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佳玲 全媒体记者 汤亚辉
三十多岁时,夫妻俩双双下岗;32年,夫妻俩靠着一碗传承百年的“家常味”鄱阳拌粉成功创业。如今,年逾七旬的他们依旧用心呵护着这碗“家常味”,并带动了100多人创业就业。
日前,记者在建设路的高师傅特色米粉汤包总店看到,虽然已经过了早餐时间,但来店里的食客依旧络绎不绝。今年70岁的店老板张梅英,一直在店里忙前忙后,一会到厨房指挥店员准备瓦罐汤的食材,一会在大堂招呼用餐的客人……
谈及当年的创业经历,张梅英云淡风轻地说道:“不到40岁就下岗,开始肯定有点不适应,但也就因为下了岗,才有了创业的决心。我卖过保险,也推销过海产品,都没有成功。父母安慰我‘现在没有工作不要紧,就先带好孩子,以后再找事做’,丈夫也鼓励我‘凭你的性格和能力,一定会找到工作的’。”
“幸运的是,我公公婆婆几代人都在鄱阳县做米粉生意,手艺传承了近百年,那种古早的‘家常味’特别受欢迎。”张梅英回忆道,看到社区附近缺少早餐店,便萌生了开个小饭店的想法。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1991年,他们在建北社区开起了早点店,起名为“高师傅米粉店”。“靠着跟公公婆婆学来的手艺,我们的生意越来越好。除了做鄱阳的拌粉,还做南昌特色的瓦罐汤,上海风味的灌汤包……”张梅英说。
“刚开始的时候只搭了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小棚子,做了8年后才搬到现在这个店,店面加上厨房有150平方米,请了15个员工,还注册了‘高师傅特色米粉汤包总店’商标。”张梅英介绍说,平时一天只有四个小时歇业,早上4点钟开始营业,一直要忙到下午3点,两个小时后,从下午5点一直营业到凌晨2点,周末和节假日更忙,“不止周边的居民会经常来吃,还有好多人开车过来吃。”
已经在店里干了20多年的老员工陶秀兰告诉记者,张梅英夫妇为人和善,对待员工就像对待家人一样。“跟着他们干,我们外地人都在南昌买了房子安了家。老板的几个亲戚学了手艺后,在鄱阳和南昌也开了好几家分店。”陶秀兰说。
“店面虽然不大,但口碑非常好,生意也非常火爆,多次被评为‘诚实守信经营单位’。”建北社区党委书记蒋红告诉记者,疫情期间最艰难的时候都没有裁掉一个员工,照发工资。“我们年纪大了,儿女们也都有很好的工作,只希望能把这个手艺传承下去,可以让更多的人吃到古早的‘家常味’。”张梅英说。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16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