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所高校停用微信支付”登上热搜这一话题冲上热搜。
起因是6月末,全国多家高校发布公告,7月1日起开始暂停使用微信支付,因为微信即将从7月1日起调整校园场景内的费率。
一石激起千层浪。
腾讯公司在当天连发三次声明,最终明确原定费率调整涉及到学校主体经营的生活服务场景依然保持零费率的优惠政策。
从整个事件来看,腾讯微信团队最初是以补贴的形式,给予教育、医疗、公益等零费率支持,这些支持是在国家对移动支付领域没有具体减免政策导向下进行的。
值得关注的是,在补贴多年之后,腾讯微信团队做出的调整,只是针对非高校主体的商业用户,包括酒旅、电商等营利业态;而取消的是零费率,调整到0.2%。
至此,事情虽然平息了,但关于微信支付收费是否合理的问题依然在业界热议。
腾讯为何要调整费率?
在高校发布的公告中,表达的意思均是“腾讯微信要调整费率,因此将停止使用微信支付”。根据微信发布的公告,微信自2015年起进入校园以来,对非盈利性支付场景(学杂费、生活服务等)采取零费率优惠政策,迄今仍然如此。
对“费率调整”,微信支付表示:调整费率的范围是校园内包括电商、酒旅在内的小部分盈利性商户;调整的费率不是网传的0.6%,而是0.2%。最后微信表示原定要调整的费率,依然保持零费率政策。
提供移动支付有一定的成本。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原所长张承惠认为,向盈利场景的商户收取费用是有道理的,校园内的商户和校园外的商户(性质上)没有区别,都是盈利机构。她认为,校内商户和校外商户费率亦不用区别对待。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傅蔚冈表示,微信支付调整费率是正常的商业行为,微信前期采取零费率(校内商户/校产),部分出于培养用户习惯的目的,但长期来看这并不符合商业逻辑,也不可持续,“前期的零费率,很多时候是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市场推广,培养用户习惯。培养用户习惯之后,最终它只是一个拉新的活动,是一个促销的活动,最终还是要回到一个正常的商业逻辑上来的。目前没法持续,所以他们才会有这种举动,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正常的战略行为,从商业的视角来看,我觉得这是非常可以理解的。”
傅蔚冈认为,在市场化的商业逻辑下,对非盈利事业采取零费率其实是不可持续的。
移动支付促进了经济发展
近十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国已从现金社会进入到移动支付阶段,这样的变革有利的促进了移动互联网时期的消费。
究竟如何看待移动支付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市场分析师桂浩明指出,移动支付增加了消费的便利,付费使用是正常的,“用微信也好,用其他移动支付也好,我们享受到了便利。现在按一下键就付好钱了,和你身上要带很多现金数钱支付,这样比方便了很多,这种情况下付费应该也是正常的。”
“移动支付提高了消费的便捷性。”张承惠表示。
傅蔚冈同样肯定了微信支付对于消费的支持作用,“移动支付使支付手段更方便,是会有拉动消费的作用。支付手段的方便与否,也是影响消费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大湾区金融研究院院长向松祚认为,移动支付大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我们必须承认,第三方支付平台在过去这些年确实大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就是对中国的金融发展,对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他们积极的正面作用也是应该充分肯定的。现在大体上中国已经变成了一个无现金的社会,我们现在基本上所有的生活都不用带现金,这当然给了大家极大的方便。”
向松祚的观点代表了主流经济学家对移动支付的肯定,这种肯定的背后则反映出经济学家关注的重点:移动支付对促进消费降低交易成本的市场意义重大。
移动支付降低了交易成本
究竟移动支付需要多少成本,也成了此次事件中热议的话题。
根据艾瑞咨询在2021年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研究报告》,从消费者到商户这一移动支付链条,需要通过用户发卡行、数字钱包支付机构、收单支付机构/收单外包服务机构三个环节,这些机构都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其中,用户发卡行收取的手续费率在0.08%-0.3%之间,信用卡收取0.08%-0.3%的费率,借记卡收取0.08%-0.15%的费率,也可能按照月度、季度收取固定服务费。此外,三个环节都需要向网联公司/中国银联支付一定的费用。
这在微信团队的信中也有所体现,“大量涉及电商、酒旅等盈利场景占用了零费率的补贴资源,导致成本不断高涨,为此承担的通道成本超过10亿元”。
除了向银行与交易链条中合作伙伴付出的成本,支付机构(微信、支付宝等机构)本身也需要承担大量的成本。
桂浩明认为,消费者对移动支付成本的感知不强,“移动支付的成本包括设备成本,信息传输处理的成本,管理的成本,以及其他方面的成本,(但对于移动支付)大家可能感受的,仅是在手机上操作一下,但它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后台,特别是每天这么多的交易。从目前来看,无论是微信支付宝,好像也没有听说过钱转出去还没到,或者转错到别人账户上去了,要保证这样的精度,确实是有成本的。”
傅蔚冈认同这种观点,他认为商家和消费者往往会忽略交易成本的存在。
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史晋川则表示,移动支付的出现,降低了交易成本。他认为相较于传统的银行渠道,移动支付的技术优势,使交易成本下降。“移动支付利用了移动互联网,也是运用了数据和算法,这些更加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互联网的通信技术,它的费用肯定会比较低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是没有成本。交易规模要扩大,它就涉及到后台的机器的更换,设备的更换,算法的数据的扩容储存的等等,这些还是要花成本的,但是相对传统商业银行它是很低的。”
移动支付机构与银行的双赢
在业内专家看来,移动支付的兴起实际是极大的助力了银行业务的发展。
向松祚认为,传统银行和移动支付是互补关系,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极大地释放了传统银行的创新能力,两者共同促进了金融创新,“移动支付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巨大的金融创新,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他们对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有巨大的帮助。传统商业银行过去很多的服务比如存款、汇款、转账等等,现在传统商业银行,基本上不需要做这些业务,他们可以把时间精力,人力资源集中到怎么更好地为客户提供好的金融产品,提供更好的其他类型的融服务上,我觉得这是促进了金融行业的专业化分工,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应该来讲,第三方支付平台或者移动支付平台,他们和传统商业银行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互补的关系,这种互补的关系对中国过去这些年的金融发展是有很好的积极、正面作用的,这是要充分肯定的。”
张承惠也认为移动支付对传统银行是助益,“移动支付是银行支付手段的延伸,利用互联网工具延伸和丰富了银行的支付手段”。
桂浩明认为,移动支付弥补了传统支付的问题,“比如说像传统支付银行当中的POS机,对商家来说,用POS机的话会增加一个差错率,并且仍然需要人工维护。”
移动支付是银行业务的有益助力。随着新需求、新消费场景的不断涌现,移动支付更为贴近大众消费市场的特性,也为银行业务的几何式增长提供了契机。第三方支付机构和银行在保障公益、服务好消费者的前提下,应该共同做大移动支付蛋糕,实现双赢。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182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