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马斯克被不少人认为是当今世界最具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之一,但在社交媒体领域却以微信为“梦中情人”。马斯克曾在一个播客节目中说“对于那些用过微信的人来说,我认为微信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模式”,他认为微信有点像众多应用软件的综合体,“用一个很棒的界面就把它们整合在了一起”。他表示希望将社交媒体“X”(前“推特”)转变为一个“万能应用程序”,似乎也是受到了微信的启发,并且正在一步步落实这一计划。微信是中国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典型代表之一,此例足以说明中国互联网商业模式在世界范围内的高含金量。
互联网源自美国,全球许多大的互联网公司都来自美国。但过去10年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和西方公司的竞争中,中国互联网公司的产品和商业模式奋起直追,且不时地在美国本土击败对手。实际上,中国移动(99.210, -1.24, -1.23%)互联网应用的全球化成功经验不是个例,已经变成了一种现象,不能用偶然来解释。今年3月份美国苹果商店中下载排名前五的移动应用有4款都是来自中国公司。
中国移动互联网今日的成就,是20多年经验教训不断积累的结果。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个人电脑时代,中国互联网公司很多都是将美国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复制到中国,并进行本土化创新。从商业门户和搜索,到社交平台、电商平台,中国互联网公司早期所做的就是不断学习和模仿,并基于中国用户的习惯对这些互联网应用进行改良。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后,中国互联网企业开始在应用层面觉醒,人们意识到,除了做搬运工,完全可以依托中国市场进行独立创新。从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开始,中国互联网市场呈现出更具独创性的百花齐放状态,从移动支付到共享单车,从低成本的外卖、快递再到短视频应用的大爆发,中国本土市场上的移动应用开始独立于欧美,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最近五六年则是中国互联网应用不断成熟并向外输出的阶段。今天我们看到各种中国移动应用风靡全球,它们很多都是在这一阶段不断尝试全球化所取得的成果。
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为何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这首先是厚积薄发的结果。过去20多年里,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从青涩走向成熟,从依附走向独立,从被动走向自觉,无论是在技术开发、产品设计还是在运营方面都有了更多的人才储备和组织模式储备。同时,中国互联网市场庞大,是创新型企业最好的试验场,激烈的竞争也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激励。庞大的市场和多样的需求催生了大量的机会,竞争又倒逼企业不断进行试错和创新以赢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这样的环境中胜出的中国企业骨子里带着“竞争的基因”,进入海外市场的它们更敢拼、敢闯、敢做。
很多人说中国互联网以前是copy to China(复制到中国),现在是copy from China(从中国复制),这个说法并不准确。中国互联网企业在发展初期确实借鉴了海外模式,但它们进行了大量本土化创新,并最终青出于蓝。如今这些企业出海并取得成功,同样也不仅仅是因为它们把中国模式带到了海外,而是因为它们能够将中国模式和当地需求做高适配度的融合。从本质上说,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成功从来不在于模式的搬运,而是在于能够精确发现并满足本土消费者的需求。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那就是中国市场为它们提供的创新土壤。互联网重在应用,这一方面需要各种技术基础设施的支持,另一方面需要监管和政策的“宽紧”有度以及有力的支持。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在通信等基础设施上进行了大规模的研发和建设投资,让中国数十亿人融入了移动互联网,这正是各种企业能够开展应用研发并找到目标用户的基础。除此之外,政策与监管的包容和支持也非常重要,如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我们很难想象中国会在移动支付和共享单车等方面一马当先。
中国移动互联网模式取得了傲人的成绩,这是客观事实,但没有人因此骄傲自满,而是始终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这是一个竞争激烈的领域,一时的领先并不代表能够永远领先,商业模式的创新也永无止境。其次,在取得成功的同时,我们也发现这些企业面临着一些非竞争风险,比如美国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将正常的商业竞争政治化,打压外国企业的正常发展。
最大的风险则是技术创新所带来的颠覆性风险。目前走向全球并获得成功的移动应用以社交以及生活娱乐类为主,而且很多都是采纳源自西方的现有成熟技术。这意味着一旦底层技术出现根本性变化,这些应用都有可能遭到彻底性颠覆。中国企业必须尽快在基础和底层技术上取得突破。例如,大模型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开始席卷众多互联网领域,这种技术会给现在占据领先位置的中国移动应用带来什么样的冲击是这些企业应该思考的事情,也是我们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甚至是中国企业界应该认真思考的事情。(作者是财经作家)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11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