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新华社瞭望智库与浙江省浙商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在京发布《2023中国金融资产管理行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新华社瞭望周刊社副总编辑谢鹏,北京金融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李艳红,浙江省浙商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首席战略官李传全在发布会上致辞。来自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四川发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机构的负责人针对《报告》及行业发展进行了深入讨论。新华社瞭望智库理事长胡梅娟作为主办方代表参与讨论,会议由瞭望智库金融研究院院长聂欧主持。
《报告》撰写历时5个月,前期调研包括浙江、四川、河南、山东等地,通过“专家访谈+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的方式对经济转型升级和金融监管收紧之下,金融资产管理行业较普遍存在的资产板结化、估值系统不健全、一二级市场竞争失序等问题做了针对性分析,并提出了诸多建议。
1.行业从“放养”“散养”到“栏养”“教养”
回溯中国金融史,在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金融资产管理行业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消化”了特定时期的大量历史旧账,保障了整个金融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转。
《报告》指出,当前既有逆周期下收购低价不良资产的机会,也有顺周期下处置前期存量资产的困难,加之监管趋严对行业回归主业的压力,金融资产管理行业进入到一个亟待夯实基础、迎难求变的新发展阶段。
这一点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强烈认同。
谢鹏在致辞时表示,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背景下,金融资产管理行业亟待推陈出新、迎难求变。2019年以来,有关金融资产管理行业的中央文件陆续发布,各地也出台了超20个地方文件。金融资产管理行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从“放养”“散养”到“栏养”“教养”,进入新发展阶段,迎来了一个有规矩、有压力,呼吁更高水平政策监管、模式创新与人才发现的新时期。
李传全也认为,目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不确定性因素增多,集中体现在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大、房地产和地方债务风险突出、不良资产反弹压力较大三个方面。金融资产管理行业要“吃老本、走老路”是行不通的,必须积极变革,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环境,体现更大的使命担当。
2.行业面临多重难点
《报告》总结称,金融资产管理行业正处于“迎难求变”的状态,并对“难”做了深入调研和全面梳理。
《报告》提到,目前我国金融资产管理行业面临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比如存量资产包处置难题,从前几年高价“抢包”到如今资产价格缩水贬值,不良资产的处置难度逐渐加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赖以生存的逆周期投资逻辑或出现失灵。再比如,一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现金流情况难以“算细账”,容易导致资产板结化、现金流困难、业绩不彰等问题出现。
浙商资产战略发展部总经理、研究院副院长冯毅对《报告》的这部分内容做了详细阐释。
冯毅介绍称,正在推进中的金融监管机构改革尚未明确央地金融监管的细节。当前,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归属地方金融局监管,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接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监管,两类机构在展业中难免存在标准不一的模糊地带,存在据此寻求业务突破的监管套利现象,给行业发展造成困境。
与会嘉宾也从各自区域、各自机构的角度,各抒己见。
中原资产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郑奕壮认为,从操作层面来看,“难”主要体现在收购难和处置难。虽然不良资产规模有所增长,但是银行出售不良资产包数量在减少。同时,在下行周期中,存量资产价格走低、规模缩水,难以出手。
四川发展资管副总经理张磊认为,“难”主要体现在人、财、物的短缺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向投行化转型的过程中,一是需要大量高精尖人才,如何吸引人才是个难题;二是地方资产管理公司还面临资金成本高、可用融资期限与资产盘活处置耗时不匹配的难题;三是宏观上,缺乏与机构定位相匹配的政策手段、资源配置和制度支撑。
总体上,行业发展缺乏司法保障、市场供给端出现结构性失衡、机构自身的人财物匮乏,是与会嘉宾反映较为集中的难题。
3.机构层面和市场层面“谋变”
与会嘉宾纷纷表示,迎难求变,重点在“变”。
《报告》第四部分,分别从机构建设和市场建设两个角度,为行业转型升级提出了若干发展建议,包括找准定位、完善监管、健全机制、建设能力、配套措施等。
一是机构建设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坚守主业,做风险化解的主力军,同时寻求业务的差异化定位。《报告》认为,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放眼全国,承担重点风险化解职能;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则应扎根区域,发挥好区域协同作用;非持牌机构应共筑商业生态,推动专业能力提升。由此,三类机构将发挥不同层次、不同属性的差异化作用。
二是市场建设上,应以建设充分竞争、合规高效的不良资产处置市场为目标,由监管层对行业进行全面摸底,掌握最真实的行业现状。当前,行业仅拥有信达和华融两家上市企业,其他机构尤其是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情况基本只掌握在地方金融局手中,这不利于建立不良资产处置的统一大市场。
对此,与会嘉宾也积极补充了一些建议。
针对机构建设,中国长城资产经营一部总经理申希国建议,各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能否抓住当下发展机遇,取决于自身能力建设。要找准自身在金融体系中的独特位置,摆脱唯规模论、影子银行等错误战略,坚定不移地聚焦主业、做精专业,苦练内功,实现差异化发展,形成核心竞争力。
中国信达研究部首席不良资产研究员王洋建议,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精耕细作,将不良资产变成有价资产,推动宏观经济向好发展。同时,在坚持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该全面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对困难企业给予更多纾困、帮助,不能盲目追求高回报率和市场占有率。
针对市场建设,李传全提出,目前我国金融资产管理行业“成形”但不“成熟”,仍处于发展和塑形过程中,表现在:一是市场和监管部门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认知和定位仍有待进一步优化;二是金融资产管理行业应持续以市场化方式回归主业,发挥风险化解和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三是实践和制度层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业务不平等、业务规则不统一、制度不完善不统一等。
胡梅娟建议,我国不良资产处置市场的市场主体已较为丰富、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已具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本要素,亟待突破地区壁垒、管理壁垒、意识壁垒,强化信息交互和沟通,进一步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进程。
此外,有参会嘉宾还从具体的业务开展层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李艳红建议,作为专门的金融审判机关,当前更需要北京金融法院这样的专业法院,持续推动金融风险的联防联控联动预警,助力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实体企业纾困解难,为国家稳经济、防风险、保就业、促发展贡献力量。
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忠建议,金融资产管理行业的部分监管政策还有待优化。比如关于不良资产售卖和收购的资质要求,各地方政府的政策各不相同,缺乏统一标准。相关政策需要与时俱进,建议相关监管部门能就机构展业给出统一的标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10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