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场医疗反腐风暴席卷全国,这也将各地药企、医疗机构的“藏污纳垢”之处展现在公众面前。风暴之下,有人称“天下苦高额回扣久矣”,也有医药代表在风暴前夕就已先行离场。
其实,早在这轮集中整治之前,医疗反腐就已成为廉政建设工作的热门“关键词”。诸如医院院长、书记这样的岗位,更是各级纪检监察机构紧盯的对象。在高压态势之下,一批批医疗系统重点岗位人员相继落马。据中国新闻网报道,结合媒体此前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今年全国已有至少159名医院院长、书记被查。在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的一起案例中,一台进口价1500万元的医疗器械直线加速器,被院方以3520万元高价买入,其中1600万元都被医院院长吃了回扣。
不论是医疗系统落马者的人数,还是他们贪污受贿的胆量与胃口,都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从表面上看,这类招标采购腐败的过程,似乎是医疗企业将贿款送进官员的口袋,但事实上,行贿者和受贿者都不会吃亏,双方共同掏空的,是医院的资金预算。医院用来采购设备的钱,一部分来自政府拨款,一部分来自医疗收入,前者本质上来自全体纳税人,后者则直接由来到医院求医问药的普通患者贡献。对公立医疗机构而言,每一次价格畸高的采购、每一笔见不得人的回扣,都是在浪费人民群众的钱。由此产生的超额运营成本,也只能由人民群众为之埋单。
生老病死是人生大事,而这四件事都与医院直接相关。医疗服务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民生事务之一,如果得不到坚实保障,社会就会出大问题。在我国的医疗体系中,公立医疗机构不仅承担着托底职能,也是整个医疗市场的主体和大头。对有关部门而言,能否确保公立医疗机构廉洁、干净,直接影响着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
公立医院从事医疗活动当然会产生收入,但这笔收入必须合法合规,并用在提高一线医护人员待遇、增设治疗手段、改进患者就诊环境等正途之上。如果一家医院搞腐败、收回扣,那么不论这些钱是进了院长、书记个人的口袋,还是由更多院内人员“分享”,本质上都是在坑纳税人和患者的钱。
当前,医疗反腐工作的重点,就是查处那些在其位不谋其政,只顾金钱私利的领导干部。与此同时,本着“行贿受贿一起查”的原则,那些通过利益输送扰乱市场秩序的医疗企业,也必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过,正如中新网等多家媒体所报道的,在医疗腐败案件中,医院一方的话语权远高于企业一方,个别医院院长收取1600万元回扣的案件就是典型。一名医药代表对记者直言:一些医院所谓的“大咖”,经常出门豪车、头等舱,没事儿就被请去开个会,而另一边的老百姓(28.870, -0.03, -0.10%)却不得不面对看病太贵。
对此,加大力度整顿医疗干部队伍,可谓势在必行。如今,医疗反腐风暴已起,就不会只持续一时。长远来看,这不仅对民生保障意义重大,也有利于医疗企业公平竞争与健康发展,促进中国医疗产业的进步。
撰文/杨鑫宇
编辑/黄帅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01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