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赖进口、尚无国标,酸奶之外狂奔的“益生菌”食品

益生菌有酸奶产业“生物芯片”的美誉,其应用场景却早已超出食品的范畴,包括药品应用在内,一个千亿级的大蛋糕逐渐显现。8月2日,在内蒙古乌兰察布举行的第五届中国草原酸奶大会上,如何保障我国菌种资源的安全和种类多样性、实现民族菌业的振兴再次成为焦点话题。业内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我国尚未出台益生菌产品相关国家标准,行业呈现野蛮增长状态,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相关企业在加速狂奔的同时,也需引导益生菌行业良性发展。

依赖进口

在乳制品中,益生菌分为两种用途,一种起发酵作用,是酸奶等发酵食品发酵的必需品;另一种主要作为食品添加剂,在酸奶发酵后,额外添加进酸奶,可起到改善肠道菌群、提高免疫力等症状。不过,由于缺乏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菌种,我国益生菌产业长期以来一直受制于外。

阿里健康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益生菌行业市场大部分份额仍被海外大厂所占据。目前,我国益生菌原料市场的半壁江山由杜邦掌控,35%的市场份额落在科汉森口袋,剩余15%的市场份额由国产厂商瓜分。

为了破解菌种的“卡脖子”问题,草原酸奶世家兰格格自2020年以来加大对草原菌的研发力度,与中国农业大学组成项目团队,每年盛夏深入内蒙古大草原,进入牧民家庭采集传统发酵乳制品的样品,从中分离菌株,目前已梳理出符合草原酸奶特点的菌株20株,并已进入产业化应用研发阶段,其中自有草原菌LanggJZ-08已在兰格格8个主要产品中应用。

2023年8月2日,在第五届中国草原酸奶大会上正式成立草原酸奶菌种资源库。内蒙古兰格格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崔继平表示,“此举将为草原菌的采集、分离、筛选、驯化、应用、保藏等工作,搭建现代化、标准化、信息化系统,为草原菌、草原酸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也为我国菌种资源的安全、菌株多样性的保持起到重要作用”。

国标空白

益生菌自上个世纪进入中国,但目前我国尚未出台益生菌产品相关国家标准。

乳业分析师宋亮认为,国家之所以一直没出台相关标准,是由于对这方面不太了解,出于谨慎起见,“但是目前益生菌市场非常混乱,所以需要出台关于益生菌的菌种、菌数和活性标准,其目的就是防止‘劣币驱逐良币’”。

从目前市售的预包装酸奶可以看到,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干酪乳杆菌等益生菌已被广泛运用,“活菌数”更是众多酸奶企业及品牌大力宣传的卖点。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际乳品联合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刘美菊表示,“一株高质量的益生菌,生产和研发需要非常复杂的过程,要经过筛选、基因分析、安全性评价、遗传稳定性、益生特性及生产可行性等多个环节,并且需要全产业链、多个学科共同完成”。

虽然缺乏相关国家标准,但近年来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不断完善益生菌等食品制造业的监管体系。如2017年5月,国家出台《“十三五”食品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明确提出要解决一批食品生物工程领域的前沿关键技术问题,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发酵剂与益生菌;2021年3月,国家出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强和改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推进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加大重点领域食品安全问题联合整治力度等。

2022年以来,相关协会、学会也陆续公布了益生菌的团体标准,希望引导行业良性发展。2022年5月,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发布《益生菌食品活菌率分级规范》,对益生菌食品中的益生菌活菌率进行了分级;2022年6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牵头制定《食品用益生菌通则》,要求食品用益生菌和含益生菌食品均应标示菌种的中文名称和菌株号、应标示在保质期内的益生菌活菌数量等。

“没有菌种就没有酸奶这个行业。”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北京和益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葛绍阳表示,“近几十年随着益生菌功能研究的发展,酸奶作为益生菌的载体,可以将优良的益生菌带到人体体内,才让酸奶变成了如今的健康食品”。

此前澳优乳业中国区副总裁、锦旗生物董事长刘学聪曾表示,当前中国益生菌产业处在发展关键期,社会关注度高、消费需求旺盛,科学引领,核“芯”制造,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千亿市场

根据中国保健品协会数据,2018-2022年,国内益生菌市场规模从647.7亿元增长至约1093.8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14%,已经成为千亿规模的大市场。

目前国内益生菌行业厂商可主要分为三个竞争梯队。第一梯队的企业益生菌粉年产能在1000吨以上,只有国际厂商科汉森和杜邦;第二梯队的企业菌粉年产能在100-1000吨,主要有微康益生菌、蔚蓝生物(13.580, -0.02, -0.15%)科拓生物(16.260, -0.64, -3.79%)、一然生物以及润盈生物等。

近年来,不管光明、伊利、蒙牛三大乳制品公司,还是汤臣倍健(21.280, 0.09, 0.42%)、均瑶股份等保健品巨头,都在益生菌食品赛道持续扩容。均瑶股份在2022年报中表示,益生菌业务作为公司重点打造的第二增长曲线,2022年加速变现,全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8000万元,同比增长43%。

作为国内益生菌上游头部企业,科拓生物发布的2023年半年报显示,其营收为1.4亿元,同比减少10.79%;净利润为4033.26万元,同比减少10.01%。在复配食品添加剂基础业务同比下滑的情况下,食用益生菌制品营收逆势增长60.53%,达到8625.28万元。

科拓生物表示,“受益于国民健康意识提升,益生菌凭借其健康属性,成为营养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期内公司食用益生菌制品的销售已经超过复配食品添加剂,成为收入占比最大、盈利能力最强、市场竞争优势最明显的业务板块”。

此外,仍有不少企业在益生菌赛道狂奔。已获得“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的微康生物,目前完成了6轮融资,最近一次是2020年11月19日,获得赣州谦容的战略融资。

不过相关数据显示,相较于国外市场近五成的渗透率,目前益生菌在国内的渗透率不足10%,还有更多的上升空间。

宋亮表示,“益生菌的知识普及不是一朝一夕,需要的时间很长。有句话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关键是要找出属于自己一方水土的菌种”。

北京商报记者 孔文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197858.html

      
上一篇 2023-08-0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