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静 北京报道
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也离不开数字化的经济环境。近年来,伴随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数字化转型不仅能为上市公司提供降本增效的路径,赋予其新的技术支撑,更为其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引擎。
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已经席卷众多企业,尤其是对于大中型企业和上市企业,但不同类型的企业面临的数字化转型阶段有所不同。
“第一类是补齐短板,把之前很多业务线没有的系统先建立起来,部分资源驱动或者竞争没那么激烈的企业,原先对信息化、数字化的要求并不高,现在争取业务全面线上化覆盖;第二类是已有一定的信息化基础,建立了各类的信息化系统,但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无法打通、信息无法协同,和业务的联动也有待提升;第三类是已经初步完成企业内部的数字化,现在更关注的是进一步的智能化,以及和产业上下游基于数据更好的联动,实现产业协同和集聚。”谢仁杰认为,目前能达到产业协同的企业还比较少,现阶段第二类的企业居多,也就是处于数字化企业内部协同的阶段。
基于过往很多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经验,谢仁杰表示,处于数字化不同阶段的各类企业,在数字化过程中面临的难点也不同。第一类的企业由于各类基础系统不健全,IT基础比较薄弱,短时间要达到业界中上水平压力较大,如何做好计划有序实施是很大难点。第二类企业较多存在“部门墙”“信息孤岛”等问题,系统无法联通。如何做好IT和业务的联动,部门和部门间的联动,以及如何构建体系支撑未来数字化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很大的挑战。第三类的企业往往意味着进入到一片未知的海域或者无人区,如何将企业数据和产业数据进行融合打通,对未来的产业进行数字化再造,需要真正具备创新经验和实战能力的数字化服务商和企业、行业一起共同去探索。
“企业进行数字化之后,大多数会实现较高的效率提升,典型的企业效率提升20%—30%是比较正常的结果。”谢仁杰表示,“很多元器件、原材料、滞销产品放在仓库里一年,对该企业一年产生超过1亿元的损耗,我们将做计划的准确率提升百分之三四十,直接就降低了3000万—4000万元的直接成本,这部分对企业都是直接的利润。其他如基于数字化进行销售的精准营销、准时交付订单能力的提升、基于市场的精准研发、产业集群平台的构建等等,这都是数字化能带来的直接效益。”
谢仁杰认为,数字化的下一个阶段必将走向智能化,并且会细化到具体的业务场景中,“现在的数字化只是让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下一个是协助你去做预测,判断未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但每个领域的判断逻辑不一样,涉及的变量也会越来越多,人工智能的发展会给行业带来持续的变化,我们能做的就是,主动拥抱变化,积极向前探索”。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194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