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物流业总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物流

本报记者 林春霞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日前发布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0.9%,整体运行平稳,但较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而中国大宗商品指数(CBMI)为102.3%,较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指数在连续两个月上升后出现回落。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这与国际国内需求减弱以及淡季节点等因素有关,未来物流仍将呈现平稳发展趋势。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室主任周志成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7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0.9%,较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一方面,物流业进入传统淡季,季节因素叠加异常天气导致物流需求有所减弱。另一方面,社会物流需求不足仍是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外需回升较慢影响内需市场,生产端原材料需求减弱。中国大宗商品指数(C为102.3%,较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

周志成认为,下半年物流业总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随着进入“十一”黄金周和春节备货季,物流需求回暖将带动景气度回升。总体来看,社会物流需求将进入低速增长阶段。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兼物流产业中心主任刘大成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析,7月份,物流景气指数和大宗商品指数均出现回落,这跟国内外市场需求不足、夏季能源需求淡季等因素有很大关系。因为物流业和大宗商品直接衔接,也和国民基础经济包括房地产、进出口贸易等紧密相关。

首先,今年上半年,我国对东南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有所增长,而对美国、欧洲出口在下降。其次,由于7月份夏季对能源的需求相对下降,特别是钢铁、有色金属矿石、水泥等大宗商品消费在减弱,也导致一些集装箱数量在下降。此外,一些企业的投资信心尚显不足,物流业的投资和规模有所下降,特别是卡车司机的人数从3000万人降到1780万人。加之物流业自身的一些制约因素,比如,存在顶层设计不够、运输模式单一、数字化程度不高、现金流严重不足、账期过长等瓶颈。

据周志成分析,目前制约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低端物流供给过剩,而中高端物流供给不足,缺乏专业化、一体化、集约化的市场主体和服务产品。随着制造业产业升级,物流服务短板日益显现,成为制约产业链迈向中高端的瓶颈。导致低端供给过剩、中高端供给不足的重要原因是缺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超限超载、疲劳驾驶、低价竞争等问题较为普遍,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难以产生规模化、集约化的市场主体。

如何突破瓶颈?周志成表示,下一步,应加快推动政府部门间政策协调和社会组织间协同治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企业、平台等利益相关方的积极性,搭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协同共治的机制,提出和推进有利于行业整合、各方都能够接受的治理方案,尽快解决不正当竞争问题,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奠定制度之基。

刘大成表示,物流业未来改善的空间还较大。从行业自身提升来看,我国转运装备、整体组织方式较分散,包装分拣还较简化,而物流周期又较长,从托运人、承运人到第三方以及管理物流组织者都需要更好地优化能力。同时,需要加大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投入,进一步提升物流装备和运输效率,在智能化和数字化引领下,加快提升大宗物流的运载能力,是未来重要发展方向。而从外部环境来看,发挥政策等“有形之手”的作用也非常重要。今年国家对民营企业的鼓励政策频繁出台,进一步加强对外资的吸引,确立坚持全球化,这些政策将会促进物流业发展。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01187.html

      
上一篇 2023-08-0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