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3个世界睡眠日,中国睡眠研究会等机构发布了《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近半数人每晚平均睡眠时长不足8小时,“失眠”已成为了当代人的生活常态。
越是睡不好,越要想办法。年轻人纷纷求助于好的寝具、好的助眠产品乃至保健品,数据显示,2016年-2021年中国睡眠经济规模已从2616.3亿元增长至超4000亿元,预计2030年将突破万亿大关。
庞大的蛋糕既催生了市场,也带来了更多竞争对手,当下失眠的恐怕已不止消费者,还有一众床垫企业,作为一种已诞生上百年的产品,“床垫们”要如何说出新故事?老巨头们的护城河又够不够深?
01 AI床垫帮年轻人“睡好觉”
全中国近3亿的失眠人口中,80%都是年轻人。既要赚钱养家,还要挣取前途,年轻人对于改善睡眠的需求最为迫切,于是,各种千奇百怪的助眠方式也由此诞生,比如褪黑素等保健品、助眠师甚至是睡眠馆。
但每个人的失眠原因都不相同,怎样才能助眠似乎已经成为一门“玄学”,所以,年轻人开始在“玄学”中寻找看似更科学的助眠手段。
数据显示,在去年3月京东居家睡眠节期间,智能床垫成交额同比增长414%;去年1-5月,淘宝天猫的智能床垫销售额同比增长721.4%。在庞大的睡眠产品和服务中,睡眠硬件是最刚需、最基础的产品,选择有黑科技的智能床,被年轻人认为是更直接的助眠方案。
不过,智能床目前的概念还是比较模糊的,很多人觉得智能床就等于电动床,比如医院里可自行升降移动的床,但实际上智能床已经经历了至少三个阶段的发展。
最早期的智能床跟大众理解的电动床类似,可以通过手动遥控实现升降功能,但床上没有传感器监护,床垫不能自行调整,这种“电动模式”是智能床的早期形态。
但对消费者来说,这种智能床也比较鸡肋,跟传统床垫相比只是多了电动功能,睡眠体验却不一定好,所以难免被称为“智商税”。
从第二代智能床开始,通过非接触式生理体征传感器来感知用户的睡眠状态、身体状况,以用户为核心,构建用户与产品、服务之间的密切联系,并通过大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睡眠方案成为了新的产品诉求。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智能床都处于这一阶段的智能形态,从这时候开始,智能床就不仅只是床垫,而是包括配有传感器的智能匹配床垫;能实现多角度体位调节的床架;以及可以实现大数据分析的云端交互,这些因素也会拉开不同品牌床垫之间的智能化程度。
以传感器为例,智能床垫想要充分了解用户,其所感知的数据可谓关键,因此,传感技术也是智能床垫的核心技术之一。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传感器类型包括光纤传感器、压阻传感器、MEMS传感器、雷达波传感器等,各自都有不同的优缺点,比如光纤传感器灵敏度高,但制作工艺较难,导致成本也较高。
为了突出产品,床垫品牌也会拿出差异化的传感技术来,比如舒德福智能床垫的传感技术是自己研发的,其在智能床核⼼部件和相关⾮接触式传感器方面拥有多项专利;喜临门的“Smart 1”产品则采用了双传感技术来提升床垫的感知能力。
而在感知以外,如何将睡眠数据与用户身体状况连通,让用户更精准地调节智能床垫,则往往需要借助App来呈现。这时候,像米家、华为HiLink等智能平台可能会比品牌自研APP更有优势,毕竟开放式的互联网平台可以集成更丰富的智能家居产品,在数据采集方面会更充分。
除了以上两点之外,目前智能床垫还开始向人工智能进发,通过内置AI芯片来实时采集用户身体数据并即时输出合适的睡眠方案,实现数字化管理用户睡眠状况。比如慕思凯奇T10智能床垫、喜临门iSleep Ai空气能助眠床垫等。
不过,以上两种智能形态仍只是“单品智能”,未来的智能床垫势必要朝着全卧乃至全屋智能互联方向发展:不仅聚焦单一场景,而是实现全场景方案设计;不仅实现用户单向命令传递,而是产品主动了解用户,并在交互过程中主动满足用户需求。
当智能床垫从单品智能走向全屋智能之后,智能家居的“东风”也会加速渗透,对当下的床垫企业而言,带来的冲击也不小。
参照扫地机器人的发展路径,在刚性需求逐渐成熟的背景下,智能床垫的成本将有望进一步下降,产品系列也会更细分和完善,智能床不再是“高端”的代名词,一旦需求被带动,行业增速将还会不断提高,这才是“睡眠经济”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对国内床垫品牌来说,智能床垫就像新能源车一样,有望通过技术升级、产品革新,让床垫这种高标准产品也有机会重新突围而出。但在此之前,将会极大考验床垫企业在睡眠经济中的自我定位,企业必须先回答我是谁,我在哪里,才能更好回答“怎么打”这一问题。
02 智能床颠覆行业格局?
过去,由于海外床垫品牌的发展远早于国内品牌,其超高端品牌印象已经确立下来,消费者始终默认海外品牌才是床垫行业第一梯队。
但智能床垫的出现,则正好为国内床垫巨头弯道超车海外床垫品牌提供了一个新机会。旧品牌可以通过智能新品重塑品牌调性,而新品牌也有望打破传统品牌定下的行业规则,重新输出一套新玩法,打破原有的行业格局。
一方面,超高端床垫不再是海外品牌的天下。过去,由于海外床垫企业的品牌效应较强,床垫的中端和高端市场可谓泾渭分明,不过随着国产品牌的崛起,高端床垫市场国产化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
比如作为国内高端床垫翘楚的慕思,其在国内高端市场所占的份额甚至高于丝涟、舒达、金可儿、席梦思等海外品牌,国产品牌也早已有能力“攀高”。
随着智能床垫的兴起,国产床垫品牌占领高端市场的机会还会进一步增加。比如麒盛科技旗下的舒德福智能床垫品牌,最初是泰普尔丝涟、舒达席梦思等海外品牌的代工厂,近年才成立舒德福品牌,主攻智能市场,在天猫、京东均有旗舰店,单品价格在2万元起。
另一方面,以舒德福品牌为例,智能床也为新品牌提供了在线上渗透市场的机会。床垫消费讲究用户体验,因此传统龙头企业在渠道规模上就一直占有先发优势,如慕思、喜临门、顾家等品牌,其在国内的门店数量就远超国外床垫品牌,可通过广泛的门店覆盖持续拓宽导流入口。
当然,单纯要从线上渠道超越传统巨头的“线下壁垒”很难,但智能床垫作为黑科技产品,目标群体又更聚焦年轻人,其线上销售渠道以及线上推广方式自然也能更“年轻化”,比如舒福德2022年新品“S100按摩智能床”就是在京东新百货线上首发的。新品牌要替代慕思、喜临门、梦百合等巨头虽有一定难度,但却难免会抢走一定的市场份额。
总体而言,智能床的出现多少搅动了床垫市场,但不同于新能源汽车,床垫的本质是“睡得舒服”,而不是“黑科技多”。智能床未必会颠覆整个行业,但是却会留下一个悬念,谁能更好迎合新概念?
随着老巨头“跑马圈地”发展至一定程度,再加上线上渠道的崛起,线下店点带来的边际效益会逐渐降低,大多数消费者在购买时并没有提前的品牌预设,所以要赢得未来的竞争,品牌必须要在消费者心智中赢得头一个的位置,智能概念的出现就是重塑消费者心智的好机会。
03 谁能跨越新行业周期
在睡眠经济2.0的影响下,传统的床垫巨头也在着急说出“新故事”,并积极寻找年轻消费者的认同,比如发力智能床垫,基本成了所有床垫品牌的“统一动作”。
不过,在大家都有智能床垫的前提下,消费者要“如何选”就成为企业要探索的重要问题。只有为消费者创造了超越传统产品的价值,并且让用户感受、认同这种价值,才能帮助床垫企业跨越新的行业周期。
首先,品质和技术自然是核心因素。在品质方面,床垫巨头多年的积累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不少新品牌背后的代工厂都是它们,比如蓝盒子背后是梦百合,趣睡背后是喜临门、梦百合。
但越是如此,传统巨头越要在新消费趋势下突出自己。这一点喜临门是做得比较彻底的,其在去年上市十年之际,将品牌Slogan改为“深度好睡眠”,试图把品牌和深度睡眠捆绑,还邀请了杨洋代言来扩大宣传力度,从单一床垫概念到睡眠概念,无形中也渗透了“好品质解决深度睡眠”的问题,智能化作为提高品质的一种手段,也不知不觉被融入其中了。
其次,还要重新检视品牌定位是否足够有差异化。床垫作为高标准化产品,产品本身的差异化并不大,关键看谁能率先打造出品牌或大单品差异化定位,必须是有针对性的产品定位,才有机会在激烈的竞争中撕出一个口子。
在这里可以看两个例子,慕思床垫的定位一直比较模糊,简单来说就是高端,但这种概念缺少差异化记忆,很难让消费者记住。再比如梦百合主打的0压床垫开创者定位,0压床垫也属于创新技术的一种,梦百合找到一个更细的插入点,但不同于智能床这种概念,消费者对0压床的认知还不充分,为了一个品牌定位而重新教育消费者,可能会事倍功半,所以这样的定位能不能走得通,则还需要市场的验证。
床垫品牌都在竭尽全力寻找“新故事”,但床垫行业可讲的新故事确实不多,如何把握新故事的创新程度,既要消费者接受,又要有市场辨识度,则不仅是一句话那么简单。而且,在差异化单品打造完毕之后,企业还要考虑如何通过大单品带动其它细分品类,因此定位的基调就变得更加重要。
最后,除了智能化和互联网化这两个新玩法之外,在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适老家居也是另一新风口,比如喜临门早已推出了接入华为生态,可检测老年人身体状况的智能关怀床垫;此外还有世道养老、天坛家具等专门瞄准养老赛道的家居企业推出了能更好护理中老年人的智能家居产品。
总的来看,随着睡眠经济的持续发展,床垫赛道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传统巨头要跨越新周期,新品牌要抓住新风口,大家的动作都要更快了。
市场留还是下了机会给有准备的品牌,前提条件是要有清晰的战略定位,以战略定位为核心,聚焦核心品类,尽早想清楚企业想要什么,及时掉头,才能跳出旧行业周期带来的影响。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160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