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民营企业已成为中国出口的主力军 明年进口额增速有望企稳回升刘青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徐蔚冰

“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出口的主力军,2022年出口额突破2万亿美元;外资企业近5年来年出口额在1万亿美元附近徘徊;国有企业出口额则维持在2-3千亿美元间。”日前,在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的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72期)上,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刘青代表论坛发布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时表示,聚焦中国外贸走势分析及预测,民营企业已成为中国出口的主力军。

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刘青表示,“从出口增长率来看也是如此,民营企业出口增长率高于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出口增长率高于外资企业。2023年上半年,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出口额分别下降了2.3%和14.5%,仅民营企业保持了1.8%的出口正增长。”

刘青在报告中提到,中国贸易规模达到历史高位,各个维度的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贸易绝对不仅仅是商品的流动,它和技术流动息息相关。“发达经济体是全球技术最主要的扩散来源,而我国在发达经济体的市场份额正在流失,这一点值得我们关注。当前贸易形势不容乐观,稳规模压力较大,但结构优化也在逐步取得进展。”刘青强调。

对于报告中提到的2022年人民币出现了明显贬值,成为了当年出口增长的支撑因素之一。2023年以来,人民币仍有一定贬值,但考虑到目前人民币汇率已经跌至95%分位区间以上,且央行中间价已经多次释放干预信号,因此持续贬值的空间不大这一点,刘青认为,短期来看,由于下半年美联储再次小幅度加息可能性较大,人民币短期仍有小幅贬值空间,一定程度利好出口;长期来看,汇率有可能进一步回升到历史均值。

刘青表示,RCEP对中国的进出口将产生非常重大的利好。随着近期RCEP对菲律宾在内的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进入新阶段。无论是从生产还是消费的角度,RCEP都打造了一个更加顺畅、自由化、便利化的流通体系。这个体系内部的供给和需求结构是高度匹配的,因此如果能够将所有环节畅通,对中国的进出口将是很大的利好。

中国稳外贸的手段很多,各种政策储备充足。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提出18条措施;商务部表示下半年将加大力度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深化外贸创新发展等。这些措施都将有效促进外贸。

“今年和未来几年内,能够稳住出口规模(包括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就是很大的成功。国家也有这个目标,提出稳规模、优结构。类似前两年20%的年增长率是不现实也是不符合政策目标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全年能够保持2%-3%的贸易增长率,达到42-45万亿人民币的贸易额,就是非常成功的。”刘青认为,此外还要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包括进出口结构、目的地市场、产业结构、贸易类型、企业类型和区域结构。当前东南沿海贸易增长放缓,但中西部贸易增速比较高,因此国内也存在区域结构优化的问题。

刘青预期,短期进口仍将低迷,明年会慢慢企稳回升。当前中国经济复苏基础仍不牢固,内生动力还不强,CPI较为低迷,居民消费意愿不强,大宗商品价格下半年预计仍将回落,进口额短期内回升可能性不大。随着国内需求逐步复苏,制造业逐渐回暖,叠加未来大宗商品价格预计上涨因素,明年进口额增速有望企稳回升。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197786.html

      
上一篇 2023-08-0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