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7月20日讯(记者李春晖)这里是世界最大的马场,总面积329.36万亩,包括188余万亩草原,46余万亩耕地,还有80余万亩的林地。这里还是历史最悠久的马场,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在此屯兵牧马,距今已有2130多年。这里,就是坐落于甘肃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冷龙岭北麓的中农发山丹马场。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丹马场几代牧马人爬冰卧雪,培育出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全军科技成果一等奖的军马新品种“山丹马”。2001年转为社会化企业之后,也曾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步履蹒跚、困难重重,终能在2013年扭亏为盈,重回上升轨道。
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农发山丹马场有限责任公司一场考察。总书记指出:“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要正确处理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积极发展生态环保、可持续的产业,保护好宝贵的草场资源,让祁连山绿水青山常在,永远造福草原各族群众。”
自此,山丹马场步入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时期,实现了以“生态+”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跨越。近日,中国网财经记者跟随国资委新闻中心主办的“走进新国企·共建生态文明”采访调研活动,走进山丹马场,探寻“千年马场”的绿色发展密码。
“牧马人”正在放牧马群(中国网财经李春晖/摄)
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功能定位
随着一声嘹亮的军号声响起,山丹马场的一天开始了。虽然在2001年已经由部队保障性企业转为社会化企业,山丹马场仍然保留着一些军旅传统,早上7点起床号,8点早饭号,8点半上班号。“如果没有军号声,总觉得缺点什么。”场里一位老职工这样说。
同时传承下来的还有“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忠诚担当、开拓进取”的牧马人精神。马场地处海拔约2850米的草原,区位偏僻、交通不便、气候极端、生活艰苦。如今奋斗在这里的已经是第二代、第三代牧马人,他们将青春奉献给了这里,守护祁连山生态屏障。
山丹马场是中国农发集团管理的15家二级企业中唯一一家公益类企业,生态保护是其当前和今后工作的第一要务。
自2019年以来,山丹马场累计投入资金2.36亿元,落实退牧还草、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央财政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及石羊河中下游防沙治沙林草综合治理等生态环境保护项目33项。完成草原围栏面积100万亩(63.3万米)、退化草原改良60万亩,人工饲草地建设20万亩,草原病虫鼠害防治68万亩,草原毒杂草治理3.3万亩。
在国家批准建设祁连山国家公园后,山丹马场积极响应,共计173.1万亩土地划入祁连山国家公园,占山丹马场总面积的52.56%。
划入国家公园的部分自然就需要保护起来。有人说,这使马场的发展受到了限制。但在山丹马场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永军看来,其实是让区域内经济社会行为有了根本遵循。“让我们的生态保护工作有了‘尚方宝剑’。”
载畜量是指单位面积草场所能放牧牲畜的头数。载畜量如果过大,会造成过度放牧,加剧草原退化。在“生态优先”原则下,山丹马场降低载畜量,将105万亩共牧区实施草原禁牧;与此同时,在种植业区域每年有计划地预留茬地20万亩,落实“6+6”轮牧制度,让牲畜定期在茬地采食,从而减少对天然草原的压力,真正做到"减畜不减收"。
一系列努力之下,山丹马场区域内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由80.3%提高到85.36%,可食牧草比例提高到96%。生物多样性也得到了保护,蒙古原羚、岩羊、马鹿、狍鹿、藏狐、狼、金雕……许多不常见的野生动物频频现身,马场红外摄像机还拍摄到过雪豹的活动影像。
今年1月份,山丹马场首次参加甘肃省空气质量监测排名,取得了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
助力粮食种业振兴
马铃薯是我国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粮。
马铃薯生产主要是利用薯块进行无性繁殖。若连续使用上年收获的薯块作为种子生产马铃薯,易感染多种病毒,使植株矮化,薯块变小或畸形,造成减产。目前尚没有药剂能不伤害马铃薯而只杀死其植株体内的病毒,唯一的方法是获得脱毒植株和种薯。
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若想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首先就要牢牢把握种业安全。作为第四大主粮,马铃薯种薯繁育自然不可忽视。
山丹马场地处于海拔2500-2900米之间,气候高寒冷凉,与马铃薯喜冷凉的生物学特性相吻合,而且疫病发生率低,传毒蚜虫少,水源、耕地无任何污染,是脱毒马铃薯生产的"天然凉库"和病虫害的自然隔离带。
2012年起,山丹马场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和资源禀赋,投资6000万元建设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中心。
“山丹马场的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与国家粮食安全和种业振兴战略高度契合。”山丹马场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钱述华表示。
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实验室(中国网财经李春晖/摄)
脱毒马铃薯的原原种,只有花生粒大小。(中国网财经李春晖/摄)
山丹马场马铃薯生产采用三级繁育体系,即原原种→原种→一级种。将切段培养好的组培苗从试管中移出,栽植到温网室中,经过90-120天生长后收获的小薯块即为原原种,也叫微型薯。原原种做为母薯生产的种薯为原种,由原种做为母薯生产的种薯为一级种。一级种生产出来的马铃薯,就是市面上售卖的商品薯。
目前,山丹马场自主繁育的脱毒马铃薯新品种“丹马3号”已经完成国家登记备案,存入国家马铃薯种质资源试管苗库。
围绕“生态+”做好四大产业
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核心任务,山丹马场重新布局产业发展方向,着力做好做活“生态+”文章。
“我们致力于发展有利于生态保护的规模种植业、特色养殖业、高原食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为主责主业的四大产业,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质增效,努力推动山丹马场实现全面绿色转型。”山丹马场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日明表示。
山丹马场种植的青割燕麦草(中国网财经李春晖/摄)
种植业是山丹马场的支柱产业。马场现已改变单一的油菜籽、啤酒大麦、青稞等“老三样”种植模式,青割燕麦草、脱毒马铃薯种薯、高原夏菜、中药材成为种植业结构调整新的亮点。
山丹马场建成喷灌、滴灌节水农田4.1万亩,大力推广应用免耕播种、无人机灭草、拖拉机北斗导航定位等农艺技术,提高种植业产量和收益;扎实推进绿色有机基地认证工作,2万亩有机作物生产基地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成为甘肃省内面积最大的粮食、饲草类作物有机生产基地。
养殖业是山丹马场的传统产业。以“山丹马”保种和速力马培育,肉牛、肉羊和品种驴繁育为主,形成马牛羊驴并举、草原自然放牧与舍饲养殖相结合的牧业新格局。肥美的高原牧场,天籁静美的自然环境,成就了山丹马场畜产品高蛋白、低脂肪、无污染的优良品质。
高原食品加工业和生态旅游业则是山丹马场推动农牧业向价值链产业链中高端转移的新尝试、新探索。
“当前山丹马场生态环境展现新画卷,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民生福祉迈上新台阶。”张日明称。这一历经千年岁月的中华老字号国企实现了自我蜕变,正持续焕发勃勃生机,呈现出崭新面貌。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189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