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城口腊肉首次实现自营出口;5月底,铜梁萝卜出口越南,首次走出国门;5月中旬,城口香菇出口至澳大利亚,这不仅是城口香菇首次出口,也是5年来城口县的首次外贸出口;4月,长寿的鲜鸡蛋首次实现自营出口……
近一两年,重庆农产品加速挺进海外市场,为重庆外贸进出口注入新活力。面对这种新趋势,我们需要客观审视:重庆农产品出口的步伐迈得快不快?还面临哪些需要突破的瓶颈?对此,重庆日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有出口“模式”但总量偏小
6月下旬到8月初,是重庆耕田而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晨宇一年中最忙的时段。
1个多月的时间里,王晨宇要完成脆李采摘、洗果、挑选、分装、报关、运输等环节。这些脆李将会销售到新加坡市场。
王晨宇忙归忙,却忙得开心。去年,他们与市中新项目管理局、重庆海关、巫山县商务委一起,成功探索出了一个脆李出口模式。简言之,就是由区县挑选适合出口的农产品和农户,海关和商务委等部门负责出口资质认定和产品检测,货代、物流公司负责手续办理、物流等中间环节,市中新项目管理局则负责对接以新加坡为主的海外市场和渠道。
“每个环节都是经过了实践验证的,所以今年就顺畅很多了。”王晨宇说,经过去年的尝试,今年新加坡客户需求量明显增加,订单量是去年的5倍,目前交付量已是去年3倍。
这个模式,同样可以用在其他农产品的出口上。
王晨宇介绍,去年巫山脆李成功实现出口后,他用同样模式,将10吨奉节脐橙出口至新加坡。今年,他准备如法炮制,把出口的三峡脐橙数量,增加到100吨。
重庆某外贸公司是巫山脆李首次出口的负责企业之一。通过上述模式,这家企业将潼南萝卜、陈麻花、忠州豆腐乳等重庆农产品,卖到了海外。该企业负责人介绍,今年,他们还将通过这一模式,出口黔江猕猴桃、江津花椒等重庆农产品。
但整体来看,重庆农产品出口的量还是不够大。重庆海关数据显示,去年,重庆出口超过5000亿元,其中农产品仅有13.2亿元;今年上半年,重庆农产品出口也只有6.4亿元。这一数据,跟邻省四川相差甚远,更无法与青岛等全国农产品出口领先的城市相比。
对此,市商务委认为,无论是看产业单个体量,还是对外贸的贡献力度,重庆农产品出口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散乱”局面亟待改变
扩大重庆农产品的出口量,当前首先要打破全行业的散乱局面,形成发展的合力。
以柑橘为例。作为重庆出口农产品中量相对较大、且有持续性的产品,重庆柑橘在外一直没有打出名气。为啥?从忠县到开州,从云阳到奉节,这些柑橘主产区个个都有自己的柑橘品种和种植标准,在对外推广上全市无法形成合力。
“我尝过很多其他地方的柑橘,比如赣南橙、埃及橙等,综合来说,我们重庆的柑橘水分多、甜份足,在东盟市场其实很有优势。”前文提及的外贸公司负责人认为,重庆的柑橘品质高,本可以卖出更高的价格,但缺乏足够的品牌影响力,在国外市场也就没有品牌带来的溢价能力。
市商务委外贸促进处负责人也很认可这一观点。她认为,重庆出口的农产品知名度不够高,缺少品牌效应,无法在市场上获得较多关注。“像重庆的榨菜,虽然每年都有出口,但埋单的大部分是国外华人,并没有真正‘出圈’。”她说。
作为重庆农产品出口模式的主要探索者之一,市中新项目管理局物流航空部四级调研员郑弦,对此深有感触。
今年上半年,她曾带着重庆农业企业到新加坡调研。其间,大家感受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单论技术、产能等,重庆企业并不输对方,但论塑造品牌、建立海外渠道、营销推广等,重庆差了不只一个档次。
王晨宇认为,这种“散乱”局面,直接导致了农产品出口的物流成本变高。他说,像山东等省市,因为农产品出口规模大,物流成本随之降低。重庆区县没有形成合力,今天走铁海联运,明天走海运,各自为政,最后成本和效率都控制不好。
“渝东北完全可以以万州为枢纽点,忠县、云阳、奉节、巫山等地区的农产品都可以在万州集散,最后再用统一品牌和物流的方式出口,这样可以给很多企业省下大量时间和经济成本。”王晨宇建议。
农产品出口作用不只是“出口”
造成这种“散乱”局面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相对内贸而言,出口的流程要麻烦得多,普通农户对此兴致不高。
万州海关企业管理科副科长李开银介绍,农产品外贸出口有严格的资质要求,企业必须先认定申报,通过后才能从事外贸出口。同时,有资质的企业从种植开始就要接受全周期的监测,细致到农药用什么、喷多少次、怎么封装冷藏等。
然而,很多农产品背后的生产者是个体农户,无法投入相应的资金,最后产出回报也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所以很多农户压根不考虑出口这个问题。
“我们要去引导、改变这种意识,让更多人认识到农产品不是为了出口而出口。”郑弦认为,农产品出口不能简单地算眼前的经济账,更要考虑到农产品对接国际市场后带来的“潜在效应”,比如品质提升、品牌塑造、产业提档升级等,这些成效都是长远而持久的。
巫山农户邹贤亮的遭遇,能够证实郑弦的观点。他种植的柑橘品相好、味道甜,在国内卖要4元多一斤,比一般的柑橘卖得贵。但在国外,因为重庆柑橘品牌的原因,只能卖3元多一斤,再加上运输等成本,出口赚的钱远少于内贸。
但邹贤亮却一直坚持做出口,原因有二:一是,出口拓展了他的产品市场,如今他的柑橘已经卖到香港、马来西亚等地;二是,从事出口后,他果园所有标准全面对接国际市场,直接提升了其产品的品质。
“我的柑橘品质比很多地方都好,也卖得贵,就是因为农产品出口标准高,我按照那个流程办,最后的收益自然就高了。”邹贤亮说。
郑弦表示,农产品出口时的产品品控要求非常严格,这对个体户、农产品企业,甚至对重庆整个农产品产业来说,都是一种“倒逼”。出口做好了,不仅能提升重庆农业水平,还能打响重庆农产品在全球的名气。
今年6月,重庆市召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着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其中,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被确定为五千亿级产业。
“目前重庆农产品出口还是果实、蔬菜等为主,但未来的目标,必然是农业加工品。”市商务委副主任许新成表示,农产品加工后附加值更高,也易塑造品牌。重庆通过农产品出口,对接更大的国际市场和更高的国际标准,可“倒逼”重庆农业从简单的原料生产向加工转型升级,既提升重庆制造业的实力,也能为重庆外贸增加更多底气。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195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