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产业数字化,浩源汇能董事长刘伟轩分享能源行业全生命周期技术管理经验|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之“鼓楼论见 算力时代”论坛

2023年4月26日,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之“有福之州 对话未来鼓楼论见 算力时代”论坛在福建福州举办。论坛由中共福州市鼓楼区委、鼓楼区人民政府主办,新华社国家重点实验室战略支持,福州市鼓楼区商务局、鸿博股份、北京英博数科科技有限公司和钛媒体协办。

天津浩源汇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伟轩从规划建设、智慧运营、优化管理等角度,对全生命周期技术在绿色低碳、能源高效、安全可靠的数据中心建设中的应用,分享了具体的实践经验。刘伟轩认为,万物数字是必然发展趋势,可以衍生出万般业态,造就万能服务。基于信息化发展以及数字化技术迭代依托强大的算力,可以实现产业数字化真正的随需随用、变革革命。天津浩源汇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伟轩

以下是刘伟轩演讲实录,略经钛媒体APP编辑: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下面由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在目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升级迭代的同时,我们全生命周期的技术管理为产业数字化带来哪些助力和赋能提升。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分享我今天的发言。

首先,我们说全生命周期技术的管理助力产业的数字化

通俗来讲,大家可能都会看到这样的内容基本上可能在日常都会息息相关的有所感触,但具体的如何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我们所谓的产业数字化它的坚强支撑结构是如何体现和完成。下面,由我来带着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刚才展院长和邓总和周总已经谈到了,从数字技术驱动,从生产力的量变到质变可以明显看到整体态势发展的变化,包括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数字化经济的发展,以及趋于世界前列位置。

第一个变化,我们现在看数字经济规模的情况。在2021年数字经济的规模已经达到45.5万亿,占比整个GDP超过了39.8%。产业数字化的规模也已经达到了37.18万亿,占比超过了32.5%,数字产业规模也达到38.5万亿,占比超过了7.35%。从2012到2022年近十年的时间,每年数据增长量都是在以复合增长率超过15.9%的速度在不断提升,就预示着整个产业数字化发展的进程是如此之快。另外,带来产业赋能以及蓝海的领域是如此之大。

通过数字化的进程,我们可以看到2022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了新的成长和稳步的增长,在电子信息化的制造营业收入达到15.4万亿,软件的收入也达到了10.8万亿。如何看到我们生产力的量变到质变,2026年预测在未来的三年之间,全球数字化的经济转型之初就达到3.4万亿美元。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全球目前已经有将近170多个国家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数字产业合作和相关战略布局的一个基础战略的发展方向,目前占比已经超过全世界73%。

第二个部分,数据加持,数字经济迈向一个新的阶段。大家都知道,就像刚才邓总也在强调我们风火轮里面,数据是数字化支撑的一个源头也是原点,正在成为最优生产力,通过数据的清洁、透明和聚合,我们认为是转型的基础。平台的智能化、智能实战化使得数据可以随时随用随地,有用才能成为数字化真正的基础加深。

另外一个,我们为什么说数据产业化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蓝海市场,我们以电力为例。我们天津浩源汇能主要承接的是在国家能源战略发展基础上,以各种综合的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智能装备围绕在能源行业里面做了深耕和布局。以下我们会以电力行业的实例讲一些跟老百姓息息相关,日常可以有贴合度的内容,让大家感受一下真正的温度是如何来看待我们所谓的电力这样一个冰冷冷的一个真正的社会环境。以电力行业为例,我们新型电力系统在发挥着态势感知,广泛互联,包括刚才邓总提到数字卵生,智能的计算优势从源头现在已经逐步在迭代,所以从技术上已经实现了在各个环节的数字化、智能化,在经济上也满足了双碳目标,也就是在碳电集成的发展状态,也是基于这样一个逻辑。

在这里插一个小小的事例可能不是那么了解,但是日常可以感受多,我们所有的业态都离不开电,都离不开能量。我曾经看到一个视频,它是《感动中国》电力的巡检工人,从业30多年的专业巡检人员,30年整个巡检路程加起来的公里数可以绕赤道一周,这个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也是常年积累经验的展现。在他这个过程中,之前我们说在21世纪一直在早期的时候还是运用以人工巡检为主的具体方式来代表电力的坚强电网不断发展的前沿身影。在现在这个阶段,是如何来进化和迭代,从5G、人工智能包括智能分析,智能运算包括现在加入了无人机,实时的巡检服务从巡检工人变成巡检数据工程师,这也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变化。我在这里引入这样一个案例是说在某个行业的原定都可以感受到数字化变革带来的影响和进程,其实全中国和全世界都会面临数字化转型的必然发展趋势,以及我们将会在这样一个环境内去寻找自己更加契合于本身的合作契机以及未来的发展空间。

我们看到算力时代是从算力服务开始,刚才英博数科周总也强调了,如何能够看到算力服务给大家带来的便捷。从我们个人来讲,比如说现在人工智能已经蔓延到我们的家居,智慧家居和智能家居,包括算力在各个领域,各个服务的纬度上都可以让大家切身到感受到人、事、端最后走到一个圈,后面走到一个面或者一个局,这样的变化都能让大家感受到这样的发展,算力把从生产力的量变转到质变。

算力时代对数据中心是有坚强的要求,首先大家都很清楚的知道所有算力依托的都是我们数据中心,随着我们的算力需求不断提升和迭代,就代表我们就像用电一样随着用电增效、增能需求量不断提升,对整个网架基础建构的要求会更高,数据中心同样如此,如果说我们面临大量的数据,大量算力的需求,就面临数据中心有更加坚强的需求和更加高的标准来为我们未来的算力服务做必要的坚强支撑。

从国家明确算力与能源协同发展目标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大势所趋。大势所趋指的是从数据应用需求持续增长以及能源结构变革这个国策不可动摇的情况,数据中心作为重能耗的企业,而且刚才我们也都看到数据中心分为两种不同的业态,一方面是存储的数据中心,另外一方面是关乎算力的数据中心,这种高能耗的企业如何能够伴随国家的战略发展来不断优化与提升,就代表着它是需要一定的变革和优化。所以,在肩负着社会责任的同时,也需要持续优化自身的发展策略,将成为不变的重要目标。重塑数据中心的能源结构,实现能源与算力协同发展,已经成为了数据中心必然的一个发展趋势。

第二个部分,我们所谓的创新科技,科技创新,那么就是我们要以科技的科学技术为依托,强化多种能源结构,带来整体促进源头绿色数据中心加快网络建设,实现以高质量,高效率的传输以及提高数据中心算力的自由部署。包括可以跨空间集约的方式进行监管作为这样一个标准来提效增效,提升所谓全面支撑数据中心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和支持。

我们说算力时代对数据中心是有坚强要求,通过四个纬度我们也能看到第一个是随着全球环境的变迁,地球资源系统功能的失调和变化随着我们大量的工业发展,大量的挖掘和采集,可能都面临自然环境有一些的影响和变化,叠加我们人类的活动持续作用,导致全球恶化的趋势是大家目前已经显而易见能看到的过程。所以践行双碳战略,3060目标,除了我们是大国担当,是必须要走在前面的基础条件之下,我们在覆盖各个行业从能源开始到我们的终端客户,都要去实践和践行双碳战略。所以,变革能源结构已经成为必然和必要的条件。我们在能源据与算力的协同能达到两者平衡最优化,就是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数据价值。

从数据中心的基础数据来看,目前数据中心整体规模在2023年将会达到3200多亿,数据中心的分布情况基本上刚才我们的展院长也讲到了,目前全国31个省市地区都有自己的数据中心的部署,目前集中还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和周边是相对比较高,占比合计超过65.3%,剩下中西部居于34.7%位置。从数据中心结构来看,目前大量的数据中心还是已经在迈向超大规模的这样数据中心的建设为发展的方向和目前的一个趋势。

所以,面临这样如此大的需求的不断迭代和提升,所以它的安全,它的支撑和坚强就成为重中之重的要素,也是我们为之赋能的一个基础。所以,我们绿色、安全、智慧、高效、可持续发展才能坚定不移地为我们的数据中心做到支撑为我们未来数字化产业,产业数字化来做好支撑。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做的是全域的优化,对数据中心进行全域优化的过程,我们要打破信息壁垒,深化数据之间的挖掘价值链,包括从全生命周期内强化绿色、安全、智慧、高效可持续发展之路。从之前我们PUE看到如何调优,WUE如何调优,都会成为我们现在整个链条和计划范围之内有详细解决方案可以给大家看到是如何变化和迭代的。

基于我刚才讲的绿色低碳以及能源高效,我们是以高效运营为目标。第二个是在规划阶段确定能源供给结构的结构完整性,也就是从设计之初就已经要开始去规划整个的链条因为从我们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讲,我们目前很多在做的是我们先做好某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后端我们再进行技术的优化,进行一些调整来实现比如说综合的能源管理,包括像我们的优化管理,包括像机房的控制,除了基础的管理控制以外,基本上都是靠后期迭代和优化。我们想后期应该从源头涉及到这几个版本,第一个抓取的纬度是从测量阶段。我们如何调整自己的能源结构,提升我们的能源优化的比例,从前期的源头我们来抓数据。通过数据的抓取,我们会来做一定的分析,来调整整个的四维节能机会的识别,做一个整体的分析,通过分析,我们来做优化,优化来达到我们刚才讲的产业经济运行等,我们会做一定的控制优化,最终要验证它的结果,我们做了这么多事情是不能能达到我们预定的目标和期待,我们是要通过采纳和运行的策略,来持续监测运行效果,最终意义上达到绿色、低碳、节能、高效这样的目标。

另外,如果在前期设计好了,中间分析好了,后端运行好了,最终的目的是要把日常的运维变成真正的科技化,数字化和真正的智能化,这就是我们现在在做的依托我们现在的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最终通过刚才邓总一直在强调的,对我来讲也是视觉试验,数字卵生的技术已经可以运用在不同的领域和不同的行业,包括刚才我们看到的交通不管是在机房还是在目前所涉及到的电力领域,目前都是非常优质的一种手段,让大家感受到真正如何能够做到人车和我们的人机的交互,包括我们的人场去交互。

在这个图最外圈指的是整个机房数据中心的应用端日常八个科目和八个纬度,这个是我们日常的需求,如何能提高,如何提效和做智能化,通过对健康数据的收集,就是数字,通过收集以后,评估诊断,也就是分析,来达到我们最终的实时运维的建议,不光是看得到,不光能听得到,不光能想到,最终可以做得到,这就是我们说数字卵生真正意义上能识别真正意义上的健康隐患,包括指导我们后期应该如何建立一个更加智能化,如何去调整到我们最优的状态,包括我们说调频,包括说温湿度的比例,会有一个最优的方式,包括刚才跟周总讲的我们小E,后面去具体讲一下我们所谓在能源行业小E的概念,都是能作用到后期任何一个场景都能让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智慧,而不仅仅是智能。

这个是我们刚才全场景智慧运维。拿机房来举例,在两个部分两个不同的纬度,用不同的技术和算法和不同的运维方式来真正意义上实现全能、高效、全自动周期管理的技术迭代。

综合的管理系统,我刚才讲我们以多位群的对象处理以及可视化、强化数据通信、基于算法分析,深化数据价值挖掘,能源与算力协同提高柔性,调优管理及全局流程优化,实现全景创新应用。这个是我们机房所有场景应用的板块或者是模块(见图),通过管理系统和后期的充电、BA的一些基础系统我们接入到后台,可以看到很多强大和复杂带清洗的数据。通过我们这种算法的智能化以及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逻辑,可以感受到我们某一个数据在未来的多长时间会产生一个更高的增量或者变量,有没有可能对用电设施和机房构成和产生某些影响,在这里面我们要做一个预警和分析,以及后期运维指导如何处理,形成一个闭环。真正从平台上可以实现下面几大优势,第一个多试图数据可视化,数据的离线分析以及流式的祖先包括数据分布式的采集,包括我们的弹性平台的部署,最终实现的是深度、广度和高度。

第四个部分,我认为的算力服务是智创未来

很有幸,我们在前一段时间和英博数科的团队,我们做了一些深入的探讨,我们会有一些新的产品给大家带来新的灵感,这个也是基于天津浩源汇能和英博数科共同在讨论一种逻辑,英博数科我们下一步会与我们天津浩源汇能携手推出新一代的能源物联网的智算产品,主要是针对于我们这种高质量的数据以及社会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强大运维管理的守护,通过英博数科强大的运算能力,我们结合能源行业的特点,可以在能源行业中提供更加安全和高效的保障。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们在目前的行业阶段,因为我可能在电力行业相对来说时间会比较长,所以还是以电力的逻辑来给大家简单做几个分享。首先第一个,我们所谓智能的终端也好,机器人也好,在各个行业目前都有涉猎和应用,电力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情况。我们知道明天国家电网也会在有福之州展开数字化中国的论坛,里面也会涉及到相关的内容。我想讲的逻辑是什么?在目前的这种跨行业的技术融合,实际上是被各个行业非常需求。我们在电网行业里面经常可以看到大家对电网这样一个行业,国家电网认为是一个技术壁垒比较深,护城河比较高,我们可能很难去跨越或者接触到的行业,但实际上它的身影息息相关跟我们都有所接触。比如说我们会讲到像我们的福州,目前福州整个供电非常可靠,但实际上整个网架从以我们在20年前经常会看到整个在中国的时候,经常会发现有时候停电,一停电可能要停五六个小时都有可能。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我们在线路发生故障的时候,我们需要巡检人员去巡线,去排查故障点和抢修的速度和效率是比较低,所以大家经常能感觉到停电。随着技术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到了现在我们会感觉到电力系统完全不断电了,不是,是因为我们电网的坚强电网已经能够达到在0.02秒的范围就把电恢复供电,就是因为整个结构带来的技术变革。

为什么跟我们产品有关系?因为我们在抓取问题分析的前期,通过大量的数据,大量的计算,我们会预警和预测未来故障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随着温度的变化,随着故障的发生变化的数据库,我们会优先判断哪些是作为基建的薄弱点,通过我们的链条服务,来给客户做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化的运维服务化的发展。

包括我们跟英博数科在超算中心,也就是我们会有一个主旨的逻辑,在这个超算中心也会有一个小小的案例跟大家分享。

在国家“2522规划”中能源领域内完成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的同时大幅降低维护成本,并向国家能源数字安全领域持续输送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双方以此为契机,共同搭建和创造这样一个超算实验室。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们老生常谈,以国网举例。国网最高输电标准媒介载体就是变电站,我们知道变电站已经是从我们所谓的十亿万站到百万亿,是中国的一张名片。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会看到大家都是从坚强电网到智慧电网到现在物联网的时代,它的架构是怎样在变化,还是同样的道理,因为大家都在上监测化和智能化的设备,我们只能简单认为达到从原来的人工到现在的机器,这个机器停留是在智能化的发展水平的阶段,但是这个机器如何能够达到真正的智慧,我们会有未来的超算的概念。未来超算的概念指的是什么,比如当我们今天某一位客户领导看到他自己所涉及到的一个场景之中,他不需要问目前的这个环境下,设备运行的数据怎么样,目前的运维人员技能怎么样,这些最终都会被我们所谓的未来智运营官小E而代替。刚才周总已经讲到小E不光是可以回答我们日常的一些问题,而且也可以在专业化的领域去解决我们更加专业化的问题。好比说一个拥有20年工作经验的电力工程师有很多的技术积累,并不代表是简单的书本教科书式的知识,是真正智慧的积累。这种如何能把它真正量化到让小E告诉大家你可以这样做,哪怕用一句比较通俗的语言说你踹一脚这个柜子就可以恢复了,这样的逻辑在书本里是不会有的,但是在工人和技术人他们日常工作中会遇到的,所以大量的数据是怎么来,数据运用是怎么迭代,生产更高价值的,是通过我们有海量的数据源,数据链,数据库加上数据清洗和数据的分析,最后做数据的诊断和数据的应用,因为最终的目的都要走到应用端。

最后一句给大家赘述一下,我们所谓着眼当下,预见未来,我认为万物互联,万物数字是必然发展趋势,可以衍生出万般业态,造就万能服务。基于信息化发展以及数字化技术迭代依托强大的算力,可以实现产业数字化真正的随需随用、变革革命。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159692.html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