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岭雪山下,她酿了23年青梅酒胡瑶

独家对话大和红梅,探寻“大邑梅酒”的发展之路。

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已在成都拉开帷幕,各方都在关注这场世界级的体育盛会。

7月26日,在大运会成都市欢迎晚宴上,菜单上的“西岭雪山青梅酒”成为焦点。作为指定宴会接待用酒,成都大和红梅酒出品的“西岭雪山青梅酒”在众多梅酒产品中脱颖而出,成为“成都名片”。

作为大邑县特色产区的梅酒代表企业之一,连续23年深耕青梅酒赛道,大和红梅积累了哪些经验,又如何看待梅酒市场?云酒传媒走进产区企业,对话大和红梅总经理胡瑶,探寻“大邑梅酒”的发展之路。

从创业者到经营者

“连续做发酵梅酒23年,可以说一直是十分艰难,当时开始做梅酒的时候,只是想能帮乡亲们把梅子卖出去,至于能做多大,真没想过。”

作为大和红梅的总经理,当2000年胡瑶第一次踏进青梅酒赛道时,并未想到,这个在当时名声不显甚至有些格格不入的产品线,自己竟然会连续做23年。

自1999年泸州老窖(236.500, -1.09, -0.46%)推出高端线产品“国窖1573”,拉开名酒向高端酒升级的序幕以来,白酒赛道的潜力开始凸显,尤其在浓香酒品牌层出不穷的四川,白酒带来的高收益、高增长,成为不少创业者和经销商的首选。

而选择持续做青梅酒品牌,是因为胡瑶看到了更远的未来。“之所以选择在大邑做青梅酒,是因为这里有着天生做梅酒的优势”,胡瑶表示。

从地理区位来看,大邑县䢺江镇位于北纬30度西岭雪山脚下,有着良好的水源和气候优势,三坝生态环境保护区位于海拔660米-1200米之间,正符合青梅种植环境的要求,同时毗邻成都也为大邑带来消费客群。

作为四川主要白酒产区之一的成都,产业聚集区多为邛崃等地,无论从产量、产能、品牌力、消费认知上,其与优势产区都有着较大差距。

从发展方向来看,缺乏品牌的大邑产区主要以基酒、原酒供应为主,得益于OEM模式的推广,大邑产区白酒企业在相当一部分时期发展较为良好。但伴随着白酒市场品牌意识觉醒,以及对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基酒原酒市场加速洗牌。

与此同时,当地传统青梅种植产业也逐渐受到酒业关注。

做青梅酒,既能避开大邑产区的品牌劣势,也可以利用好当地的青梅资源,同时还可以解决农户卖梅难以及就业问题,成都大和红梅酒业有限公司便应运而生

连续23年的创业“破冰”

在23年的创业过程中,梅酒赛道就像一块“坚冰”一样难以融化,不少经销商知难而退。

不同于白酒,梅子酒一度缺乏消费者培养和市场环境,本身动力不足,加上没有建立自己的营销团队,致使大和红梅初期的产品推广十分艰难。

“刚开始的时候就只有三四个人,没有销售团队,真的很不容易”,胡瑶感慨道:“大家带着产品自己一家一家餐饮店地跑,大邑、郫县、成都、绵阳等周边县市都跑过,这么原始的方法一直干了三四年。”

直到2010年前后,伴随电商的持续火热,以及长期进行产品推广在周边市场打下的消费基础,大和红梅的市场表现才逐渐走高。

可“事不遂人愿”。2011年8月21日大邑县遭遇特大暴雨,三坝河河水猛涨,致使周边乡镇公路、桥梁、农田、村庄多处被冲毁,其中也包括大和红梅已投入使用的10间成品酒库房、近160吨的青梅原浆酒被冲走,直接损失近千万。

这对于本就处于发展关键期的大和红梅打击极大,但胡瑶并没有选择退缩,而是自担损失,以最快速度恢复生产,并将公司扩建计划纳入议程。

“很多人都劝我放弃,但我想这是我自己的事业,我要坚持干下去,不能因为一点挫折就打退堂鼓”,胡瑶说。

在经过几年短暂的恢复调整后,大和红梅决定开启电商合作。2013年,大和红梅与广州某电商公司达成合作,进行产品推广与线上销售。但电商公司因经营不善最终停摆,而此时大和红梅超过半成的产品都在其线上销售,胡瑶再一次接受了电商合作的“失败”。

连续的受挫并没有让胡瑶灰心,反而更加坚定把大和红梅开下去的信念。一方面得益于胡瑶的个人魅力,另一方面则是“发酵梅酒”带来的产品底气。

坚持做高品质的发酵梅酒,是我的底线,也是大和红梅的底线”,胡瑶如此说道。

不同于配制型梅酒,发酵型梅酒工艺更为复杂。大和红梅坚持原果发酵,尽管因发酵酒天然的高损耗比以及长发酵周期、桶陈存放使得梅酒无法快产快销,但却在品质上得以保证。

正因如此,大和红梅出产的青梅酒先后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坊工艺也获得“非遗工坊”与“非遗传承人”称号。大和红梅酒业也成为大邑产区的梅酒龙头企业之一。

伴随近年来果酒赛道的兴起,大和红梅迎来“赶潮日”,为此,胡瑶决心在公司的运营上进行升级变革。

在生产链上,大和红梅搭建了“公司+基地+合作社”的三级创新体系:公司负责青梅酒产品的酒体设计、运营以及销售;基地由青梅种植基地在特定山区进行青梅种植、把控原料品质,生产基地负责产品的酿造、包装、仓储;合作社由企业和下级政府机构协作,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䢺江镇当地梅农的青梅,在消化当地青梅的同时,解决生产原料问题。

在供应链上,为克服短板,胡瑶以大和红梅酒业为主体,整合种植端、生产端、研发端、营销端等资源,成立成都西岭雪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销售公司),负责自有品牌“西岭雪山”的品牌重塑,通过搭建专门的自媒体团队与视频团队,寻求电商、短视频等渠道创新促进产品营销。

今年6月,大邑县组织县委领导班子前往大和红梅酒业进行考察指导,并就大和红梅创新生产链、供应链,解决当地青梅销售问题以及就业问题的创新与担当给予肯定,探讨如何做大做强青梅酒,并定下“打造一线品牌果酒”的发展目标。

值得关注的是,销售公司采取“企业+集体经济”的乡村振兴创新模式,整合䢺江镇、王泗镇、鹤鸣镇等八个乡镇的青梅产区集体经济组织,5A、4A级风景名胜区及产业园区属地集体经济组织,商协会和梅酒代表企业共同组成股东团体,带动区域百姓致富,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同时,对于自有商标“西岭雪山”,胡瑶也有着新的规划。

“以前没有注重品牌,很多人都是知道我们的产品不知道我们的企业,我们现在也要开始重新塑造自己的品牌,要跟得上步伐”,胡瑶说。

胡瑶及其销售公司拟对“西岭雪山”重新进行商标设计,定位精准切入年轻消费者群体和女性消费者群体,预计在数年内打造新的“西岭雪山”。企业品牌意识逐渐觉醒,这对于䢺江青梅酒来说,IP塑造将更具影响力。

重塑赛道

青梅酒的机会来了

自2019年重庆江记酒庄有限公司推出“梅见”品牌以来,果酒行业连续三年实现了快速增长,尤其是电商渠道,始终保持着三位数的增长。

行业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青梅酒市场规模突破10亿元,全国果酒厂家中包含生产青梅酒,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的生产企业不低于十五家。

2023受经济放缓和酒类消费大环境影响,青梅酒赛道开始逐渐趋于稳健发展,业务重塑、品牌打造、供应链延伸等全新模式成为青梅酒企业的主要发展方向,赛道重塑,寻求破局,青梅酒新一轮增长即将到来。

规模迅速增长意味着,青梅酒品类正处于转型“主流产品”的关键期。在2023年中国青梅酒西湖峰会上,青梅酒品类价值有了全新的表达体系:自成体系和风格,打造产区概念,讲求餐酒搭配。这与白酒提倡的“差异化、产区化、场景化”的品牌打造如出一辙。

由此看来,青梅酒的品牌打造正在从白酒打造模式中汲取经验,果酒赛道正在探寻新发展方向,青梅酒赛道或将在头部企业以及产业投资的加持下率先破局,实现赛道的高速增长。

6月6日,第三届2023中国·成都(大邑)青梅文化节暨中国青梅产业发展大会在四川省大邑县西岭梅谷举行,“䢺江青梅”再次引起行业关注,打造“中国第一青梅产区”成为䢺江乃至大邑的新发展目标

这对于大邑梅酒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标志着䢺江青梅酒品牌将借助“中国第一青梅产区”这一IP实现快速出圈。大邑县有望在青梅酒赛道的创新驱动下,率先开启产业创新创变。未来,“青梅酒产区标杆”有望成为大邑产区新标签。

你怎么看大邑产区和大和红梅的探索?文末留言等你分享!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196988.html

      
上一篇 2023-08-0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