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不是无解难题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是互联网发展历程中所孕育的危险“毒瘤”之一。网络匿名性掩护下的深深恶意,正无差别地产生伤害性。不论是“专业大咖”,还是“网络红人”,抑或是“无辜路人”,莫名躺枪被骂的情况时有发生。近日,抖音出了一份反网暴联合倡议,超过100万人云集响应,足见社会对于网暴的深恶痛绝。

言行有界,这是社会运行的基本规矩。但许多人在网上发言时却将发泄情绪作为上网的根本目的。网络暴力的危害性已经无须多言,但要实现对其的有效治理却并不容易。一方面,我国刑法、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对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信息安全、名誉等做出了明确规定,但维权成本依然很高,绝大多数人很难有时间精力去完成这套流程。

另一方面,需要所有上网群体联合起来抵制网暴。网络空间的环境生态如何,深度影响每一个人,更依靠着每一个人。作为网民,“围观”应当客观中立,“吃瓜”必须不伤他人,“评论”理当有理有据,“转发”需经多番思考,而不能将在现实生活中的不满化为利刃在网上刺向他人。

需要看到,各大平台是网暴发生的载体,理应成为推进治理的抓手。有的平台在封禁相关账号的同时,设计了“一键隔离网络暴力”模式——用户可以在隐私设置里对评论博文和发私信的人加以限制,还可以开启“评论防火墙”,由系统自动屏蔽人身攻击和恶意骚扰的内容。这些技术探索当然是必要的,但不能是一家平台的单打独斗,而应该是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中央网信办曾对18家平台提出统一要求,明确了监测识别、实时保护、干预处置、溯源追责、宣传曝光等处置措施,正蕴含着这样的期待。在此基础上,平台可以利用自身的技术与流量优势,一边不断针对网暴特点快速迭代反网暴功能,一边做好用户教育提示网暴之恶。古语云,“日拱一卒、功不唐捐。”语言暴力自古有之,但当一点一滴地努力汇集起来,终将形成理性与文明的主流,压倒那些歪风邪气。

健康的互联网,理应成为弥合分歧的意见场,而不能成为制造矛盾的流水线。平台、网民、立法、执法、监管等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就在不远的前方。(王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197040.html

      
上一篇 2023-08-0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