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迎新“国标”智能网联汽车

证券时报记者 郭博昊

7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版)》(下称《指南》),分阶段建立适应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

《指南》提出,根据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现状、产业需要及未来发展趋势,分阶段建立适应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第一阶段到2025年,系统形成能够支撑组合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通用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制修订100项以上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标准,涵盖组合驾驶辅助、自动驾驶关键系统、网联基础功能及操作系统、高性能计算芯片及数据应用等标准。第二阶段到2030年,全面形成能够支撑实现单车智能和网联赋能协同发展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制修订140项以上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标准并建立实施效果评估和动态完善机制,满足组合驾驶辅助、自动驾驶和网联功能全场景应用需求。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此前指出,汽车产业变革的主要方向是电动化、网联化和智能化,电动化催生新型一体化的电子电气架构,是智能网联技术应用的最好载体。智能网联技术又会反向赋能电动化发展,二者融合共生、相互促进。

在技术创新方面,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大算力计算芯片等实现装车应用。多款具备增强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新车型都在陆续发布。在示范应用方面,目前全国已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里程超过15000公里,自动驾驶出租车、无人巴士、自主代客泊车、干线物流以及无人配送等多场景示范应用在有序开展。

近年来,各国积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发展,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IDC(国际数据公司)预测,2025年全球网联汽车销售规模为7830万辆,5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1.5%。2026年全球自动驾驶车辆销售规模为8930万辆,5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4.8%。

为适应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新阶段的新需求,工信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了《指南》。其作为《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第二部分,是对《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18版)》的继承、延伸与完善,是在对第一阶段标准体系建设情况进行客观总结、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需求和新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后,形成的框架更加完善、内容更加全面、逻辑更加清晰的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工信部指出,下一步,将深入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加大在功能安全、网络安全、操作系统等重点领域的标准研制力度,积极参与国际标准法规协调制定,推进关键标准的宣贯实施,加快新能源汽车与信息通信、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融合发展,通过标准引导推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IDC认为,随着行业标准政策不断出台,创新性产品层出不穷。在此趋势下,汽车OEM(原始设备制造商)与数据集成商合作,形成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变现新模式,行业产品开始寻求标准化,“自动驾驶”与“智能座舱”成为中国车联网市场发展的重点。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193070.html

      
上一篇 2023-07-2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