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栏
尽管面临高温考验,玻璃穹顶公共建筑的合理性和高效性仍然值得肯定。
据央视新闻“新闻周刊”报道,北京南站候车大厅采用的是拱形玻璃屋顶,在阳光照射下,虽有空调,但候车大厅内温度仍上升明显。为缓解旅客候车时的闷热情况,北京南站在候车大厅内撑起了数十把遮阳伞。
央视新闻“新闻周刊”主播白岩松据此提出,机场、火车站等公共建筑,大面积采用玻璃穹顶,好像采光变好了,但综合来看到底节能还是耗能,希望建筑界好好思考一下。白岩松提出的问题,有其现实意义,也值得业内加以重视、探讨。
穹顶建筑
让人类更亲近大自然
人类喜欢建造穹顶建筑的文化和象征意义一直存在争议,而且无法知晓其精确起源。但比较认同的看法是,无论在哪种文化中,穹顶建筑代表着人类亲近自然的愿望,期待与大自然直接相通。而玻璃等透明材料在穹顶建筑上的应用,无疑让这一点表现得更为明显。
工业革命以后,现代科技与文艺复兴风格结合,使得穹顶构造在政治、宗教和生活建筑中获得传承、扩大,并体现为极致。如巴黎万神殿、佛罗伦萨主教堂、英国格林尼治千年穹顶、美国国会大厦穹顶等,都是穹顶建筑的代表。
随着材料科学、计算机技术、建筑学和美学等方面的发展,穹顶建筑进入了更新换代时期,开始从传统的土、石、木、砖、混凝土、金属材料,转而采用合金、玻璃、塑料、薄膜等先进材料。
20世纪50年代,薄膜穹顶就开始在工程中得到应用。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欧美和日本等国家大量建造薄膜穹顶建筑,不只是政府、宗教机构,其他文化、娱乐、体育和科研机构也开始采用薄膜穹顶建筑。
具有代表性的是日本出云体育馆穹顶,其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以当代的大型空间结构来弘扬传统文化中的木造建筑。
现代建筑使用玻璃穹顶,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目的是让建筑轻质,节能环保的同时,也更具现代审美意义。可以说,北京南站玻璃穹顶,也就是在这样的理念下建造的。
玻璃穹顶
仍具有不可替代优势
北京南站于2006年在原址重建,2008年建成通车,其形状为双曲穹顶,椭圆姿座卧。无论从过去还是现在来看,北京南站都是一座高度现代化的客运车站,也因此被评为北京当代十大建筑之一。
北京南站的设计灵感有多种说法,一说来源于北京天坛祈年殿,后者是极具中国风格而又精致杰出的三层圆顶建筑。北京南站设计师、英国建筑师泰瑞·法瑞则称,火车站其实是一个城市的礼堂,将自己的作品称为“拍扁的天坛”。
但无论灵感源自哪里,北京南站设计和建造的主要目标都是,既要现代化,也要有在多年后不落伍的品位;既要节省成本,又要节能环保,体现为采光好,省照明用电,在冬天还能节省供暖能源。
谁也没有料想到17年后,北京的天气会像吐鲁番那样炙热,以致北京南站要为乘客在候车大厅内撑起遮阳伞。
此前,北京南站的夏季炎热情况也出现过。2019年酷暑时节,北京南站还给候车大厅的玻璃屋顶涂上了一层蓝色涂层。这种新型纳米材料能隔绝紫外线、红外线、部分可见光,起到隔热作用,使地面温度最高能降低8℃左右。
随着高温情况普遍加剧,玻璃穹顶建筑设计,还可以尝试使用三银Low-E等新型玻璃材质,更有效地屏蔽太阳热辐射。
此外,在建筑大面积玻璃外面,也可采用活动式外遮阳设备,能大大降低太阳热辐射热能,有效降低空调使用等建筑能耗。
综合来看,类似北京南站这种大面积的玻璃穹顶设计,具有采光好、材料轻质、造价经济、冬季采暖好等不可替代的优势,而随着材料科学等方面的进步,夏季高温的问题也必然会明显改善。也因此,玻璃穹顶公共建筑的合理性和高效性仍然值得肯定。
□张田勘(科普专栏作家)
评论投稿信箱:shepingbj@vip.sina.com xjbpl2009@sina.com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190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