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麦加紧回归,大麦国产化是否依旧“路漫漫”?
文|云酒头条要闻中心
澳大利亚大麦有望重回中国,成为众多国产啤酒企业近期关注的大事件。
8月4日,商务部发布公告称,鉴于中国大麦市场情况发生变化,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大麦继续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已无必要。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根据商务部的建议作出决定,自8月5日起,终止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大麦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
这也意味着,这场牵动中澳双方各界人士关注的“双反”征税,提前两年结束。
时间回到2020年5月18日,彼时,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大麦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实施期限自2020年5月19日起5年。
啤酒行业研究人士方刚认为,“双反”措施取消将对整个啤酒行业构成利好,并预测,取消后,“整个啤酒行业的利润率会提升一到两个点”。
在公告发布的前几天,华创食饮发布的中期策略报告分析,若能通过取消反倾销税,国内啤酒企业成本利好有望持续两年大幅超预期。
澳麦“双反”措施的取消,为何如此深度影响到啤酒行业?
这是因为,我国进口大麦主要用于啤酒的酿造以及饲料使用,市场缺口较大,进口需求较大。换言之,我国的啤酒生产原料,深度依赖于进口大麦。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啤酒行业每年需要400万-500万吨大麦,而八成以上的大麦需要进口。
在“双反”措施实施之前,澳大利亚是中国第一大进口大麦来源国,中国七成以上进口大麦来自澳大利亚。
措施实施后,啤麦三大进口国变为加拿大、法国和阿根廷,去年来自这三个国家的进口大麦,占到进口大麦总数的88.6%。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今年上半年,中国进口大麦510万吨,同比大涨35%,进口大麦累计金额130.8亿元,同比大涨62%;疫情前的2019年,中国全年进口大麦593万吨,对应金额约107.6亿元。
因此,在为澳麦“双反”措施取消将惠及国产啤酒企业而感到高兴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一个现实问题——时至今日,进口大麦仍在一定程度上卡着中国啤酒的“脖子”。
“其实在大麦这个体系当中,我们是非常非常被动的”,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原副院长、首席酿酒技术顾问张五九曾在行业会议中这样表示。
实际上,行业对此现象已经有过诸多的讨论。
在今年3月召开的2023年中国酒业协会啤酒分会、啤酒原料专业委员会理事会(扩大)会议期间,中国酒业协会啤酒分会秘书长元月,以及多位与会代表均提到了关于大麦原料供应等方面的问题与思考。
“啤酒的原料成本压力长期存在,尽管啤酒行业通过结构调整以及风险规避,对原料成本压力进行了转移,但上游产业的变动一定会波及到终端行业,需要规避更多风险。”元月表示。
据其介绍,我国啤酒大麦的使用量近年来稳定在每年500万至530万吨之间,但国产啤麦在啤麦市场的占比仅有10%-11%。
更多的行业人士认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啤酒生产国和消费国,竟然在啤酒重要原料方面没有任何的地位和话语权,产业甚至处于两极分化的落后阶段,非常不利。
2021年12月30日,在国产啤酒大麦产业研讨会上,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侯孝海疾呼,除了雪花啤酒自己要在资金、应用、标准、科研上支持和投入外,行业上下游企业要形成一个强有力的联盟组织和共商共创的机制。
“大声喊出去,要搞国产大麦,这才有人关注。否则一家企业不可能把事情搞好。”侯孝海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动相关部门取消“双反”措施的过程中,中国酒业协会代表啤酒行业表达了重要意见。
今年3月,中国酒业协会向商务部提交了《大麦反倾销措施和反补贴措施复审调查申请书》,主张中国大麦市场形势发生变化,请求商务部就继续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大麦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的必要性进行复审,并根据复审结果取消征税措施。
2022年,我国规上啤酒企业产量3568.7万千升,同比增长1.1%。销售收入1751.1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利润225.5亿元,同比增长20.2%。横向对比各酒种来看,啤酒也是我国去年唯一取得产量、营收与净利润同步增长的酒种。
因此来说,我国的啤酒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最佳状态。
而当此之时,“提振国产大麦”,对于产业发展而言,其积极意义便不言而喻。但如何集群体之力,联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共同提振一个农业产业,还需要更高层级的规划设计和施行方案。
当什么时候国内啤酒企业不再为原料大麦操心了,国产啤酒也就是真正强起来了。
*图片来源:摄图网
澳麦进口迎利好,你怎么看国产啤麦的未来?文末留言等你分享!
本文由「云酒头条」原创,欢迎留言、分享,
禁止未经授权的转载或改编,否则依法追责。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199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