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记者 朱洁英 尹文卓
他们是顶尖科学家,他们是卓越工程师,他们是大国工匠,他们的声音值得我们倾听。
让我们来听听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陆建华:科学家、工程师、大国工匠三者是什么关系?
“科学家的工作侧重研究,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工程师的工作侧重设计,解决‘干什么’的问题,‘大国工匠’的工作侧重制造,解决‘怎么干’的问题。”作为第一位发言者,科学家陆建华对这三者的关系和内容做出了阐释。
他认为,科学家研究发现科学规律,工程师面向应用设计工具/描绘蓝图,工匠则加工出应用所需的产品。
陆建华提出:大国工匠、科学家和工程师要做科技创新的引领者;要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主力军;要做弘扬时代精神的排头兵。当下的中国,尤其需要更多顶尖科学家、卓越工程师和大国工匠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
王杜鹃:如何提升“中国质量” 叫响“中国品牌”
王杜娟表示,只有创新驱动才能支撑“中国创造”;只有品质为本才能提升“中国质量”;只有价值导向才能叫响“中国品牌”。
刘书杰: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要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
刘书杰从事油气钻完井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34年,成为中国海油(18.890, 0.06, 0.32%)钻完井技术专家,他是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总工程师(钻完井),是一名用钻头寻找和开采油气的实践者。
结合自身成才经历和企业人才培养实践,他在发言中提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要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国家的战略需求就是我们不断努力奋斗的方向;
第二、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是国家、企业、个人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推动集群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
第三、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是战略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中国南海是培养我国深水人才体系最佳的实践基地。
王曙群:未来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产业工人?
“如果要用一句话作为未来产业工人的画像,那就是拿着扳手就能够制造零缺陷产品的技师,张开嘴就能够传承技艺的讲师,提起笔就能够开展科技创新的卓越工程师。”对于未来产业工人,大国工匠王曙群如是说。
我国正处于科技快速发展的新时代,知识折旧和技能折旧是每一个人都面对的问题。王曙群认为,未来优秀的产业工人一定是具有持续学习持续赋能的品质,同时具有耐得住寂寞,在自身专业领域做深做实的品质。
他说,科技创新并不只是科学家的事情,产业工人只要精益求精、潜心钻研,也能助力研发高精尖零部件,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
“如果顶尖科学家是人的大脑,他们为未来指明了方向,那么卓越工程师、以大国工匠为代表的高技能人才就是人的双手,把‘未来’变成‘现实’。”王曙群说。
张嘉:生在“工匠大国”该有什么样的责任与情怀?
“我们正处于一个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新时代,有责任、也有义务将千年的工匠精神传承下去。”大国工匠张嘉的发言饱含激情。他说,应时刻牢记祖国的需要,将小我融入大我,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转化为孜孜不倦、不断精进的实际行动,始终保持虚心学习的态度和永不服输的干劲。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大国工匠同样需要胸怀‘为国争光’的使命感、责任感。”张嘉说,从鲁班到蔡伦,从毕昇到沈寿......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工匠大国”,工匠精神一直都在改变着中国,改变着世界。
张嘉提出,作为大国工匠,必须坚守“为国争光”的情怀、必须坚守“为民服务”的初心、必须坚守“精益求精”的执着。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194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