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海楠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6方面24条政策措施,要求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更大力度、更加有效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
其中《意见》针对吸引外商投资越发重视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现实需求,相关内容区分了“强化行政保护”和“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两项表述,以此让知识产权保护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外商引资吸引力密切结合。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不断坚定产权保护决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力度,对持续提振外商投资信心形成利好。
向重点领域吸引外资释放尊重版权积极信号
知识产权保护事关投资者信心,尤其是在吸引外商投资的全过程,一旦知识产权保护形同虚设,势必对苦心营造的外商投资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意见》围绕知识产权提出了“强化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两项重要要求。
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李顺德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知识产权领域存在的侵权盗版问题是世界性难题。不光是中国,世界各国都将知识产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他认为,一旦中国对外展示出强大的维护知识产权的决心,必定会对包括外资在内的所有投资者传递积极信号,尤其会对研发投资形成巨大利好。
在行政保护上,《意见》强调,对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的产品,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会商,依法依规开展采购活动;对经知识产权部门行政裁决或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认定为专利侵权的产品,及时采取不予采购、取消中选资格等措施。
在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上,《意见》提出,坚决打击侵犯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行为,针对跨区域、链条化侵权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执法行动。
李顺德认为,不断趋向成熟的版权保护法治环境,将进一步消除外商投资到中国市场的投资顾虑。
完善外商投资法治环境提振外商投资信心
实际上,在关系投资环境的法治化进程中,知识产权保护和权益纠纷解决机制堪称检验外商投资环境的“试金石”。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万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多年来我国发展累积起来诸多利好因素叠加,促成了中国市场成为优渥且巨大的外商投资市场,这都得益于我国自身产业链完善程度以及政府努力改善营商环境等方面因素。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2326.8亿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6.3%(折合1891.3亿美元,增长8%),保持稳定增长。
此外,商务部数据还显示,上半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4万家,增长35.7%。显示外商对华投资环境信心持续增强。
万军认为,依托《外商投资法》对外商投资形成整体法治化保护框架的基础,我国在外商投资的管理体制上实现了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在规范涉外经贸政策法规制定上仍将继续前行。《意见》明确,将制定各类涉外经贸政策措施应注重增强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依法听取外商投资企业意见,新出台政策措施应合理设置过渡期。
就在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也透露,研究制定更大力度吸引外资的综合性政策,进一步优化公平竞争环境,畅通创新要素流动,促进内资外资企业务实合作。
万军表示,不同于过去单纯依靠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如今通过完善整体营商环境,特别是从法治层面和具体细则对外商投资者相关权益予以保障,无疑将进一步提振外商投资者的信心。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05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