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民以食为天,食以奶为先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按照规划,“奶”被首次列为需要保障供给安全的“重要农产品”,“奶”的战略地位得到了明确。
一国复兴崛起,本质上是人的崛起。人的崛起,离不开食的崛起——包括奶的崛起。
随着生活水平提升,我国居民的食物消费需求不断升级,食物需求更加强调多元化、营养化。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2023年8月4日至7日,备受行业关注的世界奶业大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行。在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构筑世界级乳业坚实基础,我们来盘点一下中国乳业的“4大里程碑”。
里程碑1:人均奶量从0.4公斤到43公斤
1949年的时候,中国奶类的人均消费量约为0.4公斤/年,相当于每人每天约有1.1克,所以在当时牛奶属于名副其实的“特需品”,仅能保证婴儿和病人的供给。
而2022年是多少呢?43公斤(日均114毫升),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1%——目前世界人均奶类消费量为140公斤。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将奶及奶制品的推荐摄入量由每天300克调整为每天300-500克。
也就是说,如果你每天只喝一盒250毫升的牛奶,就已超越人均水平,但还没达到推荐量。
从零点几起步,一路增长。那么,哪几年增长最快?或者说,谁的贡献最大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奶业开始有了迅速的发展。2001年、2004年、2006年,我国牛奶产量连续跨越3个1000万吨的台阶。而这6年,可谓中国乳业的“黄金6年”。
这张图表明:中国牛奶产量,2006年(2944.62万吨)比2000年增加了2.6倍!
如果对照各乳品企业的增长速度,可以发现,中国乳业的“黄金6年”有两部最重要的“发动机”。
第一部“发动机”是蒙牛。1999年至2007年,正是蒙牛在中国乳业中的排名从第1116位冲到第1位(中国乳业总冠军)的9年。蒙牛2000年实现销售收入2.47亿元,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162.46亿元,2006年比2000年增加了64.8倍!
第二部“发动机”是伊利。伊利2000年实现销售收入15.05 亿元,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163.39亿元,2006年比2000年增加了9.9倍!
小结一下:这6年,全局看,中国总奶量增加了2.6倍;分开看,蒙牛增加了64.8倍,伊利增加了9.9倍。
有趣的是,2006年在第27届世界乳业大会上,国际乳联主席说:“去年全球乳业增量的50%是中国贡献的”。从那时候起,便流传出一句口诀:“世界乳业看中国,中国乳业看内蒙古。”
也由此,“乳业双雄”开始成长为世界级企业:2009年,蒙牛进入“全球乳业20强”榜单——这是世界级乳业巨头名单中第一次有了中国品牌。2010年,蒙牛、伊利双双进入“全球乳业20强”榜单。
里程碑2:从“奶比水贱”到“高端牛奶”
中国乳业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过的人都记得,2003年至2004年乳业竞争激烈,“奶比水贱”,两个典型状态是:不少奶农杀牛,大量奶企亏本。
在这种惨淡经营的局面下,不少人拿美国说事,认为“牛奶将来没什么品牌,就像打醋酱油一样”。
中国乳业的出路在哪里?
就在这时,蒙牛却花巨资投建了“国际示范牧场”(2004年),这也是中国第一个“万头牧场”。因为“示范”,所以“顶尖”;因为“顶尖”,负面效应是“昂贵”,正面效应是可以出产菌落总数小于3万的牛奶——有时低于1万。这在当时是独一份。
正当人们诧异这样高成本的牛奶“如何卖出”的时候,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2005年3月29日,蒙牛推出高端牛奶“特仑苏”。一句“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的广告语与特仑苏一道风靡全国!
“特仑苏”是中国第一款高端牛奶,它的诞生开启了中国乳企向高端牛奶进军的征程。
不久,“特仑苏”就占据蒙牛液态奶销售收入的半壁江山。
这些高端牛奶经受住了时间和历史的考验,在其后的历次乳业风波中,毫发未损。
里程碑3:从“足不出城”到“南征北战”
上个世纪,我国牛奶的主要状态是杀菌奶,由于缺乏冷链保障,再加保质期只有一两天,所以,每个企业生产出来的牛奶都“足不出城”,就地消化。
牧区也一样,牛奶或羊奶“足不出村”,甚至“足不出户”。农区好多地方没有奶。
本世纪,灭菌奶带来了长保质期,45天,半年,甚至更长。由此,牛奶及相关乳制品开始了“南征北战”,以伊利、蒙牛为代表的新生代企业驰聘天下——不仅跑遍大小城市,而且跑遍农村牧区,甚至跑到国外。
中国乳业大发展,灭菌奶功不可没。
从这个角度讲,中国乳业走过了三个生态圈:同城生态圈,同国生态圈,同网生态圈。
目前,三圈兼容,而最晚迎来的“同网生态圈”也长足发展,如火如荼。
里程碑4:从“中国乳都”到“世界乳都”
2001年6月,蒙牛率先在呼和浩特喊出“中国乳都”的称号。
2005年8月,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正式授予呼和浩特“中国乳都”称号。
2020年,英国品牌评估机构“品牌金融”发布“2020全球食品和饮料品牌”排行榜。在50强食品品牌(Food 50)中,仅呼和浩特便有两家企业上榜,它们是:伊利,蒙牛。
2022年,欧晰析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发布“2022年度全球50大快速消费品企业报告”(THE FMCG GLOBAL 50 2022),5家中国企业上榜,其中呼和浩特就占了两家:伊利,蒙牛。
2023年8月,国际食品科学技术联盟授予呼和浩特市“世界乳业科技之都”称号。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乳都”正在变成“世界乳都”——这也是世界奶业大会在呼召开的最大“背景”。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乳业里有这么一位代表,三代都在做乳业:他的父亲养牛送奶38年;他自己在国企干了二十多年(牧场、伊利21年),又在民企干了二十多年(蒙牛21年),种过草、养过牛,办过企业——国企民企“双20年”,成为他在中国乳业中无可复制的标签;而如今,他的儿女们有的在致力于填补高端冰鲜绵羊奶的国际空白,有的在传承家族慈善理念……这个人不说你也猜到了:老牛。
今天,故人已退,传说依在。让十几亿国人从乳业发展中直接受益,通过乳业全产业链的可持续、数字化升级,而带动全社会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最终让中国人享受到辛勤百年换来的发展红利。
这一天,离我们真的不太远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02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