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反腐再深入 让医疗医药生态回归“清朗”医药领域

一台进口价1500万元的医疗器械直线加速器,医院以3520万元买入,中间的回扣,居然被医院院长吃掉1600万元!这不是小说奇谈,而是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曝光的设备回扣案细节。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至少159名医院院长、书记被查,数量已超过去年全年的两倍。有分析人士透露,学术会议、带金销售等涉及医药行业商业贿赂的环节或将成为整治重点。据媒体报道,或为规避风险,近期有部分学术会议选择了延期召开或者直接取消。

医院一方小天地 腐败往往“拔出萝卜带出泥”

从各地纪委监委通报看,不少医院出现一、二把手以及重点科室负责人接连被查的“塌方式”腐败。

今年5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就曝光了一起腐败窝案: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原党委副书记、院长杨文俊和原党委委员、副院长杨文红,与供应商称兄道弟,肆意吃请玩乐、收受礼品礼金。杨文俊就是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个收了1600万元回扣的院长。当时在讨论购买事宜时,医院领导班子其他成员都明确反对,但杨文俊执意购买并最终达成。

在杨文俊影响下,医院中层干部上行下效、各自盘算,纷纷利用手中权力非法谋利。最终,该院财务部原主任刘某文、后勤服务部原主任张某生、医学装备部原主任叶某光等科室长均被立案审查调查,涉案金额高达数千万元。

医疗卫生领域专业性强,有些涉案人员在领域内深耕多年,是权威专家也是行政领导,集话语权、决策权于一身,很容易形成“小圈子”、搞“一言堂”。若这些人将医院当作“私人领地”、把医院管理权异化为攫取私利的工具,那往往一烂就会烂一窝。

利益输送方式隐蔽复杂 拿回扣堪比谍战片

医药领域腐败的利益输送方式隐蔽复杂,调查取证难度高,行贿受贿双方躲避监管的手段不断翻新升级。

比如有的人前清廉朴素、人后贪婪无度,拿回扣堪比谍战片。他们选择在没有摄像头的地点与药商见面,每次联系都使用不同号码,不说话不下车,收钱即走,回扣只收现金并通过亲属存入外地银行。比如,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人民医院干部职工很难想到,平日里穿戴普通、开二手车、生活节俭的原院长贺宪伟,竟在院长任上收受钱款375万余元。

有的隐藏身份、幕后操作,企图通过“换马甲”瞒天过海。比如浙江杭州富阳区第二人民医院原副院长孙志龙让表弟费某出面与医药公司、医药代表联系;在向医生发放药品回扣时,由其亲属出面、中间人作过渡;赃款走账时,账户皆以亲朋名义开具……经过精心伪装,孙志龙先后196次非法收受药品回扣共计1600余万元。

医疗行业“隐性腐败”多,但总会有迹可循。浙江玉环纪委监委负责人介绍办案经验:办理医药领域腐败案件,“长期不变”是个重要突破口,如从医疗机构长期合作的医药公司、常年不轮换的重点岗位、长期频繁存在的外出培训等细节入手,着重分析通话单、账单,围绕重点岗位轮岗、科研学术活动、职工借款欠款等异常数据,层层抽丝剥茧,梳理倒查利益输送,往往能精准发现腐败问题。

形成声势震慑 医药反腐再升级

医药领域腐败不仅玷污行业形象,更加重了国家财政和患者负担。近年,医药领域反腐工作持续深入,尤其是今年以来,相关部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举措。

5月,国家卫健委等14部门联合印发《2023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纠风成员单位从9个增加至14个;

7月,国家卫健委会同国家医保局等9部门联合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开展为期1年的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强调针对医药领域生产、供应、销售、使用、报销等重点环节和“关键少数”,深入开展医药行业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系统治理;

7月25日,刑法修正案(十二)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草案提出,在食品药品、教育医疗等领域行贿需从重处罚;

7月2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召开动员会,部署纪检监察机关配合开展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紧盯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集中力量查处一批医药领域腐败案件,形成声势震慑。

截至目前,重庆、天津、湖南等地已开始严厉整治医药领域腐败问题,多家医院开展自查自纠。

有句话说得好:不谋当谋之事,为医之耻;贪求身外之财,从医之危。国家培养专业医者不容易,百姓将健康交托医生更是莫大信任。严查医药领域腐败,何止是通过反腐来“治病”,更是通过反腐来“救人”。

医药反腐事关人民福祉 多措并举方能刮骨疗毒

此次反腐的重点突出三个“全”——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紧盯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从医生到医药代表,从医院到医药企业,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覆盖医药领域生产、供应、销售、使用、报销等重点环节,路径清晰,重点突出,找准了关键的风险点和隐蔽处。

医药反腐事关人民福祉,近期医药反腐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方面,要将医药反腐中三个“全”的做法固定下来,使之常态化。通过预防和惩处并举等手段,建立长效健全的监管体系。同时,让医生享有合理的阳光化薪酬待遇,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机制,做到人尽其才、劳有所值,才能斩断“以药养医”的沉疴痼疾,才能让医生回归看病本位。

正常合规的学术会议无可厚非。但决不能把提高医生专业水平的会议变成医药腐败的藏污纳垢之地。针对学术会议,主办方公开会议信息、摊开会务账本是必要的。只有强化对医药学术会议的监督,才能让学术会议回归学术本位,真正让更多医疗新技术、新药造福患者。

值得一提的是,医药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决定“用”什么药的是医生。所以,针对“关键少数”的监督必不可少。院方可推动实行轮岗制度,建立医护人员不良记录数据库。药企则要坚持始终以合规为底线,推动经营持续健康发展。相关部门还需尽快建立和完善对行贿人、受贿人的从业禁止处罚制度,不断堵漏医生和药企之间的不当利益输送通道。

如此多措并举,才能扯掉医药腐败的层层遮羞布,刮骨疗毒,还医疗卫生事业“清白”,切实维护公众切身利益。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中国纪检监察》杂志、《经济参考报》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01956.html

      
上一篇 2023-08-1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