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传玺
“去年我们感受很深的,是全球供应链危机,啤酒行业增长乏力,成本近三年增长接近四十亿元,达到过去十几年最大增幅;更关键的是很多东西有断供危险。”8月13日,华润啤酒(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侯孝海在出席相关活动时表示,全球供应链的风险在未来几年或许都很难得到有效缓解。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作为国内啤酒龙头企业,华润啤酒在供应链安全问题上早有思考,且在积极布局中,标准化大麦种植试点项目已经落地。
从企业端反推大麦产业发展
8月10日,由华润啤酒携手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春蕾麦芽有限公司等机构、企业联合发起的“国产啤麦品质提升及标准化种植质量保障体系研究”项目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拉布大林农牧场落地。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华润啤酒为助力国产啤麦产业振兴,引领啤酒行业从国产啤麦标准化种植入手,以提升国产啤麦品质作出的实质性举措。
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大麦进口数量达到1248万吨,2022年为576万吨,今年1月份-5月份进口数量为397万吨;进口金额分别为35.55亿美元、20.52亿美元、15.09亿美元。
据中国酒业协会啤酒分会数据显示,我国啤酒大麦近年来稳定在每年500万吨至530万吨之间,而中国作为大麦第一大进口国,啤酒大麦对外依存度达90%以上。并且,近两年来的进口麦芽价格节节攀升,带给国内啤酒企业原材料成本的上涨早已体现在公司的财报中,高度依赖进口的供应链危机也时刻伴其左右。
“麦芽严重依赖进口,成本高,还有供应风险。”作为国内啤酒龙头企业,华润啤酒每年的麦芽用量在90万吨左右,其在引领国内啤酒行业高端化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风险意识也不断增强,自2020年提出大麦供应链安全概念后,针对国产大麦种植的课题就提上了公司日程。
“近两年我们一直未停止对大麦种植方案的探讨,并成立研究院专门负责大麦种植项目。”华润啤酒技术研究院院长、华润集团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钟俊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为寻找到一条可持续的大麦标准化种植的产业链生态路径,华润啤酒决定用优质优价订单农业的方式,从企业端反推大麦产业发展,以订单模式来调动种植户的积极性。这次“国产啤麦品质提升及标准化种植质量保障体系研究”项目落地内蒙古,也是继2021年华润啤酒与各方达成共识、提出“国麦振兴”概念后,再次明确信心,深化合作方向的一次重要举动。
实现大麦标准化种植
如今,华润啤酒联合多机构扛起“国麦振兴”的大旗,经济效益短期内难以实现,但社会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在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分析师看来,华润啤酒向上游布局是有道理的,因为原材料安全和稳定,对大企业来说是基石。
对于使用大麦原料的啤酒企业而言,大麦的均一性非常重要,均一性决定了制麦工艺和酿造工艺是否能够稳定,进而影响到啤酒的品质。东北、西北、苏北三个区域是优势啤酒大麦产区,但目前几大产区的大麦均一性仍存在弱点。
钟俊辉表示:“以内蒙古大麦主产区为例,由于地形、气候等原因影响,各种植地块之间很难实现生长状况整齐一致,这意味着品质的标准很难实现均一性。此次国麦标准化种植试点基地落地内蒙古,是华润啤酒以整合发展的思维去突破产业局限的一次尝试。”
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的首席科学家郭刚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2008年国家大麦青稞产业体系成立以后,中国育种基本上能全面替代原来进口。但“卡点”在于好的品种没有转化成优质的啤酒原料——大麦,缺乏一个全产业链从头到尾的质量控制机制。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是难以实现均一性的。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此次华润啤酒落地内蒙古的项目,就是联合全产业链上下游,实现大麦的规模化、标准化种植。而这项投资是长期的,对于华润啤酒而言,短期难以量化收益也是不争的事实。
如何评估做这件事情到底值不值?“投资农业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不能简单地算短期投资农业这笔账,华润啤酒做这件事,是从长期出发,从增强供应链韧性出发的。”钟俊辉表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04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