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上午,2023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子活动——新型储能技术装备发展展望论坛在德阳文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距离9点开始还有20分钟,会议室里就已座无虚席。不少人坦言,“储能”太热门,大家都想来听听。
这样的场景,去年也曾出现——2022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期间,储能分论坛吸引了大量嘉宾踊跃参加。
为何“储能”从去年火到今年?参会嘉宾不约而同表示,因为近年来储能产业发展迅猛,“大家都想在这片蓝海里寻找机会”。而在记者看来,今年的论坛上不仅有“储能热”,更有“冷思考”。
热现场
储能方式能否更多元,嘉宾纷纷“抢话筒”
储能是支撑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储能技术对于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利用方式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22 年,全球投入电力储能累计237.2GW,年增长率15%,其中抽水蓄能占比79.3%,新型储能占比19.3%,而在新型储能板块里,锂离子电池几乎“一统天下”,占比高达94.4%。
“抽水蓄能是目前规模最大的储能方式,截至2022年,我国抽水蓄能的总装机规模已达4579万千瓦,核准在建1.21亿千瓦。”东方电气(17.240, 0.05, 0.29%)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郑小康说。
锂离子电池是电化学储能的一个代表,其能量密度较高,使用寿命也相对较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王振波认为,随着未来锂离子电池制造和使用维护成本进一步降低,锂离子在全球储能市场中将占据更大份额。
精彩的观点、前沿的话题,让整个论坛不断延时。时间紧迫,参加讨论的嘉宾围绕储能产业未来发展趋势频频“抢话筒”,让这场分论坛又比预计时间“拖堂”了半个多小时。
新型储能领域,除锂电外如何开发更多有性价比的技术路线
论坛上,有对储能未来发展的畅想,也有对产业深层次问题的冷思考。
北京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长唐堃拿出一张图。“从这幅图可以看出,中国是锂电的生产大国,但锂资源元素占比只有6%,我国80%的锂资源依赖进口。”唐堃介绍,资源不足可能会制约产业发展,这种情况下,钠离子电池或许可以成为一条新路。“钠离子电池与锂电原理相同,工艺类似,设备兼容,丰富的资源可以降低原料成本和制造费用。”
“全钒液流电池具有储电规模大、寿命长、可靠性强等优势,但缺点也很明显。”圆桌讨论环节,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涛表示,全钒液流电池一次性成本投入太高,是锂电的两倍左右;其次,全钒液流电池的能效目前是70%左右,锂电是80%左右,有一定的差距。
如何解决问题?刘涛表示,要通过技术创新突破,开发高性能、低成本的材料,同时通过规模化发展,实现降本增效。
“大部分投资者都很认可储能未来的市场规模,但我们也要充分考虑储能产业的盈利模式。”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储能研发中心产业化部部长、高级工程师纪律表示,储能行业涉及面很广,短期内不会形成暴利。同时,在新型储能领域,除了锂电较为成熟,其他技术路线的性能、产业链发展以及各个储能系统之间的相互融合,还有更多可以探索和完善的空间。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14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