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向好、提速增效:仲量联行快评2023年前三季度宏观数据

向上向好、提速增效:仲量联行快评2023年前三季度宏观数据

上海,2023年10月18日——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9%,远高于市场一致性预期,显示完成GDP同比增速“5%左右”的全年目标的概率进一步提升;环比增速加快至1.3%,也优于市场预期,表明经济向上向好的恢复态势在整体上确立形态、在趋势上提速增效。

具体来看,工业增加值、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服务消费为主要拉动项,房地产行业链条与外贸仍为经济主要薄弱环节。

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股份制企业增加值、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4.6、4.8%、增长6.0%,分别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同比增速快0.6个、0.8个和2.0个百分点。太阳能电池、充电桩、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63.2%、34.2%、26.7%。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维持在8月份的4.5%,比7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36%,显示工业作为经济增长的主体和引擎,工业经济作为稳住经济大盘的坚实支撑,“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彰显,实现了强动能、优结构、稳预期。

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其中,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高于服务业整体增速8.4个、6.1个、3.5个、1.5个和1.0个百分点。9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9%,比8月加快0.1个百分点,增速连续2个月回升。其中,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生产指数分别增长17.7%、11.3%、9.3%。9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9%,比8月上升0.4个百分点;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8.1%。说明暑期出行高峰带动服务业特别是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持续较快恢复,而制造业复苏势头的巩固与强化也提升了邮政、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景气度,体现了生产服务业正接力继续支撑景气回升、 经济走稳。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8%。餐饮收入、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和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速分别超过整体增速增长11.9个、3.8个、5.4个和1.5个百分点,随着各地促消费政策落地显效,叠加暑期旺盛的消费需求特别是出行高峰,消费市场延续今年以来快速增长、持续畅旺的态势。

前三季度,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1%;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同比增长6.0%。分领域和产业看,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第二产业投资、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民间投资同比增速分别快于整体增速同比增长3.1个、3.1个、5.9个和6.0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1.3%、11.8%,说明稳投资为促消费、扩内需、稳增长赢得了政策空间和时间,发挥好了政府投资引导作用,鼓励和吸引了更多民间资本参与,扩大社会有效需求。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9%,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GDP可比价格计算增速快0.7个百分点,居民收入连续两个季度领先于GDP增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同比名义增速分别快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1.3个、0.5个和0.4个百分点。三季度末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占平均数的比重为83.4%,高于今年上半年和一季度的83.3%和81.8%的比重。说明各种促消费举措接续生效,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

前三季度,人均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66.4%,相比二季度的64.8%、一季度的62%、疫情前的65.2%均有较大回升,说明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之间的差速扩大这一“疤痕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开始有所修复。

但是也必须看到,数据还反映了一些薄弱环节, 下一阶段政策仍需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继续拓展扩消费、促投资的政策空间。这是因为:

第一、十月份是服务消费逐步走向常态化后商品消费能否及时补位的关键期。数据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5.2%,实际增长4.7%,增速均仍远低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速与实际增速,可能会对城镇居民消费倾向、消费能力、消费意愿带来压制,对进一步改善消费条件、增强消费后劲、释放消费潜力、提升消费质量带来扰动。从收入来源看,全国居民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名义增长3.7%和5.8%,房地产市场磨底和资本市场调整所带来的财富效应和心理影响不容忽视。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同比名义增长5.4%慢于平均值同比增速,需要注意兼顾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与效率性。

第二、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房地产投资数据表明,随着一系列支持性房地产政策提高规格、密集出台、加快落地、增强效度,供需两端预期已出现较为明显的改善,市场信心已得到整固和提振,前期积压的改善性购房需求已出现较为快速的释放。但从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同步企稳复苏到回款、拿地、开发、建设的全链条回暖,还需要继续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以更多的时间与耐心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还需要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确保前期政策实施的力度、深度、精度,以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除了与服务消费较为紧密相关的类别外,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等消费支出的增速仍低于消费支出和社零的总体增速,房地产链条的带动作用仍需时体现。

第三、外需或缓慢改善,但外部不确定性给中国外贸出口目的地和出口商品结构带来的挑战有可能依然较大,为支撑经济向上向好,应更加坚定地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

今年以来,有关部门打出了一套政策“组合拳”,切实稳增长、提信心、防风险,持续巩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势头。我们认为,应充分把握内需走强、外需平稳、预期改善、价格回升的良好形势,下阶段工作要继续围绕稳增长、稳就业、防风险等重点任务,加快已出台政策举措落地见效,财政、货币、产业、就业等政策必须注重协调有力、协同共进、强化预期,推动供需两端持续恢复,形成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的政策合力,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预计稳增长政策和逆周期措施将持续加码、质效提升、落实落细,10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有望延续改善势头,四季度GDP和全年同比增速有望分别达到5%以上和5%左右的合宜水平。

为维护好宏观经济向上向好的积极变化,解决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内生动力不强、需求不足等短期困难,坚持好经济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长期政策方向,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货币政策在延续稳健态势、保持有力适度的货币条件、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更加灵活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加强与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等工作的同时,也将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保持定向发力、精准发力、持续发力;与此同时,预计将继续促使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稳中有降,年内仍有降息的必要性。

积极的财政政策应继续用好政策空间、找准发力方向,在支出、减税降费、专项债券等诸多方面加力提效,合理加快财政支出进度,保持必要支出强度,优化支出结构,在新增专项债券力争于9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的前提下努力确保将用于项目建设的专项债券资金在10月底前使用完毕,并加强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和投后管理,促使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债券共同发力,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此外,还可以通过特殊再融资债券、展期降息、强化定期监审评估等方式推动一揽子化债方案落地,结合围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科技创新、创业就业等重点群体落实好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和一揽子税费支持政策,以发挥财政逆周期调节作用,统筹好保障民生、扩大政府投资、支持经营主体纾困、防范化解风险等各项工作,增强发展动力、提振市场信心,使财政政策在推动经济继续恢复向好中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71764.html

      
上一篇 2023-10-1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