变成企业家自发的选择呢?关键要有两个制度安排:一个是必须要有有效市场,另外一个是必须要有有为政府。

为什么有效市场非常重要?按照比较优势发展,一个地方劳动力相对多,劳动力的价格要相对便宜,资本要相对昂贵。当变成资本相对丰富,劳动力相对短缺的时候,资本要相对便宜,劳动力要相对贵。必须有一个要素价格信号,它能够反应各个地方要素禀赋结构的相对丰富程度,而且必须随着经济发展来调整它的相对价格。当这个地方资本相对短缺时,它价格相对高,就会引导企业家进入到少用资本、多用劳动的产业,然后在这个产业里面少用资本、多用劳动的技术来生产。反过来,当资本变成相对丰富时也会这样。或者一个地方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也会引导你去保护自然资源,然后把它变成一个生态优美的地方,来吸引游客欣赏,满足精神层次的需求,必须有这样的相对价格来引导企业家的产业和技术选择。

但这样的相对价格能够靠计算机算出来吗?人工智能到今天大概还算不出来,也许将来会,但目前还不行。唯一可能的是要有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靠市场竞争来形成这样的价格体系,而让市场竞争能够形成这样的价格体系,这个市场必须是有效的,必须是充分的。所以第一个必须是有有效的市场。

那你就会发现对于先行者来说,失败的成本和成功的好处之间有不对称性,这样的话如果你是好的企业家最好怎么做?等到人家先尝试成功你再跟,可是如果大家都等的话,那就不会有创新了。所以,政府必须给创新者提供一个激励,在发达国家专利就是这个含义。在发展中国家,我们可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见得能用专利给先行者提供激励,但同样必须给创新者补偿,这个必须政府来做。而且要进入到新产业,不仅是用一个技术、用一个设备而已,要有新的能运用这些技术设备的人力资本更高的技术工人。如果靠企业家自己培训,他成功了,别人跟进,用稍微高一点的工资,就把你训练好的工人吸引走了,那先行者就不愿意去训练工人。所以在这种状况之下,政府就必须根据产业技术发展的方向,来提供这方面的教育。而且新的产业技术风险越来越大,资本需求越来越多,也必须有相应的金融市场来提供所需要的资本,来分散风险。当然道路、港口这些方面要完善。所以还必须有有为的政府。

因此,如果说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创新来实现高质量发展,那就必须不断深化市场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同时也要有有为政府,让市场和政府更好地结合起来。各地如果能这样,那么,就能够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所讲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目标,以高质量发展来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作者为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19545.html

      
上一篇 2023-09-0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