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恢复和扩大消费,“文旅产业”要在自我发展中兑现红利

□蒋璟璟

7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出,丰富文旅消费。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弹性作息,促进假日消费。鼓励各地制定实施景区门票减免、淡季免费开放等政策。在保障游客自主选择权的基础上,支持不同区域景区合作推行联票模式,鼓励景区结合实际实施一票多次多日使用制,更好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推动夜间文旅消费规范创新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24小时生活圈”。(新华社)

如果说,此前的“消费券”等工具,主要通过“降价让利”的方式,来刺激购买行为,继而形成“乘数效应”。那么,新近发布的“恢复和扩大消费二十条措施”,则显然有着更多基础性、全局性的考虑。从本质上看,其所要实现的,乃是消费地基的扩充。

“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内容广泛,对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均有所涉及。而大致说来,其逻辑主线,不外乎有两条,也即“放大优势”“补全短板”。一方面,对于新能源车等消费增长亮点,延续政策存量、寻求政策增量,旨在进一步巩固良好发展势头;另一方面,就一些长期存在“痛点”“堵点”的消费领域,则是通过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在“行业向好”中兑现“消费红利”——关于“文旅消费”的种种表述,显然立意于此。

事实上,“20条措施”中,短时间内引发最多网络热议的,恰恰是涉及“文旅消费”的部分,其中的道理不难理解,“文旅消费”本身具有高频度、高弹性的特点,其与大众关系密切。与此同时,“文旅消费”作为典型的非必须消费,又被居民实际的“休息休假”落实状况所深刻影响。此番,“20条措施”中关于“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弹性作息”等表态,被网友解读出某种“确权”“维权”意味,故而自然备受热捧。

毫无疑问,文旅消费存在着巨大潜能,长期以来,“供需两端”的种种客观现实,阻碍了这种潜能的释放。在很多地方,“文旅产业”依旧被狭隘地形塑为“游客生意”“门票经济”。而“20条措施”中,有关建设新型文旅消费集聚区、“24小时生活圈”等表述,则明确指向了“文旅场景”和市民生活的融合。在这种构想中,“文旅消费”与“休息休假”的联动关系,得以获得了另一种更具空间的诠释。

决定消费的,是当期收入、支付意愿以及对于未来的信心与预期。而驱动“文旅消费”的,或许还要多一份的“闲情逸致”。传统意义上,上班太累之后的“补偿式旅游”、“公共假期旅游”等产业天花板肉眼可见,而在今后,日常化、高可及性的,旨在愉悦自己、让生活更美好的“休闲文旅”,必将兑现更多潜能。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195969.html

      
上一篇 2023-07-3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