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演员朱宏奇成为某视频网站的热门人物。据上游新闻报道,8月4日,他在入驻该网站后连发8条视频,表示自己因拍摄网贷广告被网暴,认为网友不该找他,而应去找广告公司和甲方,他只是按照甲方要求演戏。在开直播被网友批评后,朱宏奇在8月8日深夜和8月9日凌晨连续发布了道歉视频,称以后再不拍不良广告。
在电视广告领域,朱宏奇可谓是“专家扮演大户”,一会儿是某医疗器械公司的技术开发顾问,对着镜头侃侃而谈“多年累积走访2029名客户”的经历;一会儿又摇身一变成为眼贴专家,并放出豪言:“做眼贴我还真没服过谁”。而在此前的系列短视频中,他扮演起“网贷大哥”的角色,四处教人到该平台借贷。其中一集的剧情,是农民工带妈妈坐飞机,升舱钱不够,“网贷大哥”一边大义凛然地说着“兄弟,升舱的钱我来出”,一边拿过农民工手机,用对方的名义借贷15万元,还宣称“万元日息最低一块九,还没一瓶水贵”。目前,尚不知朱宏奇口中的“网友攻击”,到底是针对他个人形象和人格的人身攻击,还是对视频内容的幽默解构。如果是前者,当然涉嫌网络暴力,并不足取;而如果是后者,朱宏奇也没必要太“玻璃心”,毕竟这些广告内容实在是太过离谱,传递的价值观,也实在是“槽点”太多了。就拿“升舱”广告来说,农民工银行余额只有几十元的形象,是在加深对这个群体的偏见和刻板印象,而所谓“随用随取”“这就是你的备用金”等说法,更是在有意模糊概念,给消费者造成误解。一些年轻网友对此进行戏谑的“二创”,以及“五分钟忽悠人欠款75万元”等评价,其实正是在解构这类广告的荒诞性。这种略带“土味”的夸张情节,当然骗不过具备一定金融知识的人。这类广告精准推送的目标,往往是那些信息获取渠道较窄、不熟悉金融知识的群体,比如,一些子女不在身边的中老年人,以及短视频的“主角”农民工群体。
由于广告中一味宣传网贷操作方便、利率“划算”,却对借贷责任和风险绝口不提,很容易让不明就里又“手头紧”的人动心,冲动借贷,其危害性不容小觑。这种明显脱离实际的套路,已然违背了《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中有关“互联网广告应当真实、合法,坚持正确导向,以健康的表现形式表达广告内容”的规定,应当被严肃追责。那么,进行追责时,是否如朱宏奇所说,出了问题全由甲方“背锅”呢?当然不是。对此,有律师分析道:这位演员参与的网贷系列广告,虚构了农民工贷款升舱、住酒店、吃饭等场景,明显脱离实际,会误导消费者。从大众的朴素感受来看,朱宏奇明知是“不良广告”,还在其中无底线“飙演技”的做法,也有失应有的社会责任感,难免会引发众怒。“我只是个演员”——当问题广告受到质疑时,这个说法常常成为一些代言人为自己脱责的说辞。此前,在广告中大言不惭地宣称“违背祖训”的“神医”李炽明,接受采访时也试图用“他们是把我当做演员看待了”来打太极。他们并非对剧本“照单全收”的演员,而是典型的广告代言人,理应受到《广告法》的约束和规范,容不得偷换概念、逃脱责任。这一点,理应成为一种社会常识。当然,对于问题广告,广告主和广告经营者、发布平台也不能“隐身”。对于欺骗、误导用户等行为,市场监管部门还需依照《广告法》相关规定,该处罚的处罚,该问责的问责。只有让从业者看到违规操作的严重后果,才能倒逼其约束自身行为,不再肆意炮制虚假广告。
(中青评论,作者任冠青)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03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