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术传播对世界的影响文人

造纸术是中国的发明,从东汉蔡伦以来,造纸的原料和技术不断改进,造纸的地区不断扩大。从西晋开始,纸作为一种书写载体,已经开始逐渐取得支配的地位了。潘岳《秋兴赋序》讲到“染翰操纸,慨然而赋”,石崇《临终诗》云:“执纸五情塞,挥笔涕汍澜。”傅咸《纸赋》云:“既作契以代绳兮,又造纸以当策。”“夫其为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絜性贞。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此新。揽之则舒,舍之则卷。可屈可伸,能幽能显。”可见,当时文人对纸的喜爱和珍重。东晋以后,文人用纸的例子更多了。陶渊明在《饮酒二十首序》中说自己“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到了唐代,纸的应用更加普及,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大量以纸为介质的各种手抄本,包括《文选》等许多文学作品的抄本,就是最好的证明。

据钱存训先生考证,中国造纸术在公元3世纪传入越南,4世纪传入朝鲜,5世纪经朝鲜传入日本,大约7世纪传入印度,8世纪传入西方。造纸术的西传路线是丝绸之路。

公元751年,唐朝与大食国发生战争,高仙芝的军队被打败,俘虏中有造纸工匠,于是在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境内)建造纸厂,纸遂成为阿拉伯向西方出口的重要产品。

此后,大约在12世纪,阿拉伯人到西班牙南部开设了欧洲第一家造纸厂。此后二三百年间,法国、意大利、德国、荷兰、英国、俄国相继建立了造纸厂。造纸术的西传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所产生的作用十分深远,成为世界文明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

关于造纸术对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孙锦泉先生有一段论述:“阿拉伯人早期‘口耳式’文化的形成,正是书写材料长期匮乏所致。艾哈迈德·爱敏对倭马亚和阿拔斯前后两个朝代阿拉伯人观念形态的变化作过实质性的区分。在倭马亚时代,‘阿拉伯人是以剑和舌,而不是以笔为荣的。’‘阿拔斯人则与此不同,他们把一切工作归纳为剑和笔两个方面。’阿拉伯人从注重口头表达到文字表述的整个观念形态的转变,显然不能从新旧王朝的更迭中去寻觅原因,而应从恰逢王朝兴替之际中国造纸术的移入,大量廉价纸张的出现完全改善了人们文化活动的条件中去寻找答案。”关于造纸术在欧洲,英国人托马斯·丘奇亚德,约1520—1604年,有诗描述造纸过程。原诗353行,其要旨与傅咸《纸赋》相近,但兼述及技术。其中有关纸之贡献的数行意译如下:

我赞颂第一位造纸者,

世间众善,皆源于此。

它使新书面世,旧作永传,

价值远超尘世。

羊皮纸虽传播时空广远,

但不能替代纸张的优良,

纸张在大众中普遍流传,

而羊皮纸仅为少数人所拥有。(见《中国纸和印刷文化史》)

上面引的这几句诗,证明在阿拉伯人和欧洲人心目中可以为大众使用的纸张对文化的传承多么重要。“世间众善,皆源于此”,应当不为过分。

文章出处:《北京文史》——《中外文明相互吸纳的三个例证——佛教、造纸术、马铃薯》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11850.html

      
上一篇 2023-08-2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