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规模升至20.33万亿,中基协再注销5家私募

私募规模升至20.33万亿,中基协再注销5家私募

22176家、150446只、20.33万亿元……这是中基协最新披露的私募基金行业的三组数据,分别对应的是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家数、私募管理基金数量和管理基金总规模。

2023年4月21日傍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简称:“中基协”)发布了《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及产品备案月报(2023年3月)》,显示出私募行业稳中有升的积极信号。

自2022年11月资本市场触底反弹后,至2023年3月底,无论是私募基金的管理基金数量,还是行业的总管理规模,都呈现出一种“触底回升”的迹象。

值得注意的是,最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家数(22176家),却比一年前的24611家,降低了2435家,降幅超10%,体现了中基协持续推进私募行业“扶优限劣”的力度,也说明了私募行业集中度在不断提升。

私募规模连续回升5个月,“上、北、深”等五地占比超72%

私募基金行业在数据上的细微变化,一直与资本市场的冷暖同频共振。

中基协最新发布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数据显示,2023年3月,在中基协资产管理业务综合报送平台提交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申请的机构163家,办理通过的机构74家,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32家,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41家,其他私募基金管理人(QDLP等试点机构)1家。

从管理人存续情况看,截至2023年3月末,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22176家,较上月增加2家,环比增长0.01%;管理基金数量150446只,较上月增加2275只,环比增长1.54%;管理基金规模20.33万亿元,较上月增加475.64亿元,环比增长0.23%。

私募规模升至20.33万亿,中基协再注销5家私募

2022年10月,资本市场迅速降温,上证指数一度跌破2900点,当月私募管理规模也从20.41万亿降至20万亿,不过,随着股市的持续反弹,私募管理规模也随之回升。截止3月底,已经连续回升了5个月,距离历史新高仅一步之遥。

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8620家,较上月增加14家,环比增长0.16%;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13252家,较上月减少7家,环比下降0.05%;私募资产配置类基金管理人9家,与上月持平;其他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295家,较上月减少5家,环比下降1.67%。

从地域分布上看,截至2023年3月末,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从注册地分布来看,集中在上海市、北京市、深圳市、浙江省(除宁波)、广东省(除深圳)和江苏省,总计占比达72.24%,与上月持平。

其中,上海市4070家、北京市3683家、深圳市3545家、浙江省(除宁波)1756家、广东省(除深圳)1716家、江苏省1250家,数量占比分别为18.35%、16.61%、15.99%、7.92%、7.74%和5.64%。

从管理基金规模来看,前6大辖区分别为上海市、北京市、深圳市、广东省(除深圳)、江苏省和浙江省(除宁波),总计占比达74.68%,低于2月份的74.85%。

其中,上海市51041.94亿元、北京市45327.44亿元、深圳市22016.29亿元、广东省(除深圳)12285.88亿元、江苏省10659.09亿元、浙江省(除宁波)10513.05亿元,规模占比分别为25.10%、22.29%、10.83%、6.04%、5.24%和5.17%。

3月新备案私募基金3534只,环比增长50.96%

除了私募基金行业的管理规模外,每个月的新增备案基金数量,也是衡量私募行业冷暖的重要指标。

从私募基金产品月度备案情况看,2023年3月,新备案私募基金数量3534只,较上月增加1193只,环比增长50.96%;新备案规模895.74亿元,较上月增加404.75亿元,环比增长82.44%。

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2766只,占新备案基金数量的78.27%,新备案规模488.51亿元,环比增长75.60%;私募股权投资基金243只,新备案规模224.32亿元,环比增长90.87%;创业投资基金525只,新备案规模182.91亿元,环比增长96.99%。

私募规模升至20.33万亿,中基协再注销5家私募

从私募基金存续情况看,截至2023年3月末,存续私募基金150446只,存续基金规模20.33万亿元,较上月增加475.64亿元,环比增长0.23%。

其中,存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97429只,存续规模5.66万亿元,环比增长0.46%;存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31244只,存续规模11.1万亿元,环比增长0.05%;存续创业投资基金20330只,存续规模2.93万亿元,环比增长0.61%。

据钛媒体APP了解,今年3月以来,不少百亿私募积极备案新产品,趁着市场回暖,很多从业者频频去各地出差,使劲浑身解数发售自家产品。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私募基金,逆势释放了市场、投研、技术、后台等招聘指标,并开出了不菲的年薪,面向校园和社会网络优秀私募人才。

中基协“扶优限劣”进行时,5家私募基金被注销

在私募行业站稳20万亿后,私募行业的种种乱象也开始抬头,这都给行业的监管提出了挑战。

来自中基协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3月,协会中止办理24家相关机构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申请,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72家。

今天下午,中基协发布了《关于注销深圳市瑞融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5家不能持续符合管理人登记要求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的公告》。

私募规模升至20.33万亿,中基协再注销5家私募

据了解,2018年3月27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发布《关于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异常经营情形下提交专项法律意见书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根据《公告》相关规定,现有深圳市瑞融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5家机构不能持续符合管理人登记要求。

中基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协会将注销该5家机构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并将上述情形录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已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和相关当事人,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协会相关自律规则和基金合同约定,妥善处置在管基金财产,依法保障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中基协提醒,投资者持续关注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诚信合规情况,谨慎做出基金投资决策,通过基金合同约定的纠纷解决机制和相关法律渠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协会将继续秉持“扶优限劣”基本方针,不断完善私募基金行业诚信信息记录机制,促进行业合规健康发展。(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陈俊岭)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158453.html

      
上一篇 2023-04-21
下一篇 2023-04-2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