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区域猴痘病例攀升,国内6月新增106例,病毒学专家:日常生活感染率极低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世界卫生组织(WHO,下称“世卫组织”)的一纸报告,再度引发社会对猴痘疫情的广泛关注。

当地时间7月14日,世卫组织发布最新的猴痘疫情报告,从今年7月3日到7月9日,东南亚区域的新增病例受泰国当地社区传播的影响而显著增加;西太平洋区域虽然近几个月来新增病例数相对较高,但现在正显现出初步减缓的迹象。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7月14日发布的《2023年6月猴痘疫情监测情况》则显示,2023年6月2日至6月30日,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地区)新增106例猴痘确诊病例,其中广东省48例、北京市45例、江苏省报告8例、湖北省报告2例、山东省报告2例和浙江省报告1例,且无重症和死亡病例。

作为传染病类型的一种,猴痘呈现何种传播特征,该如何预防和治疗,成为公众关心的问题。

“从我们国家的人口数、易感人群与现存的病例对比发现,现在猴痘疫情非常轻微,病毒的有效繁殖率也很低。”香港大学病毒学专家金冬雁教授告诉时代财经,尽管猴痘也是会变异的,但是从现在猴痘的发病情况来看,其变异对毒力的影响不大,只是在基线上下飘动。而总体来看,全世界这几年出现的猴痘都是比较轻的症状,且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感染的可能性非常低。此外,猴痘在绝大多数感染者身上都是自限性疾病,就疾病本身而言,不需要过分紧张。

传播系数和死亡率低

根据《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MPXV)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该病主要流行于中非和西非。2022年5月以来,一些非流行国家也出现了猴痘病例,并存在社区传播。

据联合国新闻网站消息,报告显示,从2022年1月1日到2023年7月11日,全球112个国家和地区共累计报告了88288例经实验室确诊的猴痘病例,其中包括149例死亡病例。而自6月24日,即上一次发布疫情报告以来,新增了316例确诊病例及2例死亡病例。截至7月11日,美国累计报告30324例确诊病例,死亡病例达到43例,均为全球最多。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和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病防控分会联合制定的《猴痘公众防护指南(2023)》(下称“《指南》”)指出,猴痘主要有两种传播途径,其中,动物与人之间的传播可以通过接触感染动物或者食用了未充分煮熟的感染动物;人和人之间的传播则主要是通过接触猴痘患者的皮肤或黏膜损伤处、口腔分泌物、呼吸道飞沫、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如床上用品)等,也可能通过性接触。此外,也存在母婴传播和院内传播的可能性。

《指南》同时指出,有三类人群更可能感染猴痘病毒,即与猴痘患者生活在一起或与之有密切接触(包括性接触)的人,包括男男性行为人群;接触猴痘患者或猴痘病毒的卫生工作者;以及儿童、孕妇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而最近在东南亚区域内蔓延的猴痘疫情,传播水平之所以显著升高,主要是受到泰国当地社区传播的影响。

世卫组织表示,这些来自东南亚地区的新增病例均自称为男男性行为者,大多数来自曼谷,在出现症状前的21天内(猴痘的最长潜伏期)没有国外旅行史。而且这些新增病例报告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其中大约一半的新增病例是艾滋病毒携带者。

但从传播系数和死亡率的统计数据上分析,猴痘的传播系数和死亡率均较低。

病毒学专家常荣山告诉时代财经,“在流行病中,一般用基本传播系数R0值来描述传播难易度,而猴痘R0值是小于1,COVID-19的R0值则远高于1,因此两者是没法比的,猴痘很难传开,其死亡率也非常低。”

根据《指南》,猴痘感染后病死率与感染的病毒分支、所处地区、宿主自身健康状况等有关, 2022 年以来流行病例病毒起源于分支II,病死率约为0.13% 。

筛查、预防多管齐下

尽管猴痘的传播系数和病死率低,但相关的筛查、预防仍不可忽视。

从防控方面来看,主要是通过检测试剂和疫苗接种。“猴痘的诊断主要是通体疱疹液,拭子等样本的核酸检测进行确证,核酸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非常高。”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卢洪洲告诉时代财经。

根据国金证券研报,截至2022年7月24日,国内已有100家医药企业共137款猴痘检测盒获得欧盟CE认证,包括硕世生物(688399.SH)、达安基因(002030.SZ)、圣湘生物(688289.SH)、凯普生物(300639.SZ)等。国家药监局显示,目前尚无猴痘检测试剂在国内获批。

“在国内,猴痘检测试剂需求尚未充分释放前,拥有成本优势和销售渠道优势的企业可以率先获得市场份额。”国金证券研报指出。

疫苗方面,世卫组织此前提到,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的有效性高达85%。对此,卢洪洲对时代财经解释称,天花疫苗对预防猴痘的有效性数据来自20世纪80年代在中非以及后来在同一地区的观察研究,并在后续的一系列动物实验中得到进一步证实,然而,天花疫苗存在明确副作用,也有一定的使用禁忌症。

真正的天花病毒早已于1980年宣布在全世界根除,此后所有国家都先后停止常规天花疫苗接种。

“目前最安全的疫苗为JYNNEOS疫苗,其他可用的疫苗包括ACAM2000、LC16m8。”卢洪洲告诉时代财经。

JYNNEOS疫苗、ACAM2000分别来自丹麦疫苗制造商Bavarian Nordic和赛诺菲巴斯德生物制品公司,LC16m8则由KM生物制剂公司(日本熊本)生产。

其中,Jynneos疫苗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广泛的猴痘疫苗。2019年,该疫苗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预防天花和猴痘。在欧盟,Jynneos疫苗原先仅获准用于治疗天花,2022年7月22日,欧盟委员会根据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的建议,批准Jynneos疫苗作为猴痘保护剂上市销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对时代财经补充道,“国内还没有完全有效的疫苗,天花疫苗不适合用于免疫缺陷人群,目前国外有第二代和第三代疫苗可以预防天花和猴痘,属于减毒活疫苗和非复制型减毒活疫苗,主要应用于高风险人群的暴露前预防和一些人的暴露后预防。”

金冬雁则指出,已经有艾滋等免疫类疾病的患者或者有其他病史的免疫力低下患者,并非完全不能接种任何疫苗。这类患者接种各种疫苗,包括利用天花疫苗预防猴痘,都需要按照个案的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和处理,在传染科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调整疫苗的剂量或接种次数,达到最好的免疫效果,防止出现持续性感染。

目前,国内暂无猴痘疫苗上市,但已有药企和机构在布局猴痘疫苗研发。

今年7月13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复制缺陷型猴痘疫苗临床试验申请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正式受理。同日,据动脉网报道,中山大学查高峰/詹晓勇团队开发出新型四价猴痘mRNA候选疫苗,攻毒实验显示能100%保护小鼠免受VACV攻击。

治疗之外,消除歧视是关键

今年5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发布会上表示,紧急委员会在5月10日召开会议讨论后认为,猴痘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去3个月的报告病例比前3个月减少了近90%”。

但谭德塞同时指出,“尽管如此,同新冠一样,这也不意味着这项工作的结束。猴痘继续对公共卫生构成重大挑战,需要强有力、积极主动和可持续的应对措施”。

从治疗环节来看,李侗曾告诉时代财经,目前国内对猴痘主要是对症治疗,缓解发热和疼痛带来的不适,做好皮肤护理,预防继发的皮肤细菌感染,国外诊断免疫缺陷严重的人群尝试抗病毒药物治疗,但目前效果还不是十分确定。

“目前没有重症病例,治疗费用主要是看是否住院,以及病情严重程度,花费可能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李侗曾表示。

除了对症治疗,卢洪洲还提到抗病毒治疗,“但是猴痘的抗病毒药物尚需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来评估其安全性及有效性,这些潜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Tecovirimat(特考韦瑞)、Cidofovir(西多福韦)、Brincidofovir(布罗福韦酯)等”。

目前,这三款药物均未在国内获批。

在治疗之外,消除歧视是传染病防治不容忽视的一环。

在金冬雁看来,首先要解决的是,减少甚至消除对患有如猴痘等传染病人群的歧视,因为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导致猴痘患者的不及时检测和治疗。比如,出现疑似症状后,患者不一定去检查、就医,或者去了也不会告诉医生真实的情况,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病例的发现。

“猴痘的防控应该像防艾滋一样,首先是消除对患者的歧视,将准确的信息传递到易感人群中,让他们早期识别症状,及时求医,提高性行为的安全性,减少猴痘的传染。但这一情况防治是非常艰难的,要由社工和传染科医生、疾控等公共卫生链条上的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多管齐下,才能够真正落实防控目标。”金冬雁对时代财经强调道。

“传染性的治疗原则是共通的,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卢洪洲也对时代财经坦言,“目前发热门诊对于疑似病例,已加大筛查力度,及时送检,及时诊断,及时隔离治疗,同时疫情防控部门加强流行病学调查,溯源,及时发布猴痘相关信息,引起社会关注,切断传播途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189344.html

      
上一篇 2023-07-2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