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60余名医院院长、书记被查,某地数百人主动说明问题、退赃……随着医药领域反腐行动持续升级,不法分子接连落网。而当公众拍手称快之时,舆论场上也冒出诸多奇谈怪论。
有人质疑,为何揪着医药行业不放,深化反腐是否小题大做?有人搬出“水至清则无鱼”那一套,称适当腐败是经济“润滑剂”,行业没有“油水”就没有发展动力。还有人扣了顶大帽子:说把丑闻这么往外捅,有污名化医护群体之嫌。
种种观点巧舌如簧,实则纯属诡辩乱谈。
第一,腐败行为,从来都是肥了个别人,坑了一大片。医药行业与每个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是应当最讲良心的行业。恶医贪的每一分钱,最终都会成为患者的就医成本。报道显示,某地一医院院长收取设备代理商高额回扣,涉案金额高达2980多万元。其被抓后,医院采购成本大幅减少,患者人均就医成本下降了1400余元。如果不揪出这样的蠹虫,有多少患者要为其贪欲埋单?
反腐无禁区、无特区、无盲区,也是在净化市场、保障公平。在最近曝光的典型案例中,某医院竟以3520万元买入一台进口价为1500万元的医疗器械,如此荒腔走板,概因该院院长从中吃掉了1600万元的回扣。一台设备背后就有千万赃款,其中涉及的利益输送链条更是弯弯绕绕。试想,如果企业将这些钱财物力用于医药研发、技术创新,将带来怎样的民生福祉与经济效益。
第二,大众深恶痛绝的是贪腐分子,绝非医护人员。这些年,那么多危急时刻,白衣战士如何挺身而出逆行向前,大家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然而,行业之水若不清,所有从业者都会为之所累。医患关系为何一度紧张,医护人员执业环境为何一度恶化,一大原因就是少数人伸出的黑手,抹黑了整个行业的形象。甚至有时医生正常开药、建议检查,都会被怀疑“为了提成”。工作难、做人难,如此这般,对想清清白白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是极大的不公。深化反腐,是清风正气、巩固行业公信力的必要之举。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肃清贪腐,肯定会让一些人感到痛。但只有动真格、去毒瘤,才能净化行业风气。我们期待这场反腐行动能够形成足够震慑,倒逼相关主体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以此为基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薪酬待遇真正公平,惠及的必将是整个行业与万千大众。
图源:视觉中国(16.750, -0.35, -2.05%)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03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