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阿里巴巴发布《2023环境、社会和治理报告》,披露了一个与就业有关的重磅数据:据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测算,2022年,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三环”生态衍生的直接和间接就业机会超过7000万个。
平台是海绵,就业是活水。在全国上下千方百计“稳就业”的当下,平台经济这块海绵如何创造更多活水、吸纳就业之水,已经成为宏观经济最重要的命题之一,正在受到各方普遍关注。
根据人民大学团队的分析框架,这7000多万个就业机会由三环组成:
第一环是阿里巴巴直接提供的就业机会,超过20万个。
第二环是阿里业务直接衍生的创业、就业机会,超过4000万个,包括在平台上卖货、卖服务的小微商家,以及受雇于平台商家的就业人员,比如大家熟知的骑手、网约车司机、主播等新就业形态从业者。
第三环是阿里业务间接衍生的创业、就业机会,超过3000万个,主要来自上下游供应商和生态内服务商。这些商家的收入与阿里业务存在上下游关系,由此带来创业、就业机会。
分析“三环”可以发现:作为一家超大型民营企业,阿里巴巴直接创造的就业机会以十万计,但相比于全国就业大盘仍是小数。平台经济更大的价值是基于整个生态的放大器作用,直接和间接衍生出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是它跟传统企业的本质不同。
在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国家对平台企业的功能定位主要有三点: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背后的考量是:平台经济已经成为大众消费的重要渠道,平台企业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与此同时,平台经济接收了大量传统产业转岗人员和新增就业人员。农村电商等平台经济业态的快速发展,还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成为农村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新增长点。
今年以来,从政府到民间,就业是各方的最大关切。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技术迭代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就业形态也正在随之发生重要变化。事实上,中国当前就业结构的形成,不过短短20年时间,工业化催生制造业就业,城市化催生建筑业就业。当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数字化”成为承接就业的新载体,并且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
数字经济的就业除了体量巨大,另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包容友好。借助平台经济的融合性、创造性、机动性,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从固定工作转向灵活就业、从单一职业转变为多元就业,许多工种从线下转到线上,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极大解放了生产力。
平台经济的乘数效应很大。比如目前,稳定经营超过10年的淘宝老店超过170万家,每家淘宝店的员工少则数人,多则数百人,除了自身就业岗位以外,还衍生出运营、发货、快递、直播等上下游服务岗位,产生数倍的乘数。
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提供的创业就业机会不只是卖货,截至今年3月,国家认定的数字职业已达97个,包括人工智能训练师、区块链应用操作员等。这些岗位具备知识密集型特点,但也并非遥不可及。借助平台的连接能力,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女性(包括留守妈妈)获得了新的就业通道。
阿里巴巴有个“繁星计划”,把云客服中心办到县域去,截至今年3月,已经覆盖14个省份的44个区县,提供了超过1.6万个直接就业岗位。这些岗位薪资收入在当地属于中上水平,而且工作时段灵活,深受上有老、下有小的妈妈们的欢迎。
2020年3月,人社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联合钉钉上线“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开展新职业数字资源培训。截至今年3月,已有230万人通过在线学习获得了数字化管理师认证。
弥合地域鸿沟,是平台经济带动创业、就业的重要特点。过去一年,832个全国脱贫县在阿里平台上的销售额超过1300亿元,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县的总销售额超过43亿元。每一笔订单的背后,都是一个创业团队的收获,都是对当地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的带动。同期,共有51万应届毕业大学生在淘宝开店,其中农村户籍大学生占比达71.4%。
“在网上沟通,人家会把我当成商人,而不是残疾人。淘宝改变了我的命运,实现了我的价值。”淘宝创业者、2022年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陆鸿说。陆鸿患有小脑指挥神经失常,2007年,就业屡屡受挫的他通过钻研摄影、修图技术,开了一家做电子相册的淘宝店。此后,陆鸿的淘宝事业不断发展,2017 年开办了自己的相册工厂,客户遍布全球。他的工厂努力吸纳更多残疾人,48名员工中包括35名残疾人。
数据显示,在阿里巴巴数字经济生态中,目前有数十万残障人士以电商、客服、外卖骑手、驿站站长、数据标注师,语音外呼等方式就业。
20多万员工建设数字平台,带动7000多万个岗位,这是阿里巴巴的就业账本。翻开这个账本,我们可以看到:平台企业遵循商业规律、发挥技术优势,促成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背景、不同能力的海量人群形成巨大的网络效应,各就各位、各扬所长、各取所需、相互成就,实现了显著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社会价值。
从普遍规律看,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服务业将承载更多的就业。平台经济属于现代服务业,且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整体经济和就业具有很强的牵引力。中国作为平台经济大国,支持平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既符合国情,也顺应趋势。
7月12日,国家召开平台企业座谈会,“努力扩大基于平台的新就业”成为进一步发展好平台经济的各方共识。每一个关注就业的人都应该重视平台经济、理解平台经济、用好平台经济。
特别策划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191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