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的多个成员国宣布从5月份开始“自愿”削减石油产量,总减产幅度超过160万桶/日,持续到2023年底,造成石油市场巨大震荡。此次减产是在2022年10月第33届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部长级会议减产框架下的补充,也是不到6个月以来,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中东国家第二次无视美国的施压和警告,采取石油减产的措施。
欧佩克为什么如此重要?此次宣布石油减产背后的意图是什么?北美、欧洲、中东、亚太等地区在此次石油减产计划中存在什么样的博弈关系?减产计划会对全球市场带来什么影响?
Helen's财经晚餐第33期,对话中信建投期货能化首席分析师董丹丹,同大家一道从“欧佩克+”减产看石油市场震动。
在直播中她指出,欧佩克+之所以做出此次减产行动,一方面是因为市场上油价比较低;另一方面,除了欧佩克联盟之外,其他国家的原油产量增长都非常有限,因此它们有能力控制市场;另外也是为硅谷银行崩盘和瑞士信贷风波后大幅下跌的油价注入了一针稳定剂。
同时她也提醒,这两年在俄乌冲突的影响下,原油市场完成了贸易的转换,中国、印度、土耳其和一些非洲国家成为了俄罗斯原油的大买家,而美国的天然气出口,尤其是LNG的出口持续攀升,屡创新高,这可能会是美国在能源危机当中受益最大的地方。
附上本期直播时间轴,帮你快速跳转感兴趣的部分
以下为直播文字实录,经钛媒体APP编辑删减
Helen:欧佩克+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为何如此之大?
董丹丹:欧佩克组织是全球一些原油产油国组成的一个联盟,这个联盟整体的原油产量大概是 3000万桶/日,全球原油的日均需求大概不到1亿桶,所以欧佩克占到30%左右的量级。其实欧佩克还不足以控制市场,因为还有俄罗斯、墨西哥、哈萨克斯坦等其他的一些产油大国。但2020年油价跌到负值时,欧佩克联合了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墨西哥等非欧佩克国家组成了欧佩克+,其产能占比高达 50%,日均产量超过5000万桶,可以说全球原油有闲置产能的国家都集中在这个联盟当中,因此它的绝对体量和增产能力都非常大。
欧佩克+石油减产计划背后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Helen:欧佩克此前在减产问题上经常是分歧严重且反应慢半拍的,典型的案例是2001年和2008年,都是等到经济萎缩、市场变冷、油价大跌才减产,为什么这次欧佩克会采取“先发制人式”的减产行动,背后真正的经济意图是什么?
董丹丹:3月20日前后,美国的银行业危机引发金融市场恐慌,全球的原油价格出现暴跌。很多产油国的经济完全仰赖于石油或者石油制品的出口,油价下跌直接影响了其经济利益。为什么它们会做出此次减产行动?一方面是因为市场上油价比较低;另一方面,刚才也提到,除了欧佩克联盟之外,其他国家的原油产量增长都非常有限,所以它们有能力去控制市场。欧佩克联盟也提到它们担心再发生像硅谷银行事件这样的危机,会导致全球需求的骤降,因此先降低产量,给市场一个预期,即希望原油价格保持在 80美元以上。如果以布伦特为例,80美元就是它们希望看到的原油价格的底线。
Helen:有一种说法,称欧佩克之所以减产与美国能源部长格兰霍姆最近发表的言论有关。格兰霍姆称,美国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重新补充其战略石油储备,违背了美国对沙特承诺的“如果油价下跌就将购入沙特的战略储备石油”,尤其是拜登政府还为了打压油价、花式抛售储备,导致了美国国会以及沙特等产油国的不满。您怎么看这种说法?
董丹丹:这个说法是存在的,甚至沙特的石油部长也证实了这一点。因为此前在原油价格弱势下行时,整个欧佩克联盟也配合美国有一些动作,比如象征性地增产了10 万桶。那时拜登和能源部长就提到过,如果WTI跌破70美元,他们愿意补充一部分战略储备,但事实上在WTI跌破65美元的时候美国都没有出手。不仅如此,美国在2022年还释放了超过1亿桶的SPR。
欧佩克认为美国没有信守承诺,石油减产计划也算是对美国的一种反击,因为现在市场的供应控制权还在欧佩克手中。欧佩克宣布减产后,油价又回到了80 美元附近。上周美国能源部长也再次提到,如果后面价格合适,美国计划再度收储,但可能不会像放储的规模那么大,不过也会对油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欧佩克石油减产计划折射出的地缘政治关系变动
Helen:美国目前是全球最大产油国和消费国,2010年之后,美国通过开发页岩油大幅提高了自身的原油产量,并在2015年解除了长达40年的石油出口禁令,抢走了一部分欧佩克的市场份额。国际能源署最近也有消息:以美国和巴西为首的非欧佩克国家将推动2023年的石油增产,是否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欧佩克对原油市场的主控权?
董丹丹:2010年美国页岩油革命以来,其实它就站在了欧佩克联盟的对立面,这些传统的靠石油出口为生的产油国的部分市场份额被美国夺走了,无论是从美国直接出口还是从美国减少进口的方面来看,它们的利益都受到了损害。
站在当下,美国的原油产量并没有像上一波周期,比方 2016年- 2018年欧佩克+刚刚成立的时候一样,出现快速的增长(2018年美国原油产量增加了200多万桶,基本补齐了欧佩克减产的量,抢占了欧佩克的市场份额)。美国页岩油近几年的增长都非常有限,像各个页岩油企业CEO 提到的一点,他们不再做摇摆生产者,而是希望通过 40%- 50% 的资本投入换得 4% -5% 的产量增长。所以现在石油价格上来之后,欧佩克不增产,美国页岩油不增产,那么就要看巴西、加拿大、挪威这些国家可能会有一些产量的增长。
其实无论是在年初还是在最近的这些报告当中,我们注意到这些非欧佩克国家非页岩油公司的原油产量增长是比较有限的,大概是年内增10 -20万桶这样的量级,难以和欧佩克的减产量相匹配。
Helen:俄乌冲突切断了俄罗斯和欧洲之间的石油贸易链条,俄罗斯原油目前主要流向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而欧洲艰难脱俄,对美国和中东依赖程度提高。您怎么看待俄罗斯、欧洲、美国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站位变化。
董丹丹:其实原油市场就是完成了贸易的转换,原来俄罗斯很多的原油是出口给欧洲,俄罗斯的供应占欧洲进口的比例也非常大。不仅是因为俄罗斯的距离近,也因为俄罗斯的价格低廉,双方能源的互生关系很强。俄乌冲突之后,俄罗斯和欧洲的的连接就被人为地切断了,俄罗斯的原油和成品油就要找别的客户来消化掉,它也需要卖油来支持战争费用,现在中国、印度,还有土耳其和一些非洲国家成为了俄罗斯原油的大买家。俄罗斯的成品油所到的地方就更多了,南美和中东的一些国家也开始进口俄罗斯的成品油,而欧洲被迫去采购中东的原油,出现了这样的一个贸易转换。
其实美国在成品油上可能受益不多,因为欧洲和美国本来在成品油贸易上就有互换关系,美国的柴油出口给欧洲,欧洲的汽油出口给美国,这和这两个地区的成品油消费结构是相关联的。美国在俄乌冲突,或者说在能源危机当中最受益的地方可能是它的天然气出口,它的原油出口没有因为俄罗斯增减多少,但天然气出口,尤其是LNG的出口持续攀升,屡创新高,而设施跟上后,欧洲就是美国 LNG 出口最大的买家。俄罗斯和欧洲原来是 4条管道,北溪1号和北溪2号都被炸掉了,现在唯一运行的就只有一条。因此我觉得这一点是美国受益最大的地方。
Helen:欧佩克大幅减产之后,全球原油产量的增长将由非欧佩克国家贡献,主要由拉美国家驱动,这对美洲的地缘政治关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董丹丹:南美和北美在成品油上是关联度比较大的,比如墨西哥和智利等国家的成品油进口其实以前就非常依赖于美国。现在俄罗斯的成品油不能去欧洲,它的价格又比较低廉,很可能就会成为南美成品油的主要供应国,其实也是间接抢占了美国的一部分市场份额。
这样美国可能就要寻求新的客户,比如更多地出口给欧洲,我觉得这个是变量。因为我们看到报道2月5日欧盟对俄罗斯的成品油实施制裁之后,俄罗斯3月份的出口是有一些受限,但3月下半月和4月的出口量就开始出现了跃升,它的目的地很多都是南美的国家。
欧佩克石油减产计划对全球经济体系的影响
Helen:欧佩克+突然集体宣布石油减产后,国际油价应声大幅上涨。高盛将2023年底布伦特原油价格预测从90美元上调至95美元,将2024年底布伦特原油价格预测从97美元上调至100美元。您觉得国际油价未来走势会是怎样的,国内油价会有大的波动吗?
董丹丹:欧佩克通过减产让油价提升,当日就提升了五六美元,这个涨幅还是蛮大的。其实不管这个事件是否发生,我们静态地来看全球三大经济体中国、欧洲和美国,这三大经济体当中,中国和欧洲的能源进口依存度都是很大的,欧洲无论是原油和天然气进口依存度都高于50%,中国的原油进口依存度有70%。所以如果从绝对量上来说,可能欧佩克的减产,导致原油绝对价格上升,对作为原油最大进口国的中国伤害会更大一些。
如果说原油价格维持在偏低的水平,成品油价格也没有出现大幅上涨,这对全球的经济肯定是一个积极的因素。因为能源成本比较低,社会上相应的衍生物的通胀水平就不会很高。但现在油价上涨,也提升了一部分的成本。但就目前的油价而言,还没有看到它带来了很大的通胀压力。
今年和往年不太一样的一点是,今年有一些炼厂产能有了新的释放量。去年全球的炼厂产能比较紧缺,导致成品油的价格涨幅比原油更高,因为到终端消费的时候还是成品油。今年比去年好的一点是成品油的价格涨幅没有比原油更高,相当于整个社会接受到的通胀压力也是低于去年的。
Helen:石油作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此次减产的影响势必会波及全球多个领域。不久前我们做过一期“欧美银行业为何持续动荡?”的节目,我们知道,美联储为了压通胀不得不持续疯狂加息,银行业也受到影响,硅谷银行也遭遇危机。欧佩克减产是否会增加美国治理通胀的难度,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如何才能稳定局面。
董丹丹:美国目前的状况,无论是制造业,还是银行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可能还是高利率本身。因为从一个更长的历史周期来说,现在的原油价格并不能说很高。2011年到2014 年,油价是在 100美元附近震荡,2017年到2019年,大部分时间在60美元左右震荡,目前只能是说它的震荡区间比前面的低点上调了十几美元,因此相较于原油给美国带来的压力,反倒是美国的高利率环境伤害更大,高利率会导致投资的积极性大幅下滑。
Helen:油价上涨可以让美国的石油巨头大赚一笔,但普通民众却要承受高通胀的风险。前不久,据美媒报道,由于很多人认为拜登政府在面对银行业倒闭和通胀居高不下方面表现不佳,拜登的支持率出现下降,仅为38%。明年就是美国四年一度的大选年,此次石油减产无疑是让拜登政府雪上加霜,目前两党局势何如,您怎么看?
董丹丹:美国的汽油零售均价是美国民众考察的一个指标,如果说高于 3 美元/加仑的话,可能民众和政府界就会对此有所担忧。但是事实上在整个 2022 年,美国的汽油均价一度冲到了5美元/加仑,后面稍微有一点回落,但现在的绝对值也有3. 5~3. 6美元/加仑。所以如果说从汽油零售均价的角度来说,可能美国民众对此仍然是并不太满意的。那么拜登政府会采取什么措施,我观察到,美国也想大力发展自己国内的新能源产业,比如美国通过了降低通胀法案,大力支持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除了直接补贴,民众如果购买新能源汽车也有很大的激励计划。从全球来说,美国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进度是远低于欧洲,也远低于中国的。现在的激励举措对未来减少美国的汽油消费是有帮助的,但不会立竿见影,需要一些时间发挥作用。
当然,如果油价再高,我认为美国也是有可能会有再度放释放石油战略储备的动作。美国的政治环境、信贷环境、劳动力环境,其实对美国石油行业的发展并不非常有利。我们看到一些产业调研提到政府人为地给年轻人造成一种印象,即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是夕阳行业,导致没有很多的年轻人愿意投入这个行业。美国本身的高利率,以及对新能源车的远景规划,也导致一些大的私募基金或银行不愿意投资美国页岩油行业,所以美国的原油产量增长也会持续受限,那可能政府就只能通过放储或通过发展新能源车来这种更长远的措施来减少汽油的消费以降低油价。
Helen:近些年,美国对中东地区控制力不断下降,以沙特为代表的产油国越来越表现出自主性独立的趋势,这是否对美元储备体系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国际货币体系正在经历怎样的变革?
董丹丹:这两年,沙特和俄罗斯、中国走得很近,沙特并不再像以前一样对美国言听计从了。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三年,无论是美国的总统还是英国的首相等等这些欧美国家的领导人都一再督促这些中东国家增产,但实际上它们没有对这些要求做出应答。我认为这背后的原因是沙特和美国的共生关系出现了弱化,在美国页岩油革命之前,沙特是美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美国也是沙特原油的最大进口国,但现在中国成为了沙特原油的最大进口国,沙特的最大出口国也变成了中国。所以最根本的是沙特和美国贸易上的共生性发生了改变,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改变。目前,沙特在原油生产上,和俄罗斯是很好的伙伴关系,和中国有很强的贸易联系。所以沙特可能会在这三者之间寻求平衡。
不过国际货币体系,还是难以出现绝对性的改变。我们可能仅仅会看到部分的贸易以人民币来结算,但是全方位地取代美元,还是有赖于一个国家的国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以及货币可以在全球流通的机制。目前来说,这样的条件可能还不成熟。
以上是本期Helen's财经晚餐的部分内容,想看完整内容,可观看Helen's财经晚餐第33期《从“欧佩克+”减产看石油市场震动》直播回放。
Helen's财经晚餐每双周二17点开播,直播将在钛媒体APP、钛媒体PC、钛媒体微博、钛媒体视频号、钛媒体百家号同步直播。(主理人:Helen;策划:Helen ;导播:羽赫;文章:Helen。)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159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