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聊聊汽车。
从哪聊起呢?出口是个不错的角度,今年手机集成电路服装鞋帽都不景气,唯独汽车是手拿菜刀砍电线,一路火花带闪电。
7月的出口数据出来了,同比降幅14.5%,因为去年这个时候基数很高,今年主要出口国也都萎了,数据出来之前大家都有心理准备,压力确实有点大。
结构还是那个结构,对东盟、欧盟、美国、日本的出口都在降,对俄罗斯和金砖国家倒还不错。
占出口的大头机电产品同比降了11.9%,最大的亮点就是汽车。
乘联会统计口径下的7月乘用车出口31万辆,同比增长63%,前7个月出口199万辆,接近翻倍。
新能源还在乱杀,7月出口了8.8万辆,纯电占了90%以上。
光一个特斯拉,出口就达到32,862辆,占新能源出口三分之一以上。
比亚迪(259.250, -3.45, -1.31%)和上汽都在1.8万辆左右,还有五菱6000多辆,东风的易捷特也达到了6000辆以上,长城和吉利都是两千多辆。
按这个势头,今年中国就会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汽车不光是出口强,年初价格战过去之后,销售并没有接着拉跨。
7月乘用车的零售销量177.5万辆,同比降了2.3%。
但有一点要考虑到,去年7月是啥时候?
那时候刚开始购置税减半,一个月就卖了182万辆,这是中国汽车历史上销量最高的一个月份。
今年有啥?顶多就也就是各种汽车消费节,各地零碎的买车补贴,往年也都有,单月最多也就是150万辆-160万辆的水平,今年7月能卖到177万辆,已经很不容易了。
出口特斯拉最猛,内销还得看比亚迪。
一个月时间,比亚迪零售销量达到了23万辆,大增45.2%。
前十车企里,有七个都是负增长,吉利和长安增速也只有7.5%和3%,迪子遥遥领先!
昨晚我刷手机,刷到一篇文章,标题是:比亚迪,哭了!
我还纳闷,不是遥遥领先么,爆了什么雷就哭了?
点进去才发现,原来是销量杀疯了,传福哥自己把自己感动的说哭了,要么说还得向同行们学习起标题的功力呢。
他们的短片里,回顾了中国汽车这一路走来的艰辛不易,喊出了“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的动人口号,还在活动门口摆了ES8、G6、L9,甚至还贴心的放了一台长城哈弗枭龙MAX,他真的我哭死,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五岳盟主吗?
长城和比亚迪算是杠上了,他们的CTO好像对这种“中国汽车在一起”的强行感动很烦,毫不客气的说:
“如果只是口头上强调在一起,那一定是嘴上蜜糖,内心砒霜,那还不如先打一架再在一起吧”。
自主品牌的明枪暗箭按下不表,合资的溃败还在加速。
7月自主车卖了94万辆,同比增长15%,合资车卖了59万辆,同比降了28%,德系、日系、美系都在降,剩下的更别提了,现在还有法系和韩系么?
要是对比2023年其他行业,车市今年的表现其实算不错了。
百强房企7月销售额3500亿,同比环比降幅都在30%以上,已经不能用拉跨来形容了。
6月国内手机出货量2214.9万部,同比下降20.9%。
为什么车市淡季不淡呢?
乘联会的解释很有意思:
1,国六B延期半年,始于年初的价格战减弱了。
2,8月开学季之前,接送孩子的换购增购需求,这一条有点太勉强了。
3,前期楼市过旺带来居民债务压力较大,近期楼市降温利好车市,有利于恢复车市购买力。
家人们谁懂啊,房地产现在真是谁都想踩上一脚。
难不成今年的车市,真是沾了楼市的光?
其实也不是没道理。
前几天看的乘联会数据,今年上半年,售价30万元及以上的车型,累积零售销量突破百万,达到131万辆,同比增长32%。
如果按照上半年乘用车零售量达到952.4万辆粗略的算,相当于:每7辆新车,就有1辆是30万元以上的车。
如果把时间拉长,从2020年到现在,30万以上的车每年是卖的越来越好。
2020年,183.26万辆。
2021年,191.49万辆。
2022年,219.83万辆。
新能源虽然势如破竹,但BBA的油车,在高端市场的统治力依然难以撼动。
上半年卖的最好的是A6L,奔驰E和奔驰C都超过了7万辆,宝马3系和5系都超过了6万辆,X5小70万的车居然能卖4.7万辆。
如果单独把30万以上新能源榜单拉出来,腾势D9卖了5.1万辆排第一。
理想的L789全在4万辆以上,哪怕过气的理想ONE都能卖1万辆以上,冰箱彩电大沙发的威力有这么大吗?
所以,卖车就不能卖给懂哥,扯那么多底盘结构驱动原理有啥用。
大哥逛商场遛弯一看内饰高级啥都是满配,老婆有女王座驾,儿子看着满车的大PAD挪不动脚,不用搁那扯半天800V充电速度串并联结构什么的,销售直接来一句能充电又能加油就完事了。
烧油的新能源,那也是新能源啊。
为什么30万以上的汽车越卖越好,掏30万首付的人越来越少?两者是不是存在跷跷板关系?
如果看历年房地产月销售额,和乘用车销量,我们会发现,从2009年到2016年,中国的车市与楼市是同步爆发的。
转折点发生在什么时候呢?2017年。
那一年,中国房地产销售额首次突破13万亿,接下来的几年,2018年近15万亿,2020年突破17万亿。
自此之后,车市与楼市的关系发生逆转。
2018年乘用车销售2235辆,2019年萎缩到2069万辆,直到2021年之后才恢复正增长。
恰巧就是2021下半年,本轮楼市调整拉开大幕,房企集中违约,期房交付信任下降,提前还贷潮。
也恰巧就是从2021年开始,30万以上汽车销量开始逐渐增长。
但世界上哪有那么多恰巧。
四处爆金币的年代,房和车我全都要,搬进小两居,买辆捷达伊兰特也戴着大红花,满脸也都是笑意。
孕育希望的时期,买房是首套,买车是新购,两者步调一致,同时爆发。
眼瞅着生活蒸蒸日上,杠杆加上,负债满上,大平层洋房住上,老破学区房能涨,新区的撂天野地也能涨,高息理财也怼上。
泡沫年代,买房是改善,是资产,是一棒接一棒永不落幕的财富神话,汽车保有量增加,新购需求开始下降,车市与楼市的走势开始背离。
等到这两年,理财到处都是坑,期房搞不好人财两空。
当资产变成有毒的资产,汽车这种“取悦自己”的消费品,手里但凡有点钱,油车的56E也好,新势力的蔚小理也好,各种插混也好,技术迭代飞速,打了一辈子仗就不能享受享受了?
把德系日系那些丐版只配个收音机的车,换个智能化的新势力开开,置换需求上来了,高端车的销量自然会增加。
《2023中国汽车置换消费洞察》报告显示,每年乘用车中,置换新车的规模已经达到600万-700万辆,置换率达到30%。
相当于:每3辆新车消费中,就有1辆来自旧车置换。
有个词,叫“需求弹性”,是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越是必需、无法替代的商品,需求弹性就越低。不管价格涨跌,需求都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按理说,房应该比车的需求弹性小。
但如果套用这个概念,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年不是这样的:
汽车行业,在30万以上涌现了太多的令人惊叹的新产品,这导致了高收入群体的需求弹性也在变小。
而30万以下的市场,更多是自主品牌的新能源和混动对合资丐版车进行替代,需求弹性也没发生大的变化。
房子不一样。无论对高收入群体还是低收入群体,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无论涨价还是降价,需求弹性是从小变大的。典型的是自称刚需、刚改的群体越来越少。
车市这些年的暗流,实际上对应了过去一二十年宏观环境的变化。
从高速城市化年代,车市与楼市的并驾齐驱。
到棚改年代房地产的财富幻觉,车市的黯然失色。
再到如今泥沙俱下之后,伴随着车市技术爆炸,汽车大规模出海,高端车销量异军突起。
这三个阶段,是中国人对房子与车子的消费观念变迁。
大概的感觉是:我知道现在买车也不再有面子了,我知道车买到手里就是贬值的,我也知道再好的车也只是四个轮子的代步工具而已。
可那又怎样?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吧。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03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